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閱讀 3796次
文•郭漢丞 圖•郭漢丞

設計音響的人平常喜歡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而PMC的創辦人兼首席工程師Peter Thomas的嗜好則是收集經典喇叭。Peter還真是個幸福的人,他是如此熱愛音響,一輩子也都專注在設計音響、製造音響,在PMC工廠的長廊裡,擺滿了他喜愛的經典喇叭。從PMC辦公室的長廊望過去,彷彿訴說著喇叭設計的活歷史,而登堂入室進入PMC的聆聽室,內中所展示的自家喇叭,則代表PMC從諸多經典中學習凝聚而成的「當代經典」。

五年前來PMC工廠時,我已經知道Peter平常喜歡收集老喇叭,但是那時候PMC的工廠幾乎都拿來用作生產,沒有地方可以讓Peter好好展示他的豐富收藏,這些經典喇叭都堆疊在原本試聽室入口一隅,Peter也無從介紹起。不過2011年再來PMC,他們在廠房旁邊多租了一處辦公室,把行銷與研發部門搬到這裡,另外設立了一間面積很寬闊的試聽室,作為展示之用,入口的長廊便成為Peter擺放他豐富收藏的最佳場所。當參訪團一行人步入新的辦公室時,最先看到的並不是PMC喇叭,而是許許多多的經典喇叭,一字排開,好生壯觀。

 
PMC經典喇叭「長廊」,就在辦公室入口處,一字排開,好生壯觀。第一對Quad靜電喇叭是Peter Thomas個人收藏經典喇叭的起點,有著迷人的中頻與通透的音場,Peter說動圈式喇叭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發展,才追上靜電喇叭的成就。

Peter說他迷上收藏喇叭很久了,早在16歲就開始,而他第一對收藏的喇叭就擺在入口第一個位置:1957年Quad靜電喇叭。Peter說Quad靜電喇叭的中頻表現可說是典範,動圈式喇叭花了許多年的時間才有辦法達到和Quad可以匹敵的中頻表現,可是許多人嫌靜電喇叭的低頻不好,其實靜電喇叭的低頻延伸非常好,甚至比當年許多動圈喇叭還要好。Peter說靜電喇叭的振膜非常、非常的輕,所以很容易推動空氣,再生很好的低頻延伸,用儀器測量就知道Quad真的有很好的低頻延伸。但是因為靜電振膜本身的質量很輕,相對之下振膜所需要「推動」的空氣「質量」就顯得很重,很輕的靜電振膜很難「大力」撼動很重的空氣,所以無法產生足夠的低頻「衝擊力」,如此一來低頻聽起來就「感覺」不夠猛爆,但實際上卻是很乾淨的低頻。Peter詳細地介紹Quad,表情就像看著初戀情人一般,我猜當年Peter花大錢買這對喇叭時,大概也沒想到他會成為設計喇叭的工程師,這筆投資日後竟會成就PMC的事業。

 
IMF是最早推出傳輸線式音箱的喇叭公司,這款落地喇叭採用四音路設計,搭配KEF B139低音(經典的跑馬場形狀低音單體)、B110中音搭配兩個Celestion高音單體,一個當作高音使用,一個則是「超高音」。Peter說以KEF中低音搭配Celesion高音,幾乎是1970年代的「標準設計範本」。

接下來Peter帶我們看擺在Quad旁邊的IMF喇叭,那是最早期的傳輸線式音箱,四音路設計,採用KEF B139低音(經典的跑馬場形狀低音單體)、B110中音搭配兩個Celestion高音單體,一個當作高音使用,一個則是「超高音」。Peter說以KEF中低音搭配Celesion高音,幾乎是1970年代的「標準設計範本」,這種組合延續了10年左右。因為當年高音單體的頻率響應不夠好,所以要使用兩個高音單體分工合作,工作點不同,一個負責比較高的頻率響應,一個負責比較低的頻率響應,而負責比較低頻段的高音單體也可以分擔一些中音單體的工作負擔。

 


