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漢丞
Reference系列的第一波攻勢,從REF 3前級開始。Ward表示,REF 3前級代表ARC在真空管線路設計上的一大進步,從技術上而言,REF 3大幅超越前作R2 MK2的成就。在REF 3上採用了無負迴授線路,換上性能更好的交連電容,而Rich Larson新設計的R-Core變壓器,機械震動更小,這些都讓REF 3的表現更好。而全新設計的音量控制,大幅提高餘裕度,讓REF 3可以承受很大的輸入,整體表現更接近ARC強調「High Definition」的終極目標。
由於REF 3的技術躍進,讓CD的設計有機會挑戰更高層次。所以最新推出的REF CD7,在類比放大的部份繼承了REF 3無負迴授線路與新式電容,放大級的真空管使用6H30。Ward再次強調,REF 3是ARC近二十五年最大的技術躍升,也讓他們終於願意為CD7冠上Reference的稱號。REF 3的高電平放大線路有多好?Ward是個技術人,他說在失真的降低上,REF CD7的測試表現比過去好上十倍,訊噪比也大幅度提高。為了CD-Pro2承盤設計的高強度底座,以及彈性避震阻尼,都是REF CD7有別於CD3的成就。
600瓦大功率後級
而龐大的REF 610T後級,則是取代Reference 600MKIII的新作。REF 610T採用真空管外露的設計,有利於自然散熱,所以即使每聲道採用了16只6550C功率管,REF 610T卻可以取消風扇的設計,不像以前REF 600MKIII裡面裝置四只風扇,開機時仍可聽到輕微的氣流聲。不過,如果你選購了金屬頂罩,散熱效率會降低,所以金屬頂罩上面還是有散熱風扇。
在線路設計上,REF 610T首度達到無負迴授的設計,Ward表示以往他們對於負迴授的使用很小心,但是在REF系列都走向無負迴授的設計。此外,無論是REF 610T或REF 210,雖然使用了眾多6550C功率管,但是偏壓的調整,卻簡化為兩只,而不必逐一調整。以往在REF 600MKIII上面,要16只真空管一一調整偏壓,而且要來回校準,現在REF 610T只要調整兩只。最後,新換上大型顯示幕,讓所有功能都一目了然,功率表也巧妙的整合在顯示幕上,音樂播放時,數位功率表也隨之跳動,視覺上頗為美觀,也是從REF 3開始的設計,延續到全系列產品。
漂亮的大型顯示幕
 |
 |
但若以600瓦全功率輸出,你大概不會看到功率表的跳動,所以ARC想出切換10瓦、30瓦、100瓦、300瓦與600瓦的最大功率輸出檔位(REF 210分為四檔),如果切換在10瓦輸出的位置,那麼即使是鋼琴獨奏,功率表也會隨著音樂起舞。至於檔位切換,和工作的模式有無關連?答案是完全無關,只是為了讓功率表和音樂搭配起來好看,所以只要在喇叭驅動無礙的功率範圍內,聲音應該聽起來一模一樣。輸出檔位的差別,只關係擴大機的驅動力,和音質音色完全無關。
之前我評論REF 210時,還以為10瓦的時候採用純A類放大,音質比較純淨,現在證明那只是心理作用,以及自己對於純A類的迷思,只要真空管機的功率做得小,就以為人家使用A類放大,原來是自己沒把線路看得夠明白(其實都藏在控制晶片裡面看不到)。所以,以後要是有人告訴你,把REF 610T切換在10瓦輸出以內,聲音比大功率輸出來得細緻,那肯定和我犯了同樣的錯。Ward和Warren都說,除非喇叭推不動,或者音樂動態超過有限功率的負荷(譬如用10瓦以大音量聆聽「布蘭詩歌」),否則在每一個功率輸出檔位上,REF 610T聽起來應該都一樣。
至於為何ARC不做小功率單端管機?Ward表示單端直熱管有其優點,但ARC標榜High Definition,並且要製作能夠推得動市面上大多數喇叭的擴大機,單端並不是實用的線路,在動態與低頻表現都會受限。長期以來,ARC一直使用自家變壓器,由Rich Larson負責設計,不過這次沒見到Rich,原來他目前只擔任顧問工作,不必每天進公司,但所有的變壓器依然出自Rich的手筆。
