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閱讀 3530次

 

文•郭漢丞 圖•郭漢丞

這不是台灣讀者第一次在音響媒體上面見到Maurizio Aterini,兩年前U-Audio便曾經專訪過Maurizio,但那時候名片上的頭銜是Bluenote的總裁,這次則是變成Blacknote,總裁頭銜不變,但公司名稱不一樣,Maurizio說本質都沒變,但Blacknote的主力產品放在數位訊源上面,尤其是2008年推出的DSS新世代數位訊源。

談起DSS,Maurizio興味盎然!他說這是音響市場上獨一無二的產品,事實上,他認為DSS具備獨特的市場區隔,目前還找不到直接競爭對手,這也是DSS賣得非常好的主要原因。Maurizio表示,DSS不是傳統的DAC,它增加了USB輸入,但也不是消費者熟悉的USB DAC,DSS不需要電腦來設定,就可以和大多數USB儲存硬體搭配播放音樂。當然,Maurizio強調DSS本身也是一部性能非常優秀的DAC,豐富多樣又方便的數位輸入界面,構成DSS在數位訊源產品中相當特別的市場定位。

針對發燒友設計的高品質DAC

Maurizio說,除了CD之外,有越來越多人逐漸習慣使用下載音樂檔案聆聽,因此產生了新的需求。剛開始使用者尋找可以和電腦並行工作的USB DAC,但是USB DAC通常必需和電腦一起工作,也就是說,每當要聽儲存在電腦裡面的音樂檔案,就必需先打開電腦,等待開機,再進入音樂播放軟體選曲,這個過程一點也不「直接」,或者說,用電腦聽音樂甚至比聽CD還麻煩,CD放進唱盤按下Play就播放了,電腦還要開機慢慢選曲。所以DSS的設計用意就是跳過電腦,直接把USB隨身碟插上去,DSS就可以選曲播放了。
 


談到這裡,Maurizio特別解釋,DSS和目前所謂音樂伺服器很不一樣,所謂音樂伺服器,顧名思義就是一部電腦伺服器,但擁有很強的音樂播放與管理界面,但本質上還是一部電腦。但DSS很不一樣,它的硬體結構很簡潔,內部使用Linux撰寫的韌體控制,讓DSS可以直接存取隨身儲存裝置的音樂檔案。由於DSS本身的軟硬體架構只針對「音樂播放」,所以DSS會自動辨認音樂檔案,但不會把其他圖檔、執行檔拿來DSS執行。換句話說,DSS不僅可以和電腦一起工作,還可以直接存取USB碟、外接硬碟播放音樂,而且還是一部高品質、針對發燒友設計的DAC。

使用日本AKM 32bit數類轉換晶片

既然內建Linux,DSS應該也算是一部「迷你電腦」吧?我這麼問Maurizio,他說:「我不得不反對你的看法。」接著解釋:「DSS內部確實以Linux撰寫界面,但Linux Base的軟體和韌體只有一項功能,就是辨認檔案格式。」原來DSS內部與電腦相關的架構,只做「檔案格式辨認」,所以DSS不會錯認檔案,只認得音樂檔案。此外音樂檔案的格式千變萬化,DSS也靠這個架構呼叫適當的D/A轉換模式。Maurizio的意思是說,雖然DSS內部使用Linux,但這個作業系統和一般應用很不同,只有很單純的任務,目的是讓DSS可直接存取隨身儲存裝置。
 

DSS 30使用日本AKM 32bit數類轉換晶片,可說是目前最高階的DAC晶片。


Maurizio說,除了辨認檔案必需的Linux之外,DSS可說是一部純粹為發燒友設計的DAC,例如DSS 30使用日本AKM 32bit數類轉換晶片,可說是目前最高階的DAC晶片,而DSS 30 Tube則加上真空管類比放大級,一樣是針對音質提升的設計。至於音樂伺服器,Maurizio表示這些伺服器本身就是以電腦為主的架構,還加上許多管理功能,直接把電腦元件拿來做高階DAC,很難解決電腦產品既有的問題。Maurizio說電腦元件設計的原則是追求最低成本,最高品質是其次的目標,這和Hi End音響追求好聲不計代價的原則相反。