IMF是最早使用傳輸線式設計的喇叭,內部阻尼採用玻璃纖維,Peter說他在1972年買下這對喇叭,當年價格是800英鎊,但如果以現在的幣值來計算,大約折合15,000英鎊(把通貨膨脹的因素加進去)。我猜當年Peter買IMF的想法和買Quad不一樣,買Quad是因為喜歡音響,當時又是出名的英國喇叭,而買IMF似乎隱含著Peter對傳輸線式音箱的興趣,而這對昂貴的IMF應當是Peter研究傳輸線式音箱的起點,如果用Peter創立PMC至今的成就來看,老IMF真是一筆划算的研究經費投資。

 

擺在「大箱子」IMF旁邊的是一對很漂亮的書架喇叭,即使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音箱外觀設計還是很前衛,那是停產多年的Gale喇叭,型號是401A。Peter說這大概是他見過設計最漂亮的經典喇叭,內藏8吋低音、5吋中音加上雙Celesion高音單體,果然符合Peter所謂70年代喇叭設計的單體搭配典範。Peter一手摸著Gale喇叭,一邊說這喇叭不但外觀好看,聲音也很好,當年價格也非常的貴,換算現在的價格大約要10,000~11,000英鎊。我們在現場看到的Gale狀況不是很好,外觀有一些發霉,Peter很興奮地說他最近又找到了一對狀況很好Gale,擺在家裡,最近要拿來工廠,然後再找時間整理這對狀況不好的Gale,他說單體沒問題,只是外觀有些發霉,處理一下就可以了。

 
1977年問世的Gale 401A,設計感十足,當年找來Jon Bannenberg操刀工業設計,而音響技術部份由Billy Woodman與David Lytheh負責,Billy Woodman後來成為ATC老闆,而David Lythe則創立了Volt,設計專業喇叭單體。

 
PMC大型鑑聽喇叭用的都是Volt低音,外觀雄壯威武,沒想到Volt創辦人David Lythe曾經參與Gale的設計。
咦?難道Peter也是會「以貌取人」來挑喇叭嗎?漂亮當然是因素之一,但Peter解釋這對Gale大概是他聽過最好的密閉式音箱喇叭。PMC一直以來堅持設計傳輸線式音箱,自然對密閉式箱體沒多大興趣,這對Gale和所謂「研究投資」大概扯不上關係,但Peter卻稱讚Gale是他聽過最好的密閉式音箱,看來有些門道。

我問Peter為何Gale的聲音會比其他密閉式音箱要好?Peter說他並不是很清楚,但他認為這和設計者有關,Gale喇叭由兩位設計者操刀,一位是Billy Woodman,後來創立了ATC,而另一位則是後來Volt的老闆David Lythe,這有意思,以前PMC還沒自己設計絲質軟半球中音單體之前,用的是ATC的「饅頭中音」,而PMC的大型鑑聽喇叭(例如BB5)所用的低音單體就是Volt。Peter說喇叭設計的基本原理大概就在那裡,教科書上都有教,可是要怎麼應用在實際的產品上,設計的人很重要,而Peter認為Gale喇叭好聽的原因,不完全是設計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誰設計的」!

 
Gale當年的廣告很有趣,這對喇叭雖然漂亮,但很難推(密閉式箱體),所以廣告說:「如果您的擴大機不到40瓦,請翻下一頁。(意思是說不用看了)」而Gale 401A不僅獲得CES大獎肯定,還曾經登上日本Stereo Sound封面。

這Gale 401A實在漂亮,我Google了一下,原來這對喇叭真的厲害,1978年獲得CES年度創新設計與工程獎,主事者Ira Gale多才多藝,對設計尤其眼光獨到,當年找來Jon Bannenberg操刀工業設計,這位先生曾就讀雪梨音樂院,為Gale設計喇叭之後,改行設計「奢華遊艇」,例如Oracle的Larry Ellison與富比士創辦人Malcom Forbes的私人遊艇,都是出自Jon Bannenberg的手筆,難怪Gale 401A這麼漂亮,而由念音樂出身的工程師操刀,對聲音的品味自有其獨到之處,更有趣的是,這款經典喇叭竟然和日後ATC與Volt有關,而這兩家公司和PMC也都有關係,我不禁要想,當年英國音響產業執歐陸龍頭,甚至可說是歐洲音響產業的搖籃,原因應該是人才濟濟,而非機緣巧合。

