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治宇
今年8月於喜來登飯店舉行的TAA Hi-End音響展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有好幾個品牌紛紛推出數位音樂檔案播放機,似乎預告著高解析音樂格式的時代即將來臨。大家一定非常好奇,高解析音樂檔案播起來和CD唱片有什麼差別?這樣的疑問同樣也存在我心中。我相信高解析音樂檔案勢必有其優勢,否則這許多發燒唱片公司不會紛紛推出音樂檔案付費下載服務。藉由這次去巴洛克試聽Blacknote的DSS 30 Tube數位靜態播放機,我們要用AB比對的方式,直接比較同樣樂曲以原有的CD唱片播放,以及用高解析檔案播放的差別。結果如何呢?讓我思考,是不是要再買CD唱片阿?
避免機械結構的困擾
DSS30為何稱做數位靜態播放機?DSS是Digital Static Streamer的縮寫,static是靜態之意,其機體內部不含任何光碟播放機與硬碟,也就是說,當中沒有任何會轉動或產生震動的機械結構,它只讀取外部隨身碟、記憶卡、硬碟機、光碟機或電腦中的音樂檔案,並能支援多種高解析音樂格式。DSS30 Tube是透過USB、RS232、RJ45乙太網路與數位同軸等多種介面,從上述來源輸入音樂檔案,再藉由AKM與Burr-Brown的24bit數類轉換晶片,還原類比音樂的原始面貌。
 |
 |
DSS30 Tube可透過USB、RS232、RJ45乙太網路與數位同軸等多種介面輸入音樂檔案。 |
與傳統數位訊源相較,DSS30 Tube有兩大重點,一是捨棄光學讀取機械結構,免除震動、讀取誤差與時基的問題;二是可以播放解析度比CD高出多倍的音樂檔案,當還原成類比訊號時,理論上是可以更接近錄音時的狀況。當然,這還需要一些背景環境的成熟方能成事,那就是單位儲存設備的價格不斷降低(現在已進入TB時代),以「檔案」模式管理高品質音樂已成為可能,以及網路頻寬取得更為容易(光纖日益普及),讓檔案下載更為迅速。
原有的CD還是可以聽
不過你或許要問:「我那些幾百上千片的CD唱片要怎麼辦阿?」。沒錯,這也正是目前各家數位播放機的定位問題。某些標榜全功能數位播放機,直接裝載光碟機,可以rip(抓音軌)與播放CD,還能播串流音樂,但這種的通常價格不斐。還有的就像DSS30 Tube定位於檔案播放,你只能輸入音樂檔案給它播放,或是用USB介面的外接光碟機當轉盤,此外rip唱片也必須另外用電腦來處理。不過,自己rip唱片並不難,上網爬一下文,稍微研究一下,再下載個EAC軟體,應該就可以抓取出品質不差的音軌,變成更有系統、更容易管理與播放的音樂資料庫。
 |
基本上DSS30 Tube是層級式的管理,小小的顯示幕會顯示該層資料夾或檔案名稱。 |
DSS30 Tube的操作方式超簡單,幾乎不用學習,這一點比起目前許多數位播放機都要強的多。基本上DSS30 Tube是層級式的管理,小小的顯示幕會顯示該層資料夾或檔案名稱。第一層是訊號來源,例如是USB隨身碟或硬碟,選定後進入就到了儲存在裡面的檔案夾,然後再一層層進入並選曲。DSS30 Tube的遙控器除了可以操作選曲與播放,也可以控制音量,算是添加一項額外功能。
此外,DSS30 Tube必須不定期升級韌體,以保持最佳的操作與最好的播放效果。Blacknote除了會將最新版本韌體放在原廠網站上供下載外,用家也可以上去登錄產品序號與電子郵件,便不會錯過原廠所有的最新消息。還有,DSS30 Tube可以透過USB播放iPod上的音樂,所以並不是接受iPod的類比輸出,而仍是以DSS30 Tube進行數類轉換。類比輸出部分,DSS30 Tube採用真空管放大,平衡式設計每聲道使用一支6922管,用家可選擇RCA或XLR輸出。
搭配高解析力喇叭
這次在巴洛克聆聽所搭配的器材包括紐西蘭Plinius的Tautoro前級與SA-Ref功率後級,喇叭則是Triangle Genese系列的Lyrr。使用Lyrr做為這次AB比對試聽的鑑聽器材其實有其用意,Lyrr除了搭載Triangle慣用的號角高音,單體採用強力釹鐵硼磁力,並安裝在獨立的Pod Mounting箱室,有一半獨立於主箱體之外,可降低繞射並提升解析力。低音單體使用新的雙磁鐵系統,振膜則是玻璃纖維與碳纖維混編材質,著重反應速度與承載力。Genese系列獨有的「Twin/Vent」技術將前障板下方的大口徑低音反射孔一分為二,上下各自接收獨立低音單體的低頻。Triangle表示,「Twin/Vent」不僅對低頻量感增強有所幫助,還可以提高喇叭工作效率、降低諧振,讓低頻量多又乾淨快速。5單體3音路的Lyrr頻域響應32Hz~20kHz,實力近乎全頻段表現。
連氣氛都不同了
進入正式聆聽。擔任CD播放工作是Electrocompaniet的EMP-1/S,它也是一部SACD播放機,可見價位也不低。聆聽方式是先聽高解析檔案,再聽同一個錄音的CD唱片。附帶一提的是,這次所聽的音樂檔案都是錄音過程中,即已使用至少24bit/96kHz或24bit/88.2kHz以上的解析度,意即原始數位母帶便是高解析檔案,而非從CD格式加以升頻。這也正是再高級的升頻CD系統都無法與數位播放機比擬的地方,因為高解析音樂檔案從錄音之始便有了根本上的差異,這在後端再怎麼升頻計算,都沒辦法變成同一樣東西。
