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 關於Playback Designs MPS-3這部「數位訊源」,我在標題上面寫著「CD唱盤」,但下標之前想了很久,MPS-3表面上是一部CD唱盤,可是骨子裡卻是嶄新的數位訊源中心,把它稱為CD唱盤,有些小看了這部機器,但如果不說是CD唱盤,似乎又和它的功能離題。一開始我把MPS-3當作「相對平價」的MPS-5來聽,可是越聽越覺得MPS-3有著超越時代的意義,在傳統的CD與SACD唱盤之間,MPS-3開出了一個新規格:一項針對DSD設計的「新數位串流時代」。 是CD也是數位訊源中心 新在哪裡?Playback之前的旗艦,也是他們家的創業作品MPS-5,沒有產品歸類的問題,它就是一部頂尖的SACD唱盤,只是數位輸入與輸出比傳統SACD或CD唱盤完整得多,所以也可兼任「數位訊源中心」的角色。到了MPS-3,SACD唱盤的功能不見了,變成CD唱盤,咦?這不是「降級」了嗎?有人會說反正MPS-3的價格比MPS-5便宜,從SACD變成普通CD也算正常,可是「不正常」的地方是MPS-3居然具備DSD解碼功能?Playback也真奇怪,怎麼會搞出一部相對平價的CD唱盤,骨子裡還是不折不扣的SACD ? 不要選CD承盤,幫MPS-3裝上相對平價的SACD讀取機構,不也能讓MPS-3變成SACD嗎?一般人可以想通的道理,為什麼Playback這般專業的音響廠商沒想清楚?
剛開始試聽MPS-3時,我心裡頭也是滿頭霧水,這部MPS-3雖然比旗艦在價格上頗有優勢,但也不算是一部便宜的數位訊源,所以Playback為MPS-3物色的承盤也應該不是問題,可是偏偏Playback不這麼想,硬是要讓MPS-3變成一部CD唱盤,卻可以解DSD,看來Playback自有盤算。簡單解釋,Playback設計MPS-3身價比MPS-5便宜,所以功能不能比MPS-5強,乾脆從SACD變成CD,把MPS-3的身價合理化,可是MPS-3卻有許多地方比旗艦MPS-5厲害,最重要的差異就是USB輸入端子,內容比老大哥強多了! 看看MPS-3的背板,就知道它比旗艦簡化了許多,MPS-5背板可說數位輸入與輸出齊備,該有的都有了,但MPS-3簡單許多,取消了數位輸出的功能,數位輸入簡簡單單只有三組,分別是同軸S/PDIF與AES/EBU,加上USB端子,類比輸出則不打折扣,平衡與非平衡都有。看到這裡,MPS-3相對於旗艦可說是「減法」設計,以簡御繁,如果用不到諸多數位輸入與輸出,那麼選MPS-3可以省不少預算。
USB輸入全新升級登場 這麼簡單嗎?那可不!MPS-3的S/PDIF與AES/EBU,規格上和旗艦相同,對應PCM音源都可到達24bit/192kHz,等於對應目前PCM數位母帶的最高規格,這部份沒話說,可是MPS-3的USB輸入可就厲害了,對應PMC可以對應到24bit/384kHz,對應DSD則可以推升到6.1MHz的頻寬。24bit/384kHz等於是24/192的倍頻,而6.1MHz的DSD也是標準DSD訊號「倍頻」,這麼高的取樣頻寬,看來MPS-3的USB輸入才是真正有看頭的地方。 好,看到這裡我們對MPS-3大概心裡有個譜了,一般人認知的SACD,因為Sony不願意開放SADC數位輸出,所以我們若要享受SACD高音質,就必須買優質SACD唱盤,同時要花比一般CD貴的價格買SACD,可是消費者可以選擇聽一般CD,但更講究PCM數位解碼,也能和SACD分庭抗禮,所以SACD問世十多年,大概只有剛開始前幾年有好光景,現在只剩下注重音質的發燒友偏好SACD,加上唱片大廠紛紛針對唱片品質提升,發燒友還有HQCD、SHM CD......等等講究唱片載體的發燒片可選,另外重視母帶製作品質的XRCD也效果不錯,PCM經過十多年下來,似乎越戰越勇,DSD節節敗退。
讓我們舉例來比較一下。以同樣「三分鐘」長度的音樂來說,標準紅皮書CD規格檔案大小大約32MB,24/88.2增加為95MB,24/96大約是103MB,24/176.4則是190MB,如果昇頻到PCM最高的24/352.8(DXD規格),檔案要暴增到380MB。可是音訊規格比DXD略高(或者說相當)的DSD呢?檔案大小只有127MB。如果我們都以相同的寬頻網路下載24/352.4與DSD的音樂檔案,DSD要省下至少一半以上的時間,甚至更多,所以Playback設計MPS-3,顯然已經想到DSD未來的應用方向了!或許也是注意到數位串流這一塊新興領域,Sony從善如流,不再鎖住數位輸出,開放USB傳輸DSD檔案,為高解析度音樂開啓了新的市場領域,好處在哪裡?DSD相對比較小的數位檔案,有利於網路傳輸,日後直接數位串流(direct streaming)高解析度音樂應當DSD比高階PCM更佔優勢。 