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音響,最大的難題並不是買器材,而是調整,因為音響系統最終要在聆聽空間裡發聲,空間聲學條件的影響,可能比音響器材本身的性能更重要,傳統的方法靠徒手擺位,或者加上吸音/擴散板,而德國 Lyravox 以數位全主動設計,加上 DSP 數位調整,讓喇叭可以適應各種聲學條件,這次來高雄卡隆試聽 Kral III,再次驗證數位調控的技術,即便讓喇叭貼牆擺放,也能營造出通透寬闊的 3D 立體音場。
貼牆擺也能做出 3D 音場
讓喇叭貼牆擺,很重要嗎?很重要!傳統音響迷玩音響,喇叭總是要拉離背牆,保留喇叭呼吸吞吐的空間,尤其是低音反射孔擺在喇叭後方者,更是需要在喇叭後方保留空間,避免喇叭貼牆造成轟隆的低頻駐波。
可是在目前都會居住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為喇叭保留吞吐的空間,越來越困難,所以,如果喇叭可以貼牆擺,還能調整出漂亮的 3D 音場,肯定是銷售的重點。
音響迷創立 Lyravox
在介紹 Lyravox Karl III 喇叭之前,先介紹一下這家德國公司,創辦人是 Jens R. Wietschork 與 Goetz von Laffert,Jens 是音響工程學院的教授,Goetz 則是經濟學家,同時也是音響迷,兩人攜手在 2012 年創立 Lyravox,至今已有十多年歷史。
不過,十多年前在慕尼黑音響展,首度亮相的 Lyravox,並不是現在的模樣,而是一款尺寸超大的主動喇叭,採一體式單箱設計,白色喇叭箱體配上滾金邊,相當貴氣,感覺像是超大尺寸的 Soundbar,不過後來他們就轉向傳統主動式喇叭,卡隆音響引進的 Lyravox,目前有三個等級,由低而高分別是 Karlos、Karlotta 與 Karl III。
4 音路 7 單體複雜喇叭系統
Karl III 是 4 音路 7 單體的複雜喇叭系統,喇叭箱體採用獨家 K-Material,底座配上人造石材,為了不讓每一個音路之間產生干擾,所以 Karl III 以六個獨立箱體組合而成,讓每一個單體各自有獨立音箱,只有頂部的 7 吋中音單體,與向上發射的 AMT-50 氣動高音共用箱體。
Karl III獨立的喇叭箱體,並不是平面堆疊,而是帶有弧線,這個設計是為了賦予單體發聲的時間相位機械校正,最底下的箱體,看不到超低音單體,實際上這顆 ScanSpeak 12 吋鋁振膜超低音,藏在 Karl 背後,採向後發聲。
除了超低音單體是 ScanSpeak,其他用在 Karl III 上面的單體,全部是德國 Accuton,高音是 Cell Diamond BD25 鑽石振膜高音,中音是雙 7 吋 4D C168 陶瓷中音,中低音加上 3 顆 7 吋 C173 ,這些單體光是買零件,成本就不少了。
2,400 瓦功率驅動 Karl III
Karl III 每一聲道的 7 個單體,以 5 個 NCORE Class D 功率模組驅動,單一喇叭總功率是 1,200 瓦,一對 Karl III,加起來總共內建 2,400 瓦功率,帳面數據超強,不過設計 Karl III 最難的地方,並不在此,因為 NCORE 模組花錢買得到,可是如何做 DSP 數位電子分音,還有控制喇叭的軟體,那才是 Lyravox 的好聲的技術所在。
Lyravox 開發的 DSP 電子分音,是 Karl III 最有價值的音樂大腦,透過 DSP 電子分音,同時解決傳統喇叭的三大難題:單體分音、時間相位與頻率等化。
DSP 解決分音、相位、頻率三大難題
多音路喇叭的分音,是要讓高、中、低音單體,在各自的工作頻率範圍之間做銜接,傳統被動式分音,採用電容、電感與電阻搭建,被動元件本身存在誤差,所以分音器本身就有誤差,即便嚴密採取零件配對,依然可能產生左右聲道誤差,要解決這個問題,DSP 數位電子分音是理論上最好的方法,完全不會有左右聲道誤差產生。
第二項優點則是時間相位的校正,雖然 Karl III 的喇叭箱體,本身就有弧形配置的機械時間相位校正,可是 DSP 控制獨立驅動模組,仍可作進一步校正,讓 Karl III 在任何發聲的空間,都可以按照聲學特性做細部調整。
第三則是頻率響應等化,這是針對喇叭擺放空間的聲學條件,依照喇叭在空間的頻率響應,利用 DSP 調整頻段均衡,相較於傳統類比等化器,類比等化通常伴隨著時間相位失真,可是 DSP 數位調整,可以同時兼顧頻率響應與時間相位,不會有類比等化的相位失真。
自家撰寫軟體調整 Karl III
要怎麼微調 Karl III 的 DSP?很簡單,用電腦搭配 Lyravox 自家撰寫的程式,就可以設定 Karl III 內部的 DSP,這套聲學校正軟體可以設定九段數位等化 EQ,每一階 0.1 dB,增減範圍為 +/- 15 dB。
