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閱讀 4175次

 

文•郭漢丞

自從Krell 222前級/402後級進入U-Audio編輯部之後,搭配喇叭變得輕鬆多了,評論員幾乎不需要擔心推不動喇叭的問題,更能專心把聆聽聚焦在喇叭的質地,編輯們也有志一同,很不情願把Krell還給代理商,硬是借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不過器材畢竟還是得還,細心地打包222與402,大夥心裡還是捨不得。

話說Krell這家美國音響廠商創立於1980年,創辦人Dan D’Agostino身兼音響設計,在自家車庫打造出第一部Krell後級KSA-100。Dan當時對自己的設計相當有信心,拿著熱騰騰的KSA-100參加CES展覽,但KSA-100其貌不揚,很多發燒友因而走寶,沒能注意到Krell的厲害之處。而且早年喇叭效率通常不低,標榜超強驅動力的Krell,在那時候討不到太多便宜。

超額供電×超大濾波電容
 

不過那年Apogee推出了革命性的Scintilla鋁帶振膜平面喇叭,工作原理有別於傳統的靜電或屏風喇叭,而且不需要音箱,但Apogee喇叭卻是非常難以對付,因為工作原理的限制,Apogee的工作效率很低,而且阻抗變化很大,平均阻抗雖然標示4歐姆,但播放音樂有時會掉到1歐姆,許多宣稱大功率的後級拿來推Apogee,當場變成軟腳貓還算小事,很多還冒煙燒機,舉白旗投降。不過100瓦的KSA-100卻是制服了Apogee,立刻引起美國發燒圈的注意,沒想到初出茅廬的Krell,竟然不怕阻抗會掉到1歐姆的Apogee,打響了Krell的名號。

KSA-100能制服Apogee的功力藏在哪裡?其實Krell真是吾道一以貫之,超額供電加上超大濾波電容,搭配純A類無負迴授放大線路,讓擴大機宛如重裝甲坦克,無堅不摧。就拿KSA-100來說,灰色機箱配上Krell標誌,外觀確實不怎麼起眼,但裡面裝上2個1.2KV超大環形變壓器,濾波電容大方地給了16萬微法拉,Dan D’Agostino卻客氣地只做100瓦,這般重裝上陣,喇叭怎麼難搞也要臣服。

開環、無負迴授、純A類設計
 

1987年推出的KRS-200參考級單聲道後級。

接下1983年Krell再接再厲,推出了KMA-100與KMA-200單聲道後級,宣稱「沒有喇叭推不動」的超強悍驅動力。而整個1980年代是Krell發揮後級的時期,1987年推出KRS-200參考級單聲道後級,接著1988年推出KSA-80與KSA-200後級則是首度採全平衡設計。無論功率大小,Krell後級的設計基礎在這段時間都已經樹立了基本準則,採開環設計,標榜無負迴授,而且都做純A類。Dan D’Agostino認為擴大機一定要具備極為優秀的工作線性,上升速度要極快,這些都是純A類的優點。

1990年代跨足數位訊源

1990年代Krell開始試著將觸角延伸到數位訊源,其實Krell第一部數類轉換器SPB 64X在1989年便已問世,接著還有MD-1 CD唱盤,接著有MD-10與SPB 32登場,Krell CD那漂亮的透明壓克力滑動上蓋,不知道迷倒多少發燒友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在二手市場上尋覓MD-10的蹤跡。不過Krell做數位訊源,還是要受制於大廠,設計經常需要改動,早期Krell都是拿Philips承盤來修改,最早的MD-1用CDM-3,但改款的MD-2則換成CDM-1 MKII,接下來的KPS-20又換成了CDM-9 Pro。後續的KAV-300cd又變了,換上日本Teac VRDS承盤,而KPS-25則使用JVC頂級CD承盤。
 


我想Krell經常變換CD的承盤,未必是Krell所願,而是受限於大廠提供零件的期間限定,買不到關鍵元件只好更改設計。這裡也可以看出Krell的研發能量實在非常旺盛,他們可不是買現成的承盤就直接用上,而是在許多地方修改過,你看Krell得花多少功夫來研究!或許在90年代一連這麼多部CD唱盤的研發吃了苦頭,1998年推出KPS 25s之後,到了2003年才推出SACD Standard,直到Evolution系列才再推出更高檔的505 SACD,與90年代幾乎年年有新數位訊源比較起來,現在Krell改朝換代的速度慢多了。
 


孔武有力的Krell後級

Krell的數位訊源之路表過,讓我們再回到Krell的擴大機上面,這畢竟還是Dan D’Agostino稱霸武林的招牌。1990年推出了KSA-250後級,成為Krell的旗艦後級,功率稍小者還有KSA-150。這兩部後級搭載了Krell獨創的自動偏壓調整線路,而大型散熱片與正面扁平把手也成為Krell的新造型。90年代的Krell後級可說個個雄壯威武,散熱片和把手都強化了「孔武有力」、「無堅不摧」的印象。
 

1996年的FBP後級採用了新的偏壓設計,讓純A類工作的後級比較「不那麼燙」,FBP的散熱片也隨之縮小,讓Krell的外觀變得比較斯文。而FBP也開始應用Krell自家設計的「Current Audio Signal Transmission」,簡稱CAST。這名字看起來很複雜,意思是用電流傳送聲音訊號,是Krell獨門的訊號傳輸介面,CAST的外觀是4 Pin端子,功能和RCA或XLR一樣,就是訊號線,但傳輸訊號的模式是Krell獨創。Krell認為透過CAST可以避免訊號與電壓產生交互作用,保持聲音訊號的純淨度。要怎麼樣才能發揮CAST的功效?第一、你需要擁有一部以上的Krell器材;第二、要向Krell購買專屬的CAST線材,兩相搭配就可以瞭解CAST好處了。

轟動武林的Evolution Two前級/Evolution One後級

2000年之後,Krell最重要的發展就是喇叭與Evolution系列,不過Krell的喇叭似乎沒有引進國內,發燒友的目光焦點還是在擴大機上面。Evolution旗艦在2005年登場,打頭陣的Evolution Two前級/Evolution One後級又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

Evolution Two/One哪裡厲害?第一、這套前後級採用8件式設計,不僅左右聲道分離,每個聲道的電源也是分離的;第二、這套前後級引進台灣的參考售價飆過500萬,也是破紀錄的超高價,這樣的價位連賓士S350都買得起了;第三、Evolution One後級做出純A類450瓦(8歐姆負載),這也是前所未聞的超大功率純A類後級,這還不足以說明其厲害,阻抗減半到4歐姆時,功率倍增到900瓦,2歐姆負載更高達1800瓦;第四、Evolution Two/One的機箱完全沒有過去Krell張牙舞爪的姿態,而是精緻打磨的外觀,漂亮極了。或許發燒友可以批評Krell太不人道了,這Evolution Two/One根本沒幾個人買得起,但如果從劃時代的設計突破而言,Evolution Two/One可說是Krell向世界宣告擴大機顛峰的藝術作品,其價值難以用金錢衡量。
 

Krell Evolution Two/One前後級,採8件式設計售價超過500萬元。


Krell當然知道Evolution Two/One沒幾個人買得起,隨後Evolution系列產品陸續登場,技術底子當然源自Evolution Two/One,但價格可親多了。這一系列產品包括Evolution 222前級與電源分離的Evolution202前級、Evolution402立體聲後級、Evolution 600與900單聲道後級。Evolution推出之後,也成為Krell最重要的產品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