Playback獨家「二維DAC」理論 MPS-3的DSD解碼能力,自然是其「獨特功能」,可是Playback的專長不光是DSD,他們處理PCM一樣很強,或者說,Playback本身就是數位解碼的專家,他們家的產品根本就是為了數位音樂轉換而服務。Playack的理論基礎講究「2 dimensional DAC」,簡單翻譯叫做「二維DAC」,這是借用數學名詞來翻譯,用在DAC上面有些難懂,Playback自有其說法。 什麼叫「二維DAC」?Playback認為DAC有兩個關鍵要處理,分別是X軸的「時間」與Y軸的「響度」,他們認為大部份DAC製造者只處理Y軸的響度,但很少人處理X軸的時間問題,所以很多人用更好的數位線、電源處理等等「類比」的方法,來處理數位造成的問題,但這無非是亡羊補牢。Playback提出的「二維DAC」,在數位的領域同時處理時間與響度這兩個軸線,這樣才能完全消除惱人的時基差。
說來簡單,怎麼做?當我們把數位音樂訊號輸入MPS-3時,即使原本的音樂傳輸過程已經造成時基誤差,MPS-3會把本身具有時基差的音樂訊號重新處理,送入MPS-3內部的取樣校正時鐘,重新執行「量化」(quantization)的計算,而Playback自家有獨特的運算公式(algorithm),同時解決時間與響度的問題,這就是他們所謂的「二維DAC」。這個DAC是跟外面買的零件嗎?當然不是,否則Playback也就不特別了。他們使用的DAC全部自己設計,封裝在一個黑盒子裡,不拆也看不出裡面藏了什麼,原廠只透露一點:他們的DAC採用徹底的差動架構(discrete),而且全部都是Playback Design自家的設計,裡面一顆廉價的OP-amp都沒有。 看出MPS-3貴在哪裡了吧?他們果然是一家厲害的廠商,我看過許多昂貴的DAC,共通之處是選擇市面上買得到的高階DAC晶片,更講究者使用複雜的穩壓,加上精心設計的類比放大。Playback做得更徹底,他們認為一般市面上買得到的晶片還不夠好,所以他們全都自己設計,因為他們使用比CD規格高128倍的DSD倍頻取樣,所以演算法都要自己處理,因為OP放大不符合他們對好聲的標準,所以自己砌差動放大線路,這些都是MPS-3厲害的地方,也是模仿不來的技術。
標榜「零」時基誤差 為了消除時基差,Playback Designs的獨家技術稱為PDFAS(Playback Designs Frequency Arrival System),在MPS-3當然少不了這個東西,不過在機器內部一樣是個黑盒子,看不出裡面藏了什麼好料。PDFAS的功能是取代傳統數位訊源的PLL時相鎖定,原本PLL的功能是用來「降低」時基誤差,可是PDFAS更進一部「消除」所有時基誤差。既然時基誤差「消除」了,原廠宣稱不管是音樂伺服器(電腦)、普通CD唱盤、甚至低階的MP3,送入MPS-3的PDFAS裡面處理之後,全都免於時基誤差之苦,聲音自然比一般DAC更好。
Playback Designs自己「砌」出來的PDFAS與DAC就比一般市面上買得到的DAC好嗎?原廠的說明非常有說服力。一般現成的DAC內建的演算法,大多使用所謂Brick Wall Filter,一次濾除數位噪訊,但也因此產生不自然的頻率響應,近年來AES年會提到Pre Echo或Pre Ring的數位鈴振,就是以前PCM解碼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也有廠商提出對應方案,譬如Ayre與Lindemann,都針對新的問題點加以處理。Playback的方法很類似,他們為MPS-3加入了新的apodizing昇頻濾波演算,可以補償數位鈴振現象,這個技術不新,以前常用來補償衛星數位訊號,MPS-3只是用相同的理論來修補數位鈴振的問題。 DSD還倍頻至6.1MHz MPS-3的理論核心大概講到這裡,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這部「數位訊源」的聲音。表面上MPS-3是一部CD唱盤,不過加上數位輸入的功能之後,額外的三組數位輸入加上MPS-3本身的CD讀取功能,等於一機四用,擔當「數位訊源中心」當然沒問題。不過MPS-3沒有光纖輸入,代表Airport沒辦法直接與DAC連線,所以少了Airplay這項功能,沒關係,Airplay目前規格侷限在44.1/48kHz,對發燒友來說位階還不夠高,我們選擇MPS-3的關鍵在於24/192、24/352.8與6.1MHz的「倍頻」DSD,犧牲一點點無線傳輸的功能不重要,追上最頂尖的數位母帶規格才是MPS-3的王道!
