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治宇 圖•林治宇
音響多半強調聲音表現、理念、創新技術,或是尊貴奢華的不凡品味,卻鮮少思考到與生活環境與空間的聯繫,也因此許多人認為音響是一種嗜好或興趣,屬於玩物的範圍,但對於Audiolife來說,音響不能取代生活變成主角,音響應該要能夠融入生活,甚至化於空間當中,因為音樂與生活才是主角。
音樂與生活息息相關
Audiolife顧名思義這是個與生活有關的品牌。根據Audiolife的品牌精神與設計美學,它希望在悅耳的音樂伴隨著的同時,能把生活的空間還給使用者,並運用燈光的前衛設計,以光線與音樂營造整體氣氛,引導出視覺與聽覺的刺激與感受,進而創造出豐富的生活享受。這次到Audiolife代理商卡本特音響的聆聽室與展示間,正是為了感受這樣的設計理念而來。
在進行正式聆聽之前,有幾樣東西引起了我的興趣。首先是CPL-1,它一直被掛在牆上,頂端還亮著投射燈,讓我以為那只是具有現代風格的壁燈,結果卡本特張先生告訴我說,那是一個兼具照明與裝飾功能的兩音路壁掛喇叭,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卡本特的牆上要掛這麼多支色彩鮮豔的壁燈。CPL-1的單體藏在向著牆壁的那一面,下方的斜邊讓單體不會貼著牆壁,而是留個縫隙,讓聲音透過牆壁而反彈至空間中,而不是正對著人發聲,也因為如此,聽者所聽到的是空間中均勻擴散的聲音。此外,CPL-1用了一個橢圓形單體,為的是在狹窄的面上製造更大發聲面積,使低頻響應更好,可以產生更均衡的聲音。
突破空間限制
除了CPL-1,Nano F1也是個有趣的東西。從正面看過去,Nano F1十足像個便利商店賣的三角飯糰,只是體積大的多,中央是一顆單體。Nano F1的背面則是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有就是說,Nano F1基本上是八分之一個球體。這樣的造型讓Nano F1可以放在很多地方。單獨一顆時,可以塞在天花板牆角,兩顆併在一起時,可以掛在兩面牆形成的夾角,也可以掛在牆面,變成聲音涵蓋角度近乎180度的環繞喇叭。如果不想掛牆上,Nano F1也備有選配的玻璃底座,因此可以放在電視櫃、桌面或檯面上,運用十分有彈性。
此外,Nano F1看似只有一顆全音域單體,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兩音路設計。Nano F1並非使用同軸單體,而是5吋低音中央裝了一顆高音,而且這顆高音單體還可以調整角度,讓Nano F1不論被固定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調整聲音的指向性,的確是個深具巧思的貼心設計。就是這些創意十足的想法,不僅突破空間限制,讓聲音無處不在,又不會影響空間的規劃與運用,真正把空間還給屋頂下的居住者。
讓低頻多又多
接著進入主題,來看看這次的主角Nano F6主聲道落地喇叭與Nano F3中置喇叭。為了迎合一般家庭或小空間需要,Nano F6也採用瘦高細長型的外觀設計,通常這樣造型的喇叭的低頻都會有所限制,因為面板裝不下大尺寸單體。為了繼續突破限制,Nano F6從三個地方增加低頻。首先Nano F6妥善運用狹長面板,一口氣裝了4顆中音單體,並且把高音單體夾在4顆中音中間,就是MTM點音源排列,在增加中頻厚實度的同時,又兼顧音場與音像的精確再生。
第二,Nano F6繼續利用音箱的深度,把兩顆5吋低音單體裝在側面的下方位置,又可以增加低頻的量感與延伸。第三,Nano F6雖然有7顆單體,卻僅有一個分頻點,是3.4kHz,我猜想它是讓中音單體自然向下衰減,低音單體則當全音域使用,因此中音與低音有更多的重疊,表現在聲音上就是更厚,低頻更多。另外,Nano F6的低音反射孔在後方,又可以藉由移動離後牆的距離來調整低頻量感,不過我覺得應該已經夠了,離牆遠點有利於提升聲音的乾淨度。
超低音也美觀
Nano F3在此是當作中置喇叭使用,但它其實也具備多重功能。Nano F3的低音反射孔設在面板兩端,讓它可以壁掛在平面電視兩側變成主聲道喇叭,掛在電視下方就是中央聲道。另外,Nano F3備有選配的玻璃腳座,做的還真是漂亮,裝上腳座就可以放在電視矮櫃上。至於材質,Nano F6與Nano F3都是MDF板加上鋼琴烤漆,有黑白兩種塗裝,已能滿足大多數居家環境的需要。