 
 

 
Leak 2075喇叭,約1975年問世,採用特殊的「化學單體」。啊?聽不懂什麼是「化學單體」?Peter說別搞錯了,就是「塑膠振膜」而已,可是當年是很新的材料,所以稱為「化學單體」。
接下來Peter介紹的喇叭,台灣的音響迷應該熟悉,叫做Spendor BC-3,是著名的BC-1前身。一樣是四音路設計,原理和前面Peter所解釋的道理一樣,高音單體要「分工合作」,才能在單體工作的線性範圍之內達到足夠的高頻延伸。Peter說這對喇叭狀況很好,接上擴大機還是能快樂的唱歌,他說早年Spendor為BBC所設計的鑑聽喇叭,中頻表現非常好,尤其是表現人聲最是傑出,Peter解釋在BBC最重要的鑑聽任務要屬廣播,而廣播對人聲的要求特別重視,所以Spendor喇叭也針對BBC的需求在這個部份特別下功夫,也難怪音響迷對這些喇叭念念不忘。

在BC-3喇叭旁邊的是一個大塊頭落地喇叭,分為上下兩截,這也是經典的英國喇叭Leak,型號是2075,大約1975年問世。Peter順手把網罩拆了下來,裡面可真是不好看,上半截裝了三個單體,和1970所謂的「單體配置典範」一樣,用兩個高音加上一個中音,下半截就是大尺寸低音單體。Peter說這對2075所使用的單體都是Leak自家設計製造,很特別,而且早年宣傳很有趣,說2075所使用的高音單體與眾不同,稱為「化學單體」(chemical tweeter),我實在聽不懂Peter講的「化學單體」是什麼?一追問才知道原來是塑膠振膜高音,而塑膠就是「化學合成」,所以稱為「化學單體」。Peter又補了一句:「這好像現在許多人講『鑽石單體』,可是都不是真的鑽石,而是碳化合物振膜。」


 

中高音與低音採「兩箱式」設計,低音單體還是鋁質振膜三明治設計,當年是很先進的單體,可是這些古董喇叭網罩拆下來以後還真不好看。

Peter伸手在2075喇叭上半截推了一下,他說這款喇叭設計很聰明,讓喇叭上半截可以轉動。咦?怎麼好像B&W Matrix 801,不過Leak好像比M801還早,不曉得誰抄誰?此外Peter指了下半截低音音箱的開口,他說這對喇叭上半截用密閉式箱體,但低音則使用傳輸線式設計,那時候的阻尼物沒有現在這麼進步,用的是棉絮,所以速度聽起來比較慢,可是當年這對Leak 2075已經很不錯了,比前面介紹的幾對喇叭不僅頻率響應更寬,音壓也更強。不過Leak命運多舛,後來被Rank集團收購,這家公司當年也收購了Wharfedale,但Wharfedale現在還健在(老闆也換人了),但Leak卻消失無蹤。

 
Leak 2075的上半截可以轉動調整方向,咦?B&W M801也是這樣設計的,不知道誰抄誰?

Peter一邊往收藏區的後方移動,排排站的還有IMF TLS-50(1978年問世)、Cambridge喇叭(1973年)與TDL喇叭(1980年),這三對都是傳輸線式設計,最稀有的是Cambridge喇叭,Peter說當年這對喇叭可說是天價,折合現在的價值大約要價13000~14000英鎊。至於IMF與TDL則是傳輸線式音箱早期的代表,設計者是John Wright,早年他在IMF工作,後來自己創立TDL,兩個品牌經典的設計都是傳輸線式音箱。

 
TDL傳輸線式喇叭透視圖。當年John Wright本來為IMF工作,設計傳輸線式音箱,後來自己創立了TDL,做的也是傳輸線式音箱喇叭。看來Peter收藏IMF與TDL,和他在PMC的研發很有關係。