試聽MPS-3的時間雖不短,但面對新鮮的DSD Streaming,我倒是沒能在機器送回代理商之前把武器備齊。什麼武器?就是DSD音樂檔案與播放器,DSD音樂檔案目前有幾家網站可以下載,譬如2L與Blue Coast,可是我雖然去註冊下載了,卻苦無DSD音樂播放軟體,所以在試聽的期間雖然明知MPS-3厲害在DSD,可是卻怎麼也試不出來,後來才找到對應的軟體,可是手上已經沒機器可聽了,這部份的試聽心得可能要待「下回分解」。這樣不能發揮MPS-3的好處了嗎?當然不是,我們還是可以聽高解析度數位母帶,用24/192來試試MPS-3的能耐。
技術很難,享受音樂很簡單
糟糕,又錯亂了,我聽MPS-3怎麼都是接在電腦上,沒聽CD呢?當然不是,我大約有1/3的時間聽CD,1/3的時間聽電腦播放數位母帶,還剩下1/3則是聽iTunes資料庫裡邊自己Rip的CD音樂。哪一種最好?高解析度數位母帶第一,CD雖不及高解析度母帶,但味道不一樣,聽起來也很棒,而自己Rip的CD檔案則居第三,但這個第三並不代表不好,而是比較過後略遜於數位母帶,但聽音樂的享受依然很棒。唉,單純聽音樂,MPS-3播什麼檔案其實都好聽,但如果真要比較,高解析度音樂格式確實厲害,彷彿是工筆畫一般惟妙惟肖,音樂顯得更自然、更美了。 當CD用也能和數位母帶分庭抗禮 MPS-3不僅是DAC,更是CD唱盤,它配備了DAISy特製的GyrFalcon 8 CD讀取機構,選用的是最高階的Full Metal Loader,基本上是用Philips出名的CD-Pro2改裝,進一步降低工作時的噪訊,並提高對唱片載體的相容性。咦?相容性?這在說什麼?喔,有些朋友喜歡備份自己的CD,怕哪一天心愛的CD刮壞了,所以先燒一片起來,平常聽燒錄片,逢年過節才聽正版,咱們MPS-3早就知道大家的喜好,所以機器「不挑片」,不管是CD或是CD-RW,或者有沒有燒錄完畢,只要是音樂,MPS-3有檔必讀,用起來更是方便。 今年音響展期間我記得印象最深的音樂,要算Reference Recording錄製的「Rimsky-Korsakoff: Dance of the Tumblers」,大植英次指揮明尼蘇達交響樂團,幾乎每家展出大系統的代理商都不約而同選了這首曲子,要的就是表現內中恢弘龐大的交響氣魄。我也拿這首曲子來試MPS-3,準備了兩個版本,ㄧ個是從HD Tracks下載的24/176.4版本,一個是收錄在「Dynaudio測試片」的版本。
器材規格 形式:USB DAC CD唱盤 類比輸出:XLR Balanced,RCA Unbalanced 數位輸入: AES/EBU for PCM up to 24 / 192kHz S/PDIF for PCM up to 24 / 192kHz USB for PCM up to 24 / 384kHz USB for DSD up to 6.1MHz 建議售價:450,000元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極品音響 電話:(02)2792-9778 網址:www.topaudio.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