新款外接式螢幕選購配件

U-Audio編輯部早在半年前就買下DSS 30 Tube當作參考數位訊源,遇到Maurizio自然也要表達一下使用者的心聲。我對Maurizio說,DSS雖然可以「隨插隨用」,但顯示幕實在太小了,而現在隨身儲存裝置容量都很大,在裡面儲存數十張唱片專輯是很常見的是,但DSS迷你的螢幕很難「閱讀」,而且僅有上下左右移動的控制鍵,也很難在數百首音樂當中尋找想要播放的曲目。Maurizio解釋,Blacknote也瞭解使用者界面的不足,但他強調:「DSS最重要的任務,是走『簡單、好用、好聽』,使用者不需要先從CD上面RIP音樂之後才能聽音樂,隨時隨地插上USB裝置就能聽。」
 

外接式螢幕是Blacknote最新推出的選購配件,可顯示更多專輯資訊。


至於我所詢問的「音樂管理」界面,Maurizio說單純從音樂管理上面來說,目前已經有很多不錯的軟體,而且不一定要花錢。例如iTune本身也有很不錯的管理界面,而且有Apple當後盾,加上全球數以「億」計的iPod使用者支持,這個免費音樂管理界面可望持續進步。而針對DSS本身螢幕較小的困擾,Maurizio帶來新的升級選購配件,那是外接的顯示幕,可以顯示更多字元,並且提供更豐富的操作選項。我現場試用了一下,還不錯,但價格不太友善,我想如果用家有「音樂管理」的需求,還是尋找適當的軟體,在PC上面使用比較好。


聘請專業軟體工程師撰寫韌體

Maurizio不忘提醒DSS的使用者,要經常造訪Blacknote原廠網站,尋找是否有新的韌體更新。Maurizio表示,為了開發DSS,他們聘請了十多位軟體工程師,專門in-house撰寫相關韌體與軟體。Maurizio說DSS把音響延伸到另一個領域,過去CD轉盤的規格很單純,CD本身的音樂規格也統一,但DSS必需面對各式各樣的音樂格式,而USB隨身裝置更是多不勝數,所以Blacknote的軟體工程師主要的任務就是讓DSS可以「跟得上時代」。

Maurizio舉例說明,譬如剛開始DSS只能搭配「插電外接硬碟」,現在已經可以支援部分2.5吋靠USB供電的硬碟,他說DSS剛上市的時候,大約每個星期都有一到兩次的韌體更新,現在大約兩周到一個月更新,這些更新很重要,可以讓使用者的DSS隨時Update支援新的周邊儲存裝置。Maurizio說最新的功能是可以用iPod Touch遙控DSS,這讓DSS用起來更有趣。
 

圖上為 DSS面板上的顯示螢幕,圖下則是新推出的外接式顯示螢幕。


挑選你喜愛的音樂轉檔軟體

在DSS研發與推廣的期間,Maurizio說他們發現影響DSS聲音表現的因素,主要不在支援的周邊硬體,因為DSS運作的模式是將數位音樂讀入內建的Buffer,然後再送入DAC,中間完全沒有時基差的問題,所以不同品牌的硬碟、USB碟不太會有音質上的差異,可是搭配轉檔使用的軟體,卻對音樂有很大的影響。Maurizio說他們試過各種轉檔儲存軟體,從常見的Media Player、iTune、FooBar、EAC等等,即使是轉成標準WAV檔,每一種轉檔軟體本身就有不同的音樂表現,Maurizio建議發燒友不妨多試幾種軟體,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軟體來用。我問Maurizio最喜歡哪一種?他說Foobar和EAC都不錯,iTune也OK,但他最不推薦Media Player,這些軟體都免費,大家可以多多使用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