首先聆聽Rebecca Pidgeon最著名的的發燒測試曲《Spanish Harlem》。這首歌我實在太熟了,所以一聽之下就分辨出不同,而且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整首曲子的氣氛變舒緩了、慵懶了。這的確是個有趣的體驗,我很清楚節奏並沒有變慢,但很明顯就是舒服到了極處,身心有全然放鬆的舒暢。若是硬要比較兩者音效表現上的不同,就是檔案在人聲的細微變化上變得好豐富,而且所有樂器更具結像力、實體感,音場更具縱深與定位。沙鈴的細緻質感讓人覺得細節出現得好輕鬆,沙沙聲飄散在空氣中,舒服…
階調更為鮮明
第一個體驗便如此奇異,讓人不禁期待下一首樂曲,播放同是Chesky的Ana Caram「Blue Bossa」專輯第2軌《Blue Bossa》。CD的音場集中在前方,約略比喇叭接近一點,但每個聲音較為平面,衝擊力較強,音樂讓人有輕快活潑的感覺。檔案則立刻把前後的層次拉開,分離度增加,定位也更顯清晰。最棒的地方是Sax吹奏,柔和的音色聽來非常舒服,絲毫沒有刮耳的銳利生硬。我猜想主要原因或許是由弱至強的階調多了許多,強弱落差不僅鮮明,而且更為順暢,因此聽起來便輕鬆舒適。人聲亦是如此, Ana Caram的甜膩歌聲讓人迷醉。
 |
接著曲風一轉,換上民謠搖滾巨匠Dire Straits的《So Far Away》。CD的聲音非常飽滿,龐大的音場幾乎充塞整個房間,尤其大鼓形體如同巨鼓,不太分得出位置,但歌曲的衝擊力很強,氣氛很熱,頗能呈現搖滾樂的味道。檔案則大不相同,大鼓忽然間縮小了,而且往音場後邊退,以圓滾滾的輪廓一顆顆直撞過來,同樣也具有非常好的能量感。此外,樂手與人聲的位置再度拉開,把Dire Straits一向優異的錄音真實地呈現出來。
更自然的細節呈現
再來是交響樂,聽RR唱片「Exotic Dances from the Opera」第3軌選自柴可夫斯基的《Hopak from Mazeppa》。相較於CD有點將弦樂線條抹粉美化的跡象,檔案更能聽到弦樂小音量時,弦與弓細微摩擦的騷動聲。另外就是空氣流動的感覺。RR的唱片在大多數系統播放時,都可以感受到背景的沈寂安靜,用很好的器材重播,還可以聽到細微的空氣流動感,但透過DSS30,空氣感成了標準配備,細節的呈現不僅更為輕鬆,而且細緻程度更上層樓。又例如RR的「Arnold Overtures」這張,鈸聲燦爛鮮麗,華采奔放,讓人「耳」不暇給。檔案的短笛真實而鮮活,在鮮活靈動方面CD就是差了那麼口氣。
對於RR唱片中動態的表現,檔案與CD也各有其風格。CD的動態快而直接,一拳到底直入中宮,毫不手軟。檔案似乎弱了一點,但由弱到強的對比拉的更開,像是武俠小說中的七傷拳,快速的拳勁中還帶著陰柔勁道,變化更行豐富。至於音場與定位方面,雖然RR的CD已屬錄音佼佼者中之最,但檔案還是好上一截,深度、位置與層次交代得更為清楚。
高解析音樂檔案時代來臨
這次的PK,我想只要是聽覺正常的人應該都分得出優勝劣敗,而且在價格上,DSS30 Tube還不一定比較貴。不過這並不是公平的比試,因為兩者不僅屬於不同時代,他們在根本上就不一樣:高解析檔案將聲音的波形劃分得更細,重組回來時當然損失更少,更接近原始錄音。DSS30除了透過高檔解碼晶片發揮高解析檔案的優勢,優異的類比放大電路更把檔案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至於要不要立刻投入檔案播放的陣營呢?或許添購而非替換是個不錯的方法,畢竟目前音樂檔案的購買仍不方便,選擇又少。但我覺得它可能會衍生出一個問題:一旦聽慣了高解析音樂檔案,還想回去聽CD嗎?
Blacknote DSS30 Tube器材規格
型式:靜態數位播放機
輸入端子:USB 2.0×4組,USB for PC SD×1組,Ethernet RJ45×1組,RS232×1組
支援檔案格式:WAV, FLAC, AIF, AIFF, ISO, MP3, AAC, ALAC (Apple Lossless),8-16, 24Bit
支援解析度:44.1, 48, 88.2, 96, 176.4, 192kHz (FLAC only)
類比輸出:RCA×1,XLR×1
數位輸入:同軸RCA for S/PDIF×1
數位輸出:同軸RCA for S/PDIF×1
頻率響應:20Hz-20KHz @ +/- 0.3dB
輸出電平:2V rms
訊噪比:105dB
總諧波失真:0.001 %
動態範圍:125dB
尺寸:240×120×440mm(W×H×D)
重量:8kg
參考售價:178,000元
進口總代理:巴洛克
電話:(02)2516-7050
網址:www.ansbach.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