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閱讀 3390次
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林治宇

什麼是最貴的音響器材?答案應該是空間,尤其在台北寸土寸金,人住的空間都不夠了,哪來多餘的空間做「聲響整治」?不久前巴洛克代理了新的調音器材,稱作Acoustic System,據說有變魔術一般的神奇效果,主編林治宇去聽了兩次,每次回來都向我說有多神奇,我向來對這些迷你調音道具不怎麼信服(除了木內合夫的「小鈕扣」除外),聽主編講過之後也沒想太多,直到原廠Franck Tchang親自來U-Audio示範調整,這才親身體驗什麼叫做「變魔術一般」的調音效果。

Acoustic System設計者實地操兵

原廠來台拜訪音響媒體,那是在自然也不過的事,不過這次Acoustic System還要順道來「示範調音」,這可有點不好意思。話說U-Audio在七月份搬家,換了一個比原本面積大三倍的辦公室,目的不是為了擴大辦公室,而是為了弄一間夠大的試聽室。新的試聽室在地下一樓,我們把隔間全都拆了,弄出面積將近二十坪的開放空間。這樣的聆聽空間很大,但新的問題出來了:試聽室的殘響太長,造成低頻容易混濁,音場通透度不夠,音量過大時容易失去均衡感,低頻量多而雜,高頻則顯得偏生硬。因為我們七月份才搬家,雖然知道問題,但還在思考對策,正打算物色適當的吸音與擴散材料,沒想到這時候遇上Acoustic System來訪,還打算實地大顯身手,真是既高興又有點不好意思,高興的是有行家要來幫忙,不好意思的是寫評論試聽的空間還沒弄好就要見客。

 
Acoustic System的設計者Franck帶著諸多「道具」前來,準備把U-Audio的聆聽空間好好整治一番。

空間聲響處理難題多

殘響太長,是大空間容易遇到的問題,尤其台灣鋼筋水泥建築多,硬調子空間幾乎都會面對相同的問題。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吸音,把多餘的殘響吸掉,這道裡不難懂,我們走進國家音樂廳,一進去就會覺得有聲音被吸掉的感覺,講話的殘響短了很多,但聲音不會乾乾的,還是有適當的擴散,那是因為音樂廳設計之時已經把吸音與擴散的條件全都考慮在內,是「妥善控制聲響」的空間。可是一般家庭要妥善控制聲響,還要適合居住空間與動線,難題可多著呢!先不講有沒有預算請專業人士設計,老婆同不同意這關就難通過了。

 
Acoustic System的聲波諧振器就有五種材質,包括銅、銀、金、特金與白金,產生的音色效果並不相同。

但是U-Audio的試聽室呢?既然專門拿來聽音響,當然可以「開放選項」,盡可能做適當的空間處理,可是怎麼樣叫做「適當」?以音樂廳來說,「適當的聲響條件」就有許多不同的答案,適合演奏室內樂的音樂廳和演奏交響樂的音樂廳,殘響條件要求自然也不同,如果想演平劇,那殘響可能要長一點,總之,「適當的聲響條件」要看空間的用途來決定。好,U-Audio期望的是「適合聽音響的空間」,這題目可比適合演奏室內樂或交響樂更難,我們等於大小通吃,什麼樣的音樂都要好聽,那該怎麼樣規劃呢?為了這件事,我這個當總編輯的可煩惱了許久。

 
由上而下分別是擴散器、聲波諧振器與噪音過濾器。

盡量不採取吸音的方式

殘響過長,直覺的想法是吸音,偏偏我不喜歡吸音這件事情。我們花了很多錢挑選優質的音響器材,可以巨細靡遺地把存在CD裡面的每一份細節都挖掘出來,卻要搞很多吸音的材料把多餘的能量吸收掉,這件事情不太合理。但如果不吸音,那多餘的音樂能量又會干擾音樂的細部重現,該怎麼辦?另一個答案是擴散,用擴散的方式把多餘的能量打散。「重擴散、輕吸音」,這是簡單又直覺的想法,可是該怎麼擴?該怎麼吸?問題還是沒解答。我幾度坐在新的試聽室,思索適當的解決之道,我想把幾個牆角裝上吸音材料,打消過多的聲響能量囤積,然後設計幾個低頻陷阱,針對某些低頻段處理低頻駐波,大致上方向已定,接下來該找尋材料了。

 
這是噪音過濾器,大小和骰子一樣,就是靠上頭的一個孔與二個孔來消除噪音。

正當想定準備行動之時,Acoustic System來訪,Franck帶著諸多「道具」前來。坦白說,Franck來之前我並沒有期望太高,因為我相信「能量不滅」定律,要是空間殘響囤積的能量過多,一定要想辦法消除,光是靠一些小道具,恐怕難以成事。我猜Franck來之前一定也感受得到我心頭的懷疑,那不是因為我是個「懷疑論者」,而是看過Acoustic System的調音小道具,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樣的想法:就這麼一丁點大的木塊,就這麼迷你的金屬杯子,能起得了什麼作用?

