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閱讀 2872次

 

文•郭漢丞

傳統與革新,在音響的領域似乎永遠是相互拉扯的力量。光是5 1/2吋的數位音樂載體,從CD到DVD、SACD,以至最新的藍光雷射,技術不斷的向前翻新邁進,創造前所未有的儲存容量。但是在純音響的世界當中,標準紅皮書規範的44.1 kHz CD唱盤,依然是最主要的音樂載體,大多數人的音樂收藏也還是CD,Audio Research選在音樂載體變革的時期,推出了參考級的Reference CD7唱盤(以下稱REF CD7),某種程度上也宣告著CD歷久彌新的觀念。

兩聲道的頑固份子

即使SACD推出超過十年,但是在一般唱片行詢問,連銷售人員都未必能講清楚SACD是什麼,唱片架上CD仍居大宗。再看看音響銷售的現況,大賣場到處充斥著廉價的DVD唱盤,千元起跳的機種比比皆是,加上一般電腦也可以讀取CD,因而在普羅大眾的消費市場上,普通的CD唱盤幾乎沒有立足之地。

因為超低價DVD唱盤攻城掠地,市面上的數位訊源產品也逐漸往三個方向走,否則難有以生存。第一種是追求極致的頂級CD唱盤,把過去累積的CD製造知識,全部融入CD唱盤的重量級製作;第二類是擁有獨門數位昇頻技術,能把傳統PCM轉化成DSD的產品,像是Emm Lab、dCS,各自擁有專利,別人模仿不來;第三種則是兼容並蓄型,無論是SACD、DVD-Audio,甚至規格較低的MP3,通通整合進來,號稱「通吃盤」(Universal Player)。基本上「通吃盤」因為使用方便,市場上有越來越熱的趨勢,而DSD昇頻技術則因技術門檻高,短期內還不容易有其他廠商搶進。

至於像Audio Research這樣,推出最高等級CD唱盤的廠家,可以說是二聲道與傳統的「頑固份子」,他們相信大部分愛樂者手上的音樂收藏,依然是傳統CD唱片,所以REF CD7應運而生。他們對於傳統的堅持還不止於此,Reference系列還有Phono與PH-7唱頭放大器,以實際行動支持「傳統」音樂載體。

延伸CD3 MKII的外觀
 

REF CD7的外觀和前作的CD3 MKII相去不遠,都是上掀式進片,CD鎮、操作按鍵也都沒變,銀白色的面板和正面專業用把手,都流露正統Audio Research的設計風格。初看到REF CD7,還很可能會誤會是CD3 MKII改款了,對照基本的架構,從CD-Pro2承盤、24-Bit Delta-Sigma數類轉換、輸出電平,兩者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兩者箱體的高度與寬度相同,差別在REF CD7的深度從31.1公分增加為39公分。多了將近8公分的目的,是為了容納新的類比放大線路與電源供應,這兩個部分都「長大」了。

直接採用R3的類比放大

既然基本的架構相當接近,REF CD7倒底有何資格掛上「參考級」的名號?答案很簡單,由於Reference 3前級是Audio Research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技術躍進,並且在全球獲得高度好評,也讓Audio Research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所以研發團對乾脆就把R3前級的高電平放大直接裝進來,所以REF CD7可以說是原有的CD3 MKII換裝R3類比線路和電源供應的合體。

 

既然把R3給裝了進來,那麼類比放大與電源供應全都換成了真空管線路,裝上了7只6H30訊號管,其中4支一組為高電平放大,3支一組則負責電源供應,這個類比放大線路同時也具備無負迴授的特點。每一支6H30則都裝上了雙重「太陽環」,做為真空管的避震阻尼,內部採用的電子元件全部都比照R3,包括電阻、電容,也都一併向上提升。此外,CD-Pro2承盤底部還裝設了彈簧避振機構,所有電容上面都貼著「調音」軟墊,秘技派的味道十足。

換裝R3類比線路的REF CD7,因為真空管本身發熱較高,所以頂板增加了許多散熱孔,頂板的空隙下面正對著真空管,所以使用時這裡會有點燙。原本在CD3 MKII上面的待機(Stand By)功能,在REF CD7上面則變成了電源開關,顯示這是一部真空管器材,不用的時候最好關機。

