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治宇 圖•林治宇
大家對杜拜音像可能還不是這麼熟悉,但如果提到金門音響,那可能就是許多發燒友在音響之路成長上的共同記憶了。其實,杜拜音像正是30年歷史的金門音響在內湖斥資千萬打造的大型影音展示館,在兩個樓層超過250坪的面積裡規劃出8個豪華試聽空間,融合音響專業與居家設計風格,提供精緻的影音生活體驗與Hi-End聆聽享受。這次來到杜拜音像,店家別開生面地安排了德國T+A的V系列訊源與擴大機搭配Dynaudio Confidence C4的組合,盛大莊嚴、溫暖豐腴的聽感的確賦予了C4不同的風貌。
重視聲音更甚於影像
杜拜音像設立在豪宅與設計案高度密集的內湖一級戰區,強烈企圖心不言可喻。為了滿足這裡獨特的新貴客層,杜拜音像的氣氛風格除了重視時尚、氣派、豪華,更強調細膩與量身定做。另外,會取名杜拜「音像」,而非一般常見的「影音」或「音響」,則是因為杜拜認為聲音的重要性更甚於影像,聲音的感受重於視覺的滿足,所以把聲「音」放在影「像」之前,稱為杜拜音像。
如果可以體會杜拜音像的用心,便能瞭解為何會用T+A全套V系列訊源與前、後級擴大機,來搭配Dynaudio C4了。要知道V系列訊源加前、後級的總價格是喇叭的二倍多,但杜拜音像只求聲音好,完全不管所謂的預算比例分配原則,好聽比較重要,我也才有機會聽到這個被榨出全部實力的C4。
空間聲學處理寓於裝潢
走進這間聆聽室,發現裝潢風格蠻特殊,喇叭背牆使用紅磚推砌,而且堆砌的方式不像平常磚牆砌成平的,而是把磚頭的尖角朝外,排列成類似階梯狀的凹凸牆面。另外,喇叭背牆也沒有直角的牆角,上方與兩側都以弧形木作代替。杜拜表示,這樣的設計都是考量到更好的空間聲學表現而做的安排。
 |
天花板以木板條做成波浪狀,這樣做兼有有聲學方面的考量,既美觀,又有助於聲音表現。 |
原來這裡原先都是開放式的大型展示空間,為了規劃成居家型的聆聽空間而加以重新隔間,但易於施工的輕隔間不見得有利於聲音,因此杜拜才用磚頭堆砌出重要的背牆。杜拜想要提供給來訪的客戶最接近居家氣氛的感受,因此在這裡你看不到專業音響聆聽室的空間處理道具。不過空間不見得完美,該處理的還是得處理,所以杜拜把空間處理融於室內裝潢布置中,不影響視覺觀感與動線,又能達到同樣效果。又例如這間聆聽室的天花板,以直立的長條木板鋪成波浪狀,形成自然的聲波吸收與反射效果,既有助於聲音,又不失美觀。
 |
喇叭背牆磚頭的堆砌方式相當特殊,也是為了讓聲音的反射更自然。 |
大電流與大功率雙重模式
接下來看T+A的V系列器材。這次所使用的D 10 SACD唱盤、P 10前級與M 10後級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用到真空管放大,我想,這也是整體音色顯得厚實溫暖、濃郁豐潤的主要原因之一。
D 10 SACD唱盤沒有抽屜承盤,而是由上方放置唱片,掀蓋需藉由手動。D 10的電路架構基本上就是雙單聲道設計,內部配備8組數類轉換晶片,CD部分是4組24bit / 384kHz Delta Sigma晶片,SACD部分則再用掉4組DSD晶片。每一聲道需要兩組晶片構成差動電路,因此一共就用掉8組。在架構上,D 10可說是不折不扣的Hi-End設計。
 |
D 10 SACD必須由上方放置唱片,掀蓋需藉由手動,多了一分操作的樂趣。 |
P 10前級也是雙單聲道架構,左、右聲道的電路規劃並採用完全的鏡影對稱,以求取所有路徑完全相同。電源部分P 10有一個巧妙設計,就是它具備兩組主電源,一組專門提供高於400V的正電壓,另一組則專責高電流,這是為了配合真空管特殊的用電方式所做的安排,有利於消除傳統真空管電源容易產生的干擾。
 |
D 10 SACD唱盤使用真空管輸出,用了二支12AX7與二支ECC99。 |
M 10則是使用真空管與晶體混血的單聲道後級擴大機,它很貼心地兩種輸出模式,一個是大電流模式(High Current Mode),另一個是大功率模式(High Power Mode)。有什麼差別呢,原來每部M 10內部有兩部擴大機,在大電流模式下,M 10是以純A類60瓦,或AB類250瓦的動態A類方式工作。如果是大功率模式,兩部擴大機則橋接工作,可輸出4歐姆1,000瓦的強大功率。兩種模式透過面板的旋鈕即可切換,切到ON是大電流,AUTO則是大功率。當天的聆聽均採用大電流模式,也就是純A類60瓦或AB類250瓦。
龐大的規模感
聆聽時由Crystal Cable的Arabesque阿拉貝斯克測試片開始,第5軌John Rutter安魂曲中的「Pie Jesu」,由長笛緩緩導出女聲獨唱,然後漸次交錯著混聲合唱與獨唱,整首曲子充滿莊嚴祥和的平安氣息。此曲中管風琴扮演重要角色,雖然不是狂催極低頻,但管風琴沈著舒緩襯底,帶出莊嚴盛大的曲勢。C4在T+A V系列的驅使下,居然可以這麼柔和地唱出如此豐足的低頻,真實重現了管風琴特有的極輕、極沈,卻又厚重清晰的低頻,真的很難想像M 10現在是以純A類60瓦的大電流模式工作。