 
相位器與聲波諧振器,改變相位器的方向,即可改變音場的相位,非常神奇。

依約Franck來到U-Audio的辦公室,代理商居中介紹,略事寒暄之後,接下來就實兵操演。Acoustic System的產品一共有五種,分別是銀、金、特金、白金聲波諧振組(內含聲波諧振器、相位校正器、擴散器),外加噪音過濾器,既然要來U-Audio實兵操演,大概所有的傢伙都用上了。因為是第一次接觸,又有Franck親自操演,編輯部一行人靜靜地看著原廠玩什麼把戲。

 
調校過程按部就班將道具一一裝上,先從喇叭背牆的中線開始。

 


分段安裝 效果立現

 

喇叭背牆要安裝噪音過濾器,這是接近地面的位置。
Franck一開始在試聽室裡面四處走動,邊走邊用力拍手,這個動作大家不陌生,拍手是為了測試空間殘響,然後我們聽了兩張CD,一張是巴洛克帶來的唱片,我不熟,但裡面有猛爆的打雷效果。我則選擇RR那首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Dance of the Tumbler」,音量則開到爆棚邊緣,呈現出當時試聽室的缺點,在大音量下感覺低頻混亂,高頻則略有火氣,整體音樂均衡感不足。當然,音量適當的控制,音樂場面就不會那麼混亂,但我們可是要猛烈操駕音響器材的音響評論員,怎麼可以用小家子氣的方式來聽音響呢?Franck拍手測試加上音響略微聽過,似乎成竹在胸,準備動作了。

接下來Franck指揮巴洛克的梅先生,一樣樣道具拿出來,一樣樣按部就班地裝上去。怎麼安裝?聆聽室正面地上擺放所謂相位校正器,正前方牆面上貼了17個骰子大小的木塊,靠近天花板的地方則裝上了各式聲波諧振器,就是小木塊加上金屬小杯子。兩側牆面、天花板與後方牆面也沒放過,而在安裝過程中,我們是分段安裝、分段試聽,那魔術般的效果居然出現了!

 
靠近天花板的地方也需安裝聲波諧振器。

處理空間中的氣流

怎麼說像變魔術?Acoustic System的道具真的很小,木塊比火柴盒大一些,金屬杯子比原子筆的筆蓋還小,所謂消噪器的尺寸根本就像是木頭小骰子,可是Franck每一段安裝完畢,每一段都有效果,第一次處理正面牆面之後的變化最大,依次變化的效果遞減,但依然有變化,而且對聲音的影響是絕對正面的,我表面上故作鎮定,但心裡面可是翻攪了好多次:「這怎麼可能?難道我對空間聲響的常識都沒用了,這麼小的道具竟然可以起這麼大的變化?」。

 
側牆也裝上噪音過濾器,這裡只裝了一排,若要完整,上下還可以各加上一排。

我不是不玩音響道具的人,但我總會尋得合理的科學依據,才願意相信並使用特定的音響道具,重點在於「科學化」的解釋。Acoustic System的道具這麼小,內中的「科學證據」在哪裡?Franck解釋,他花費五年的功夫研究,每一項產品都有科學根據,但許多人看到他的產品那麼的小,都懷疑他是江湖術士,但他確實有所本。

立論的根據在哪裡?Franck說就是處理空間的氣流!他說聲音是靠推動空氣產生,但氣流在空間裡面流動時,如果遇到不良的干擾,就會產生氣流噪訊,而這些氣流噪訊就是讓聲音聽起來不好的問題,Acoustic System專門之處,就是處理這些看不見的氣流。講得玄一點,Acoustic System就是處理空間「氣場」的工具。

想不出道理但確實有效

 
這是喇叭背牆中間位置的聲波諧振器,光是調整金屬杯的傾斜角度,音場樣貌就會跟著變化。
我思索著Franck所講的話,似懂非懂,但是我知道Acoustic System裝上去以後,整個空間聲響效果很接近我所想要的結果,就是整體音樂呈現很活生,很接近Live演出的效果。我不喜歡吸音處理,主要是吸音過度就像是掐住音響的喉嚨,聲音軟調了,但音樂卻少了生命力,聽起來索然無味,但全套Acoustic System配上去,空間聲響的改變一路往我期待的方向走。什麼樣的方向?音場要開闊、高頻要通透、中頻要溫暖又澄淨、低頻則要乾淨俐落、速度要快,這些原本在殘響過多的空間中,都被多餘的聲響反射干擾弄得混濁了,而Acoustic System卻一步步修正原本的問題,接近我期待的理想方向。那方法不僅在U-Audio地下室的聆聽室處理,連一樓辦公室也裝設了「衛星處理」,唉,這麼難以理解的調音法,怎麼這麼有效?