你或許要問:REF CD7到底比CD3 MKII好多少?我沒有兩部一起借回來聽,所以沒辦法直接比較,但是從規格上來看REF CD7確實更強。在訊噪比上,REF CD7高達110dBA,而CD3 MKII則是96dBA,聲道分離度也從92dB增加到95dB,1kHz的失真度REF CD7僅有0.005%,而CD3 MKII則是0.25%,這些客觀的測試數據代表REF CD7確實擁有大幅度的性能提升。

全手動的操作手感
 

拆箱後的REF CD7還不能馬上插電使用,為了運送時的安全,真空管都仔細的包裝好放在機箱內部。卸下頂板的螺絲之後,對照真空管上面手寫的序號和機板上的真空管腳座標示,把6支6H30訊號管依序安裝好才能進入正常使用狀態。所有的功能幾乎不用看說明書就會操作,簡單的六個按鍵,包括了最常用的功能。如果你需要A-B反覆的段落聆聽,要透過遙控器來執行,面板就只提供簡單的播放、停止、暫停與選曲功能。

操作REF CD7非常有「類比」器材的感覺,放入CD之前得手動把頂板向右側拉開,拿起唱片鎮後放入CD,接著擺上唱片鎮,然後關上頂板,五個小動作彷彿在醞釀聆聽之前的情緒。這種「全手動」的操作感,日本人稱之為「黃金三十秒」,在無聲的操作過程中,營造音樂播放之前的期待,在聆聽音樂之外,這些機械性能的流暢性,也代表器材的工藝之美,在這一方面,REF CD7擁有很高的製作水準。

龐大雄偉的音樂規模

去年底到Audio Research採訪時,就已經先聽過REF CD7的表現,但是當時是綜合起來聽整套Reference系統,還沒有針對數位訊源聆聽。當我把REF CD7在家中安裝妥當,這部唱盤的好處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可以聽得出來:龐大而飽滿的音樂規模,深具重量感的音符顆粒與輕鬆自然的音樂表現。透過REF CD7播放,彷彿所有的樂器都大了一號。
 

譬如希拉蕊.韓的「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音樂的規模比起參考器材顯得更為龐大,小提琴的凝聚力更好,每一個音符不僅顆粒清晰地交代,琴音彷彿裹上了細細糖絲,揚起清甜甘美的滋味,當音樂的規模變大,音場範圍裡面的各種細節都更為豐富。我忙著在Micromega CDF1與Mark Levinson No.36XL的參考系統和REF CD7之間,交替比對聆聽,但幾乎這麼一曲「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就已經盡顯REF CD7的優秀之處。相較之下,參考訊源顯得有點小家碧玉,細緻之處尚能勉力一搏,但要論起大開大闔的音樂氣勢,REF CD7明顯技高一籌,更棒的是,REF CD7浩大的音樂氣魄當中,還能展現小提琴的繞指柔,琴音細膩之處與音樂光澤把這闕協奏曲的美感表露無遺。

增大的輸出電平

為何REF CD7能夠把音樂都變得更為龐大生動?我心裡面只有一個想法:類比放大的輸出電平應該比較一般CD來得高。果然,REF CD7的非平衡類比輸出為2.7V,而平衡輸出時高達5.4V,相對於一般CD的2V大了許多,難怪音樂規模聽起來更為壯碩、更為生動。還記得以前Theta G3數類轉換器,大家都稱讚其音樂規模感很好,道理就在輸出電平比起一般CD的2V高,現在REF CD7也採用類似設計,聽起來音樂也特別壯碩。
 

不過雖然輸出電平作得比標準CD的2V輸出更大,可以獲得更為龐大的音樂聽感,但是搭配前級時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因為一般前級對應的高電平放大,大概都是針對正常CD的2V輸出,所以如果CD的輸入電平過大,很可能會讓前級過載,產生失真的狀況。我搭配ASR Luna 6擴大機與Audionet Pre1前級時,以RCA連接還不會出現失真的狀況,但是以平衡連接Audionet Pre1前級時,就會出現過載失真的狀況,所以我最後只能採用2.7V的非平衡輸出檔聆聽。

