來自芬蘭的Penaudio終於推出首款旗艦大型喇叭Sinfonia,不過,有趣的是,身高將近180公分的Sinfonia仍然維持Penaudio一貫的窄面板設計,只有18公分寬,讓它看起來非常瘦高,有別於目前市場上任何其他產品。
窄面板減低繞射
窄面板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蠻多品牌(像是Au...
全文

魔笛是莫札特最重要的一部歌劇作品,它的重要性在於其多元性、創新性與開創性,不僅集大成,融合多種音樂形式與戲劇表現手法,更為後來的德國歌劇建立典範。金瑯以此為名,想必也是著眼於Magic Flute魔笛的承先啟後地位,是金瑯所創作出來不同於以往的產品。
少有的12吋低音單體
魔笛最特別的地...
全文

文章標題寫著「厚實」,前面卻加了出人意表,好像在說Dali不怎麼厚實,但器材到了華笙音響,馬上變得厚實,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台中華笙有非常好的音響試聽室,可是這次試聽Dali搭配Plinius卻不是在專屬獨立試聽室,而是在一樓的開放空間,面積超過二十坪,Dali喇叭沒有背牆或側牆倚靠,全都靠Plini...
全文

Estelon是個新興的音響品牌,公司年輕,引進台灣的時間也不算長,可是卻引起許多話題。我不是第一次聽Estonia的喇叭,可是多半在不熟悉的環境裡,Model XC算是第一款送來編輯部仔細試聽的Estonia喇叭。當喇叭要送還代理商之際,我不敢多看一眼,深怕轉個念頭就想買下來。唉,評論員難為,聽到...
全文

再度來到上峰,為的是試聽Audio Physic Virgo 25。還記得上次來的時候,目的是要聽Tempo 25,那時Virgo 25還沒引進國內,無緣得見,覺得有點可惜,不過這次總算如願。為何Virgo 25如此引起我的興趣呢?去年Audio Physic歡度25週年慶,推出一系列型號字尾是「2...
全文

這次到鶯歌盛昱音響試聽器材,主角是來自德國ASW旗下新推出的Genius 410(以下簡稱410)落地喇叭,和現場其它喇叭擺在一起,410的體型不算特別大,外型線條簡單不複雜,充滿德式簡潔俐落的實用設計風格。雖然外觀看起來很樸素,可是聲音表現卻很有吸引力,特別是明快又豐沛的低頻表現,立刻吸引了我的注...
全文

英國PMC想必是音響迷耳熟能詳的喇叭品牌,他們家是全世界「唯一」堅持製作傳輸線式音箱的喇叭廠家,二十年來如一日,創辦人兼首席設計師Peter Thomas出身專業音響,是個不折不扣的技術人,創立PMC二十年,建立了PMC的傳統價值,不過這項傳統價值在二十週年紀念之際,由Peter Thomas新設記...
全文

在兩聲道或多聲道系統中添加超低音,可以讓低頻表現更加飽滿厚實,尤其是遇上小型書架喇叭,更能彌補先天低音不足的缺憾,讓小系統也能擁有全頻段音樂氣勢。一般來說,超低音的單體尺寸和箱體容積都必須要夠大,才能展現出沈潛又有量感的低頻,可是對於視聽空間不足的玩家而言,要多加一顆體積龐大的超低音還真是佔空間!...
全文

1971年,Intel正式發表4004微處理器,開啓了新的數位時代,IBM剛剛發明了磁碟片。那一年爵士歌手Louis Armstrong去世,蘇聯大老赫魯雪夫陣亡,北韓金正日則迎接了長子金正男的誕生,台灣退出聯合國。同時1971年在英國,Bob Stuart與Allen Boothro...
全文

1991年,Peter Thomas與合夥人Adrian Loader攜手在英國Highams Park成立PMC公司,標榜「專業鑑聽喇叭」(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2011年, PMC歡慶二十週年紀念,推出了全新世代Twenty系列喇叭。我在九月底才去英國原廠採...
全文

這些年我接觸B&W的機會,大多在經銷商的地盤,B&W的經銷商有一項共同的特點,就是擇善固執,他們賣了很多年的B&W,店裡面或許有其它品牌喇叭進駐,但B&W長期是主力戰將,高雄鳴曲更是專一,店裡的喇叭品牌就這麼一樣,專心一致把B&W調出好聲。鳴曲張先生問我這次想聽哪一款B&W喇叭?我說好久沒聽805了...
全文

提到來自英國的Hi End音響品牌Wharfedale,自然會想起廣受好評的Diamond系列書架喇叭,優雅的弧形箱體設計加上實惠價格,長期以來都是進入Hi End音響領域的超值選擇之一,不過這次到鶯歌盛昱音響試聽的不是Diamond書架喇叭,而是Wharfedale DX-1迷你劇院喇叭組合。這整...
全文

我就開宗明義地講了:Focal CMS 50真是讓我大大驚訝的一對喇叭!我自己很喜歡主動喇叭,一個價格能買到一對喇叭與2的倍數台後級(端看它這是幾音路,兩音路就是2x2=4台後級),外加一套廠方調好的電子分音系統,只要一台前級與訊源便可上陣,線材還比一般前後級系統少了一對喇叭線,除了玩的樂趣少了點之...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