喇叭擺位極為重要
在ARC的大聆聽室裡,除了喇叭之外,清一色是自家產品。由於REF系列全員到齊,當然端出最頂級的好菜讓我享用。Warren是聆聽室的老大,由他負責講解。Warren說這間聆聽室的條件還不夠完美,甚至有許多不盡理想之處,但是他們都盡量克服。在喇叭擺位上,Warren建議使用者盡量為喇叭後面留下適當的空間,以營造出優秀的空間感,而越好的音場重現,越能表現ARC強調High Definition的特色。
 |
大聆聽室使用Wilson Audio MAXXII喇叭,Warren說原本剛搬進來的時候使用Sophia,但是這個空間對Sophia太大了,所以另外訂購了Alexandra X2,但是送來大約一個月他們就退還給Wilson Audio,因為低頻量感太多,駐波問題嚴重,連Warren都難以解決。等到今年David Wilson送來新的MAXX II,告訴他們這對喇叭一定合用,果然MAXXII讓ARC買單了。
這間聆聽室最大的好處就是空間寬敞,有足夠的空間讓MAXXII發揮,由於是在工廠中央隔出來的空間,牆壁的條件不近理想,但是他們在四周適度地擺放了擴散板與吸音柱。整體聲音條件偏向軟調性,雖然鋪上地毯增加吸音,但講話時並不費力。Warren說,他盡量整理出適合音響聆聽的環境,但是也不想把聆聽室弄得不像人住的地方,試著用接近消費者聆聽條件的環境,發揮ARC器材的優點。
鮮明的活生感
原廠專訪的最後高潮,都是器材聆聽的時刻,一整天的工廠採訪結束,終於可以坐下來好好試聽器材。聽完Warren的介紹,由David負責播放,在音樂開始前,我們把空調關掉,即使聆聽位置和擴大機有點距離,但依然可以感受到REF 610T的「熱力四射」,我想冬天寒流來襲時,能夠在家裡點亮REF 610T,肯定帶來一室溫暖,無論是音樂或溫度皆然。
David負責音樂播放,一開始Ray Brown的「We’ve Got Requested」,現場錄音的細節自然舖承,大提琴的牛筋味十足,音場寬闊而深遠,襯托出舒服而清晰的定位感,豐富的堂音、優秀的解析力,加上不做作的動態對比,表現出音樂的活生感。Warren說喇叭如果貼牆擺,音場與空間感一定會打折扣,所以他刻意把MAXXII往前拉,在這個空間當中,喇叭就像是消失了一般,隱藏在再生出來的虛擬音場當中。
接下來David播放了一張古鋼琴演奏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仿古Piano Forte的演奏音色比較輕盈,共鳴殘響也比較短促,在全套REF搭配MAXXII上面,這些細節都鮮活地展現。接著播放了義大利民謠演唱,男中音聚焦又自然的歌喉,從小聲到大聲的變化,清晰的對比把歌聲中想表達的情感適切抒發,沒有濫情的渲染,而是輕柔又深入人心的音樂感染力。
氣魄的音樂表現
David播放的時間不久,就問我有沒有準備CD?這趟當然是有備而來,既然要播放我的CD,當然要讓ARC的朋友也聽到台灣的味道。先拿出了阿淘和孩子一起的「下課啦」(春水002),請David播放第六軌的「加了蜜」,在REF系統上面優秀的細節表現,你可以聽出田野錄音的質樸味道,錄音室的加工並不多,孩子們天真的講話、歌唱,加上阿淘像是玩樂一般帶領小朋友們的歌唱,這群來自北埔的小朋友,歌聲迴盪在明尼亞波里斯,彷彿帶領每一個在座的聆聽者回到音樂現場。一曲唱罷,David馬上把所有燈光打開,大夥擠上來搶看這張CD。可惜我為了簡化行李,只有帶CD,沒把紙盒包裝一起帶來,我答應Terry,CES一定親自買一張新的CD送給ARC。接著我拿出了「流浪到淡水」,陳明章的尼龍吉他彈得感人,ARC的REF系列同樣令人讚賞,雖然可以聽出錄音室略為增強低頻的府鑿痕跡,但活潑的氣氛同樣讓大家聽得興味盎然,聽完搶著要看CD。這張CD剛好是最後打包放進去,連CD盒子一起帶著,於是就當作禮物送給ARC了。