 
我想Peter收藏這麼多傳輸線式喇叭,和他研究PMC喇叭關係匪淺。果然,Peter指著其中一對IMF喇叭,他說這對設計最特別,是他唯一看過「密閉式」傳輸線式音箱,Peter輕輕推著低音單體,果然中音單體也跟著動了一下,顯示音箱沒有開口,而且這對IMF喇叭只有一個高音,顯示已經脫離70年代,進入80年代,有性能夠好的高音單體可以使用。Peter說理論上傳輸線式音箱一定要開口,但這對IMF的密閉式設計很有趣,裝上了兩個低音單體,分別位在傳輸線的兩端,Peter覺得很有趣,所以買了回來,但研究之後也僅限於「有趣」,看來密閉傳輸線式音箱沒什麼搞頭。

前面講過的許多70年代經典喇叭用的都是KEF單體,而在Peter的收藏品當中自然也少不了KEF,Peter收藏的是KEF Model 4,他說這是KEF在1980年代最暢銷的喇叭,經典之處當然是「跑馬場」低音單體竟然採用被幅式設計,換句話說,採用三單體的Model 4竟然是二音路設計,而低音不足之處就靠尺寸最大的橢圓形低音單體「被動式」發聲來補足。

 
KEF Model 4喇叭,Peter說這是KEF在80年代最暢銷的喇叭。

藏在一群落地喇叭後面的還有一個寶,台灣音響迷絕對認得,那就是鼎鼎有名的Rogers LS 3/5a,而且Peter收藏的是早期15歐姆版本。關於3/5A,Peter還透露了一個祕密,其實15歐姆阻抗根本是12歐姆,而11歐姆則是8歐姆,看來Peter對LS 3/5a也是「知之甚詳」。他說3/5A的設計其實有很多妥協,但也有很多巧妙之處,譬如為了讓密閉式喇叭好組裝,3/5a把所有元件都裝在前障板上,但安裝之後前障板卻「陷入」音箱裡面,而音箱周圍突起的部份會造成繞射,影響聲音,尤其高音影響最嚴重,所以工程師在3/5a的高音周圍貼上吸音棉,還在高音單體上面加了「金屬罩」,用來提升擴散性。注意到Peter解釋這件事情的關鍵處了嗎?PMC的喇叭當中像是AML1(現在是AML 2)與BB5,高音單體上面也有金屬罩,設計原理和3/5a所使用的方法異曲同工。

 
15歐姆版本的早期Rogers LS 3/5a,應該大家都認識。

 
在PMC「經典喇叭收藏」長廊的盡頭,也是Peter收藏當中最特別的一對,那就是Spendor BC-1。這「最特別」可不是我講的,而是Peter說的,因為這對BC-1是Spendor早年為BBC設計鑑聽喇叭的原型機(Proto Type)外面想買也買不到。講到這裡,我馬上追問Peter:「這對BC-1既然是『原型機』,究竟怎麼弄到手的?」Peter很神祕的笑了幾聲,他說:「這是祕密,不可以說。」臉上卻堆滿了微笑。

Peter說BC-1經典之處在於中頻的音質音色,Peter說在BC-1之前,靜電喇叭(幾乎講的就是Quad)的中頻可說是最好的,許多人認為沒有任何動圈式喇叭可以比Quad靜電喇叭的中頻還要好聲,但BC-1僅採用兩音路分音,卻能發出與Quad相比擬的中頻,此後動圈喇叭在中頻段的表現可以和靜電喇叭平起平坐了。

 


從事喇叭設計超過二十年,在錄音與音響專業領域超過三十年,Peter Thomas對喇叭的熱情,從這些數十年累積的經典喇叭收藏品,可以窺見。每一對喇叭Peter都如數家珍,細數喇叭設計背後的故事,Peter自己是PMC的首席工程師,而他也從前人的智慧中汲取經驗,創造PMC的喇叭王國。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瑩聲
電話:(02)2805-3569
網址:www.jadex.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