多聲道系統少不了主動式超低音,那這個Nano SW1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呢?有,而且我覺得這個設計很棒,就是窄面板。一般超低音都像個四方形的矮櫃,不僅不容易做得漂亮,而且不好擺。Nano SW1把10吋低音單體挪到側邊,雖然深度達到55公分,但寬度只有16公分,這在外型上便秀氣了許多。塗裝也是鋼琴烤漆,而且同樣具備漂亮的玻璃底座,已經完全跳脫超低音給人的笨拙印象。
中低頻的確厚實
 |
 |
「Legends of Jazz」 |
實際試聽時搭配的器材包括Cambridge 650BD藍光播放機與Onkyo 707環繞擴大機,聆聽環境則是卡本特一樓約末5坪展示間,由於這是一個半開放空間,環繞聲部分則使用嵌頂式喇叭。附帶一提的,Cambridge最新推出的650BD讀片速度還真快,對於我們這種要常常換片的評論工作絕對是一項幫助。
先看「Legends of Jazz」藍光片,從第5軌Chick Corea的《Armando’s Rhumba》鋼琴獨奏,馬上就可以感受到中、低頻厚實的優點。鋼琴的形體感非常飽滿,共鳴感豐富,是一種十分濃郁的走向,具有餘韻猶存的味道,而且音像龐大,聽起來很輕鬆。相對來說,Nano系統的高頻較為含蓄,因此Chick Corea彈奏時的輕靈飄逸感不是那麼被強調,不過換到第6軌《12 Year Old Boy》,Robert Cray與Keb’ Mo’唱起藍調搖滾就有很好的厚度與力量,配上圓潤厚重的吉他顆粒,把藍調的原始與豪邁表現得恰到好處。

|
大音壓也撐得住
接著換上古典音樂,我選的是「紐約愛樂在北韓」藍光片。此時厚聲的好處再度顯現,因為弦樂群就如浪潮般一波接一波起伏,好像有一種蓬勃無止盡的力量,隨著旋律不斷地延續著。除此之外,Nano系統可以重播出很大的音像,交響樂聽起來便很有規模感,很有秩序,而且不太有被壓抑的感覺,輕鬆而愉快,顯示音響結構做得很牢靠。以如此的表現,可以知道Nano系統並不難推,多數擴大機遇上它大概都不會有太難搞的狀況。
趁著情緒高漲,我拿出搖滾樂藍光片,是經典華麗搖滾樂團Queen在1981年11月24日與25日於加拿大蒙特婁的現場演場會實況,由於當時使用影片拍攝,轉成藍光之後仍保有優異的影像品質,聲音表現亦在水準之上。透過Nano系統的重播,的確有種親臨現場的火熱感,因為它的中、低頻非常飽滿,大鼓具有重量感,每次踩踏強又猛,但高頻又不刮耳,所以音量不知不覺中越開越大,而且越聽越過癮,的確相當適合聆聽流行樂。雖然這次沒有時間播放電影,但我相信Audiolife Nano絕對可以輕鬆勝任。
器材規格
Audiolife Nano F6
型式:7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30mm高音×1,4吋中音×4,5吋低音×2
分頻點:3.4kHz
頻率響應:45Hz~23kHz
效率:90dB
阻抗:4歐姆
承受功率:30-120瓦
尺寸:含底座1,230×200×235mm(H×W×D),不含底座1,180×150×200mm(H×W×D)
參考售價:59,000元/對
Audiolife Nano F3
型式:5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喇叭
使用單體:30mm高音×1,4吋中音×4
分頻點:3.5kHz
頻率響應:75Hz~23kHz
效率:90dB
阻抗:4歐姆
承受功率:10-90瓦
尺寸:720×135×100mm(H×W×D)
參考售價:14,900元/支
Audiolife Nano SW1
型式:主動式超低音
擴大機功率:連續輸出150瓦,峰值輸出300瓦
使用單體:10吋長衝程低音單體×1
頻率響應:30Hz~180Hz
尺寸:430×160×550 mm(H×W×D)
參考售價:29,500元
進口總代理:卡本特
電話:(02)2345-7739
網址:www.cpt.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