 |
M 10單聲道後級最高的輸出功率是1,000瓦/4歐姆,是由內部兩台功率後級橋接而成。 |
 |
 |
Crystal Cable的Arabesque阿拉貝斯克測試片 |
或許是M 10的純A類模式,也可能是空間不大卻得裝入C4,更有可能是T+A V系列的音色特質,我在這裡聽到了非常溫暖的聲音,速度不快,醇美厚重,甚至帶點暈黃的迷人色彩,與我過去所聽到的Dynaudio大相逕庭。不好聽嗎?一點都不!像是掉在棉花堆裡的棉柔舒適怎會不好!這整套系統並不強調解析與速度反應,而是龐大的規模感,飽滿的音像,與富麗堂皇的氣氛,彷彿坐在音樂廳的前排座位,完全被華麗豐富的聲響所包圍。
柔美中蘊蓄能量感
接著拿出蘇珊大嬸的「I Dreamed A Dream」專輯,這張流行音樂的錄音,過去在許多系統上聽都覺得容易煩躁,高頻有些刺耳,蘇珊的歌聲則是清亮有餘,但厚實感與韻味稍嫌不足。不過,經由V系列與C4的重播之後,錄音中的毛噪與乾澀已不能再喧賓奪主了,取而代之的是溫厚深情與充滿信心的感人歌聲,以及非常輕鬆、暖烘烘的舒暢低頻。我想,這應該才是蘇珊能獲得英國星光大道選秀比賽亞軍的歌聲吧!此時我也想探究為何聲音如此柔軟舒緩,一看器材後接的是全套木內和夫的線材,我相信這套線材對聲音也有加成效果。
 |
M 10後級採用真空管與晶體混血式設計,所以可以從上方看到外露的真空管。M 10具有二種輸出模式,一種是純A類60瓦或AB類250瓦的大電流模式,另一個則是550瓦/8歐姆的大功率模式,藉由面板即可切換。 |
低頻實在迷人,我又拿出「Dynaudio測試片」,第1軌收錄的是RR錄音,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Dance Of the Tumblers》,充足的低頻彷彿水漫金山寺般將房間淹沒,我也在滾滾洪流中浮載浮載沈,好不痛快!不過,這整套系統的低頻不是只有澎湃大港而已,衝擊力也是可圈可點,以「Dynaudio測試片」的第14軌Flim & Yhe BB’s的《Tricycle》為例,此曲緊接在愉悅的鋼琴旋律之後的,就是琴鍵與鼓的重擊,以此方式不斷地反覆,營造出非常豐富的聆聽內容,尤其後段之後鼓的部分更多了,情緒也越發激昂。從此曲當中就可以感受到整個系統威而不猛的衝擊力道,什麼是威而不猛?就是不咄咄逼人,不張牙虎爪,聽起來好像沒有特別快、特別猛,但鼓聲很有密度、很有重量,胸口也有清楚的聲波衝擊感。
尊貴華美 深具魅力
 |
 |
Katherine Jenkins 「From The Heart」專輯 |
最後我聽了跨界女聲Katherine Jenkins的《From The Heart》專輯,音像非常龐大,我感受到她的歌聲就像一條繽紛的緞帶,毫無稜角的在空中翻轉飛舞,起伏自在如意,聲線流暢圓轉,讓人心曠神怡。她的歌聲不僅溫暖,而且在柔美中仍可感受到當中蘊藏的力量,不斷吸引聽者的注意力。其實,這也正是T+A V系列搭配Dynaudio C4給我的感覺,開闊宏大,沈著穩重,柔美敦厚,尊貴華美,當然深具魅力!

|
P 10前級一共用了10支真空管,包括2支12AX7,4支12AT7,與4支ECC99。 |
試聽資訊
杜拜音像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二路19號3樓
電話:(02)8792-8100
網址:www.dubaiav.com.tw
器材規格
D 10
型式:真空管輸出CD / SACD唱盤
使用真空管:12AX7×2,ECC99×2
D/A轉換器:CD部分24bit / 384kHz Delta Sigma晶片×4,SACD部分DSD晶片×4
輸出電平/阻抗:2.5V / 100歐姆
頻率響應:CD 4Hz-20 kHz,SACD 4Hz-60 kHz
總諧波失真:小於0.015%
尺寸:440×170×390 mm(寬×高×深)
重量:12kg
建議售價:540,000元
P 10
型式:真空管前級擴大機
使用真空管:12AX7×2,12AT7×4,ECC99×4
頻率響應:0.1 Hz-250 kHz
總諧波失真:小於0.01%
輸入阻抗:47 kΩ
尺寸:440×170×390 mm(寬×高×深)
重量:10kg
建議售價:540,000元
M 10
型式:管晶混血單聲道後級擴大機
輸出功率:550W / 8Ω,1,000W / 4Ω
頻率響應:1 Hz-150 kHz
總諧波失真:小於0.009%
迴轉率:65 V/μs
訊噪比:大於114 dB
尺寸:350×520×480 mm(寬×高×深)
重量:52 kg
建議售價:1,500,000元 / 1對
進口總代理:功學社
電話:(02)8285-4321
網址:www.khsaudio.com
Dynaudio Confidence C4
進口總代理:鈦孚
電話:(02) 2570-0395
網址: www.autek.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