你或許要問:我的前級可以搭配REF CD7嗎?一般前級要接受非平衡2.7V的輸出應該沒有問題,但是5.4V的平衡輸出恐怕就得實際搭配才會知道。我確定有一部前級拿來搭配絕對沒問題,就是Audio Research自家的R3前級,他們在設計R3輸入級時,就已經針對超大輸入的訊源設計最佳化線路,所以R3可以和REF CD7採平衡連接而不會產生過載失真的現象,最大輸入電壓能承受高達20V。原來Reference系列像是個連環套,原廠特別強調R3前級的輸入級能夠承受超大電平不過載,原來自家的REF CD7就是一部輸出超大的訊源。如果你從訊源開始買起,恐怕一連串玩下來,都會逐步換上Reference系列的產品。

展現鮮明有活力的音樂
 

REF CD7不僅具備龐大的音樂形體,讓音樂聽起來更為鮮活、更有活力,換上R3前級的類比放大線路,更讓細膩之處值得大書特書。譬如Norah Jones的在Blue Note為卡翠娜風災募款錄製的「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Today」,歌聲泛開甜美而嫵媚的色彩,略帶藍調的憂鬱滋味,更顯惹人憐愛。而Diana Krall的「Live in Paris」則是把現場的氣氛,透過更開闊的音場,展露現場演出的活生氣氛。在爵士樂的表現上,REF CD7擁有一流的躍動感,低頻流暢而富彈性,讓Swing的氣氛顯得濃郁而有活力。

在REF CD7上面,你不會聽到鬆軟無力的音樂表現,而是骨架子龐大,同時還有血有肉的音樂力度。雖然REF CD7的音像表現比起一般CD唱盤更為龐大,但是音樂顆粒與密度都更好,加上更為開闊音場,讓音樂的定位感更為清晰,這些方面的表現都讓參考訊源顯現疲態,看來我這套老古董的數位訊源,是該認真考慮汰舊換新了。像是Anna Netrebko演唱的「茶花女」,「飲酒歌」的場景當中,男女主角的相對位置清晰可辨,而歌者的形體更顯浮凸,Netrebko的歌聲顯得有厚度又有肉感,和聆聽者的距離也顯得更近,周圍合唱的配角則襯托出舞台的寬闊場景,在龐大的音樂規模中,這些音樂的細膩之處,都表現出音樂的強烈臨場感。
 

你喜歡交響樂嗎?聆聽REF CD7千萬不能錯過在交響樂上面精彩絕倫的演出。譬如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的「馬勒第六號交響曲」,壯麗的交響樂規模更顯宏偉,銅管樂器帶出華麗的色彩,亮麗而不刺耳,音樂的張力恰到好處地挑動聆聽的情緒,隨著音樂的起伏而擺盪。又如沙瓦利許指揮的孟德爾頌「義大利交響曲」,銅管樂器帶出亮麗的色澤,宛如義大利的燦爛陽光,灑滿一室溫暖,龐大的音樂規模中還不失孟德爾頌的音樂輕盈愉快的妙趣。

實至名歸的「參考級」

如果你總覺得自己的音響播放出來的音樂鬆軟缺乏力道,REF CD7在這方面具備第一流的重播水準,它能夠把音樂撐起龐大的規模,宛如江河巨壑般的魄力,引你進入音樂殿堂的豐美境地。REF CD7最棒的地方,就是在龐大規模當中,依然能掌握注音樂的細節,散發甜美而柔和的音樂光澤。確實,Audio Research說的沒錯,大聲為REF CD7掛上「參考級」的名號,實至名歸!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CD7 器材規格

型式:CD唱盤
承盤結構:Philips CD-Pro2
數類轉換架構:24 bit Delta-Sigma DAC
類比輸出端子:平衡與非平衡各一組
數位輸出端子:AES/EBU、同軸各一組
頻率響應:0.5Hz-20kHz(+/- 1dB)
訊噪比:110dBA
聲道分離度:95dB@1kHz
尺寸:480×134×390mm(寬×高×深)
重量:14.8kg
參考售價:500,000元

進口總代理:鈦孚
電話:02-2570-0395
網址:www.aute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