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閱讀 3810次

 

文•郭漢丞

時間回到1936年,年紀不到二十歲的Peter J. Walker向父親商借了200英鎊,創立了Acoustical Manufacturing Company,成為Quad的前身,二次大戰之後隨著經濟的復甦,建立了生產規模,將Quad推向全世界,經歷將近七十年的公司歷史,寫下了音響史上輝煌的成就,尤其是靜電喇叭的研發,讓ESL與Quad幾乎劃上了等號。

200英鎊白手起家
 
1926年Peter Walker開戶的存摺,確實只存入200英鎊,這是他向父親借來的創業基金,不過很快就歸零了。

於1916年10月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的Peter J. Walker,雖然已經是上個世紀初的音響耆老,不過從文字的紀錄當中,Quad的歷史卻顯得饒富樂趣。Peter J. Walker最早的音響自傳,於1961年刊登在「Audio Biographies」。

Peter說他最早的「音樂經驗」,大約在六歲的時候,當時他的母親用所謂的「Electrophone」,播放前還要先撥電話,請接線生把音樂訊號透過電話線傳過來。不久以後,「Electrophone」就被工程人員搬走了,年幼的Peter還問他爸爸,為什麼人家把放音樂的機器拿走了?爸爸告訴他,有一種叫做「無線電」的東西發明了,1922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正式開台播出,1926年Peter十歲的時候,Peter就開始試著製作收音機,原因無他,這是他在學校賺零用錢的好辦法。

Peter家裡面從事五金批發,他的父親白手起家,一直希望獨子Peter可以繼承家業,可是年輕的Peter卻渴望創業,當然他歷經了不少挫折,不過1936年他決定繼續努力,再向家裡借了200英鎊,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原本稱為SP fidelity Sound System,後來改名為Acoustical Manufacturing Co.,從當時Peter在Barclays銀行開戶的存摺,紀錄了Quad開創時極有限的資源。

初期根本談不上工廠

看到這裡,或許你和我心中有同樣的疑問,70年前只要200英鎊就可以創業嗎?其實年輕的Peter成立的公司頂多像現在的個人工作室,他的想法很天真,那時他已經製作出一套簡單的擴大機,賣價30英鎊,成本大約10英鎊,他的想法是:如果星期一做好成品,星期二賣掉,接下來一個星期就有20英鎊的利潤可以過活,反正他還是單身漢,沒有家庭要養。萬一不如預期,擴大機沒有賣掉,沒有那20英鎊可以過活,沒關係,多才多藝的Peter會吹長笛,晚上還可以去俱樂部演奏,掙個幾磅還能餬口。想法天真的Peter果然馬上嚐到了苦果,他向父親借來的200英鎊很快的就歸零。
 

英國人做廣告還真有創意。

不過在1961年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Peter卻說自己很幸運,能夠從艱困中求生存。他說200英鎊創業真的是少得可憐,開店的父親並不是沒錢,Peter如果開口借個2萬英鎊也不是問題,但是自尊心很強的Peter不願意向家裡面拿更多錢,但是他確定就算借到更多創業基金,可能也會馬上敗光。而資源極度匱乏的Peter,依然努力推動自己的小小音響事業,到處尋找經銷商,甚至想爭取公家機關的標案。

Peter回憶當年他試著想成為郵局的合格供應商,遞交了審查申請書,郵局通知他們要去「工廠」審核,那時候的Peter的「工具」不過是鑽孔機和電表,結果他們(Peter和他的女朋友,後來結婚了)努力擦拭「工具」,等待審查員前來,而審查員離開時,臉上的表情像是:「一定是郵局裡面的人搞錯了,才讓我來這裡審核資格。」創業初期的Quad根本稱不上所謂「工廠」。

Peter的努力讓公司有緩慢的進展,但規模依然很小,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音響產業起飛的契機終於出現。那時候的Peter面臨事業發展的抉擇,Quad究竟要走公眾廣播(PA)產品還是家用音響?最後Peter決定逐漸退出PA市場,專注在高品質的家用音響市場。而二次大戰之後的經濟復甦,確實帶動了家用音響事業的起飛,市場判斷正確的Peter,加上適當的產品問世,讓Quad成為家喻戶曉的高級家用音響品牌。
 


不過Peter認為自己不是個天生的生意人,到了1952年的時候,公司業已頗具規模,各個部門的分工也步入軌道,Peter逐漸放手,僅作原則性的指導,大部分的時間投入設計與研發。回顧這段歷程,Peter說講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簡單,以前他是老闆兼撞鐘,事必躬親,放手給其他人做,總會和自己有些不一樣,他得要忍住不伸手出去多管,才能培養管理團隊。

管理放手、研發一把抓

不過投入研發工作的Peter,卻在接下來幾年當中,開發出真正讓Quad邁向十倍速成長的產品。1953年推出的Quad QCII前級,成為Quad第一部銷售量超過五位數的產品,在1953~1959六年之間,總共賣出20,000部,而同時推出的Quad II後級,更是長青機種,從1953年一直賣到1970年,總共賣出了90,000部,1955年接著推出Quad AM II FM收音機,也連續賣了12年,銷售量達25,000部。這一連串成功而長賣的暢銷機種,將Quad的品牌推向新的高峰。
 

Quad II後級總共賣出90,000部,是Quad史上銷售量第三大的經典產品。

不過投入研發工作的Peter,卻在接下來幾年當中,開發出真正讓Quad邁向十倍速成長的產品。1953年推出的Quad QCII前級,成為Quad第一部銷售量超過五位數的產品,在1953~1959六年之間,總共賣出20,000部,而同時推出的Quad II後級,更是長青機種,從1953年一直賣到1970年,總共賣出了90,000部,1955年接著推出Quad AM II FM收音機,也連續賣了12年,銷售量達25,000部。這一連串成功而長賣的暢銷機種,將Quad的品牌推向新的高峰。

十年之後,1967年推出的3系列擴大機,包括Quad 33前級與Quad 303後級,掀起了Quad的另一個高峰。產品長銷超過十五年以上,Quad 33前級總共賣出120,000部,銷售量又向上增加一位數,而Quad 303後級則賣了94,000部。到了1970年代,成功的3系列改款為4系列,包括Quad 44前級與Quad 405後級。Quad 44前級創新的採用模組化設計,讓消費者搭配出需要的功能,前級預留了數個插槽,可安裝如MM/MC唱頭放大,或是專屬的AM/FM收音機卡,消費者不需要一次買齊全部功能,日後還可以插卡升級。
 

我不曉得究竟PC產業是不是向Quad學來插卡的好點子,不過我確定Quad 44前級的模組化設計,後來倒是有不少廠商跟著學,像是Cello、Burmester,都採取類似的模組化觀念,不過售價就遠高於Quad了。而Quad 405後級與後續的405 II,則是採用獨家研發的「Current Dumping」線路,創新的設計更讓Peter Walker獲得了英國女皇傑出設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