Franck講了基本的設計道理,說實在的我還是無法全般參透。許多線索在我的心裡面盤旋著,譬如那個迷你小杯子,我推測它會和某些特定頻段產生諧振,可能會同時產生反向的訊號,抵消多餘的特定頻段,但問題是:特定頻段是哪些頻段?那麼小的諧振產生的反向訊號,足夠抵消額外的聲波繞射或駐波嗎?另外那個所謂的消噪器,在小木塊當中有一個或兩個孔洞,大小不一,代表空氣噪訊可以被這些孔洞消除,理論上多餘的聲波能量可以在穿越這些孔洞時轉化為熱能損耗,但問題是這木頭那麼小,孔洞更小,能吸收損耗的聲波噪訊有多少?Franck解釋的理論似乎言之成理,但Acoustic System調音道具尺寸之小,怎麼能產生那麼大的空間聲響處理效果?反覆思量,沒答案,但我知道Acoustic System確實有效。

相位反轉最神奇

寫到這裡,我相信有許多讀者還是看得一頭霧水,總編怎麼越寫越迷糊,說人家有道理,又說人家東西小,想不出為何有效果。這下子換我講「有所本」這件事了,Acoustic System最神奇的示範,莫過於相位調整。一般在DAC或前級上面,有所謂相位切換的設計,因為某些唱片錄音時故意或不小心反向了,我們聽起來會覺得怪怪的,這時候正相與反相切換就是很方便的設計,可是Acoustic System竟然也能靠這些小木塊反轉相位!

 
這個位置是喇叭背牆左側的天花板。

怎麼做?擺在前方牆面地上的小木塊,就是相位校正器。注意那個小木塊上面有一面打上藍色小點,小點朝前,代表正相,小點朝後,代表反相。怎麼轉換相位?前後轉向就好了。巴洛克拿出Hugh Masekela的「hope」專輯CD,這張專輯音響迷應該很熟悉,音樂動態很大,拿來測試音響很威猛,但很多人都說LP版本比CD好得多,原來LP錄音是正確的,但CD不知道為什麼卻是反相的,所以就算音量開得很大,音樂也缺乏衝擊力。我們先聽正常的「反相」CD,Acoustic System的相位校正器擺放在「正常」的位置,也就是不調整相位。沒錯,就算我們把音量開得很大,打擊樂還是沒有衝擊力,聲響聽起來空空的。接著調動Acoustic System的相位校正器,就簡單地把木塊的藍色小點180度轉向,再聽一次Hugh Masekela,這下對了!音樂的活力找了回來,打擊樂猛烈的敲擊,那才是非洲爵士應有的原始生命力!

 
這個聲波諧振器原本是裝在地面,Frank稍微調高了位置,音場的底層立刻就有抬升的感覺。

既然有效果 何樂而不為?

本來我還一直思索Acoustic System箇中道理究竟為何?就這麼一個相位調整,我就不多想了。Franck所說的「氣流」調整、消除噪音,其聲學物理的道理確實存在,只是我想不懂這麼小的道具如何起那麼大的作用。可是相位調整的神效,證明了Acoustic System並不是故弄玄虛,正相與反相的變化可不是「一點點」,而是「絕對」,而且只要有耳朵、聽覺正常,絕對可以聽出正相與反相的差異。

 

喇叭背牆都已安裝Acoustic System的產品。

好吧,既然這麼有效,我們就該採取行動了,U-Audio的新試聽室就用Acoustic System來處理了。不過此間代理商東西還沒到貨,竟然硬生生把裝上去的Acoustic System都拆下來,看來我們只好等待正式到貨了。我知道很多人讀了文章一定會罵:總編又在幫代理商講話了,是的,我想多講一些Acoustic System的好話,雖然我還沒搞懂,但我知道有效,既然有效,我們就該用,畢竟用Acoustic System來調音,總比大興土木,裝一大堆吸音板、擴散板要來得簡單,如果簡單處理又有效果,何樂而不為?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巴洛克
電話:(02)2516-7050

銀、金、特金、白金聲波諧振器組
(內含聲波諧振器、相位校正器、擴散器等4件)
噪音過濾器

網址:www.ansbac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