|
 |
ARC擺放的是大系統、大陣帳,我最後以「布蘭詩歌」(拉圖指揮柏林愛樂)、「幻想交響曲」(Colin Davis指揮LSO)與穆特的「卡門幻想曲」輪番上陣,並且請David把音量盡可能開得大一些。雖然ARC的聆聽室頗大,但音量放開時,飽滿、渾厚、密度緊緻的表現,讓音樂的規模感充分顯現。音場當中絕無冷場,開闊而充滿魄力的音樂氣勢,唱出「布蘭詩歌」史詩般的架勢,揮灑出「幻想交響曲」糾葛而反覆的音樂樂念,而「卡門幻想曲」卻又百轉千迴、如癡如醉,小提琴翻揚起繚繞的泛音,迴盪在聆聽室當中,思緒完全都在音樂、旋律、節奏當中。這是第一流的演出,也是第一流的音響示範,不愧稱之為「參考標準」(Reference)。
當代真空管機典範
將近三個小時的音樂聆聽,我體驗到ARC追求High Definition的成就。最後,我應該為「High Definition」做個解釋,雖然英文字義上High Definition代表高解析力,但是簡單的解析一詞,並不能說明ARC所追求的音樂再生境界。對ARC而言,High Definition不僅代表高解析,同時代表完全表現音樂當中的所有細微變化,從樂器質地、動態對比、均衡頻段,更重要的是,High Definition代表著音樂的鮮活感、音樂的神髓。經過38年的不斷努力,Reference系列展現了Audio Research無比的信心,樹立了真空管機的當代典範!
Audio Research建議的器材評估方式
作為嚴肅的音響設計與製造公司,Audio Research長期受到音響評論界的重視,定期將ARC最新的器材送到主流音響雜誌,是ARC行銷部門的固定工作之一。在把送評同時,會附上建議測試步驟,這是研發部門特別要求的文件,希望評論員能夠依照這些步驟試聽器材,然後再進行自己的搭配: |
一、請將器材安放在實心的底座上,放置在架子上或音響隔離板上都不建議,最好是堅硬而無諧振的底座,使用鋼板或玻璃隔板都應該避免。將擴大機放置在柔軟的表面,例如地毯上面,將會減弱腳座的阻尼性能,並可能影響器材內部空氣的流通。
二、無論過去搭配的經驗如何,請勿假設隔離或調音用的阻尼物一定對聲音有所幫助。在剛開始評估器材的階段,請不要使用任何市面上流通的角錐或隔離配件。即使這些調音配件可能會改善聲音,你也習慣了系統中有這些調音產品,但在我們卻發現這些調音配件,可能會影響ARC產品的聲音表現。ARC產品的腳座都已經針對器材的重量與聲音表現,經過最佳化的設計,請把器材直接放在堅硬的平面上即可。
三、在開始評論的第一階段,請先使用ARC隨箱附上的電源線。和使用其他角錐一樣,我們也不保證使用其他市售電源線可以有更好的聲音表現。相反的,我們發現有一些市售的電源線,反而比ARC原廠的電源線表現更差。請在開始評論的時候,先使用我們附上的電源線。在器材熟化的過程中,也請盡量使用ARC的廠製電源線。
四、請直接將電源線接在牆壁上的插座上,不要經過電源處理或濾波。雖然有些電源處理器和濾波器,可以增強整體表現,但大部分會降低細微動態(Micro-Dynamic)與聲音細節。
五、請不要把真空管上的阻尼環移除。在更換ARC配對出廠的真空管之前,請與我們聯繫。
|
上述五個步驟,簡單歸納就是:「拆箱之後直接把器材放在地板上、直接使用ARC原裝箱內的配件與真空管、直接把用牆壁上的插頭。」不過,提供這樣的參考文件用意何在?無非是希望評論員能夠盡量以接近ARC出廠前測試的方式,來評估器材的表現。當然,這也隱含著希望評論員不要「亂搞」,沒事換線搭配,越換越糟,或者任意更換數值不明的真空管,沒有配對,導致ARC的器材表現失常。如果你是ARC器材的用家,原來的電源線試都沒試,在店家建議下直接就換掉了,不妨再拿出來試試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