除了頻率響應調整之外,Karl III 還可設定 Q 值,讓等化曲線的頻率銜接平滑化,Q 值越大,頻率銜接的斜率較大,反之,Q 值越小,銜接就更平滑,不過關於 Q 值的內容不需要懂太多,設定好頻率響應等化曲線之後,Q 值可以邊聽邊設定,找到喜歡的音色,就是最適合您自己的 Q 值。
喇叭雖大但不太佔空間
也因為擁有彈性很大的 DSP 數位聲學調整功能,所以 Karl III 喇叭雖大,實際上卻不太佔據空間,在卡隆,陳老闆讓 Karl III 幾乎貼牆擺放,而且 Karl III 的喇叭箱體,面寬縱深窄,雖然喇叭頂天立地,實際佔據地板面積並不大,加上貼牆擺放,更省空間。
透過 Lyravox 自家設計的空間聲學校正軟體,讓 Karl III 可以俐落地貼牆擺放,搞定了主動喇叭與空間的關係,卡隆在前端的訊源,搭配了 Eversolo DMP-A8,數位輸出給 Karl III。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的預算配比,會不會差距太大?卡隆陳老闆說,DMP-A8 支援數位串流的功能很強,可以滿足所有客人的需求,工作又穩定,幾乎不會當機,而他實際搭配 Karl III,還有全系列 Lyravox 喇叭,完全沒問題,其實,只要搞定喇叭與空間聲學的關係,不需要擔心太多前端搭配的問題。
三個等級音色一致,但規模感不同
關於 Karl III 的技術特點,大致聊到這裡,接下來要聊試聽的心得了,其實來聽 Karl III,已經是我第三度來卡隆聽 Lyravox 喇叭了,那麼三個等級的 Lyravox 喇叭,聽起來到底有什麼差異?
總編想說,如果以音色來說,三對喇叭幾乎是一模一樣,那麼差別在哪裡?音樂能量與動態表現,三者的規模感不同,最大的 Karl III 可以揮灑自如,動態範圍最大,低頻的紮實度與寬鬆感兼顧,可是較小的 Karlotta,在卡隆的空間,也能有很好的發揮,但如果現場比對 Karl III,就可以聽得出來 Karlotta 的動態表現,略為遜色,但是如果不刻意比較,Karlotta 已經夠好了。
那麼該怎麼選擇 Lyravox 喇叭?第一當然是看預算,預算高,即便空間不夠大,還是可以選 Karl III,畢竟有 DSP 調整,不怕大喇叭龍困淺灘,第二就要看空間,大空間,自然需要 Karl III 的能量,空間較小,就可以選擇小一點的 Karlotta 或 Karlos。
錄音鑑別度相當好
 |
 |
總編來卡隆聽 Lyravox 三次,又說 Karl III 的音色,與其他小老弟差不多,那麼這次聽 Karl III,究竟要聽什麼?聽 Karl III 對錄音的鑑別力。從 Apple Music 搜尋「Knocking On Heaven's Door」,馬上跑出一大堆版本,試試看 Karl III 對錄音的鑑別力。
從原唱 Bob Dylan 開始聽,Apple Music 跑出來是精選輯的版本,顯然母帶重製過,中高頻的清晰度,比起那個年代的錄音,通透不少,木吉他的和弦刷奏清脆,Bob Dylan 的招牌破鑼嗓音,也修掉了一些野性,中低頻的電貝斯也加了些 Compressor,音符顆粒跳得很,在 Karl III 上,電貝斯在每一個和弦變換之間跳出來,錄音的古早味,大概只剩下 Delay 比較有感,是早年的 Tape Echo 味道。
換吉他之神出場,Eric Clapton 專輯「Slow Hand 35 週年紀念版」,收錄了現場錄音版本的「Knocking On Heaven's Door」,這個版本比 Bob Dylan 更晚,可是錄音的古早味,保留得更多,吉他之神,當然讓電吉他開場,Eric Clapton 的獨奏,Karl III 帶出真空管電吉他音箱的破音,背後的節奏吉他加了哇哇器效果,錄音的古早味更濃,Karl III 不僅帶出錄音的年代感,現場錄音的粗獷與直接,彷彿將聆聽者帶回數十年前的錄音現場。
換更新的錄音,聽 Guns 'N Roses「Use Your Illusion II」,同樣是「Knovcking On Heaven's Door」,新的錄音,帶出更通透的空間感,電吉他的音色更為明亮,打擊樂的爽脆感與力度,都明顯提升,顯然 Karl III 對錄音年代的鑑別力相當好,Guns N' Roses 的錄音明顯帶出現代感,音場層次鋪陳更加清晰,電吉他的 Solo 凝聚力很強,同時拉開音場的開闊感,喇叭明顯消失在空間當中。
聽木吉他的彈跳力真好
 |
 |
Karl III 的中高頻,有著漂亮的解析力,聽木吉他的音色很跳,像是聽 Tommy Emmenual 的「Deep River Blues」,開場的指彈吉他,力度很足,吉他的音符顆粒很有彈性,錄音刻意多加一些低頻,讓下盤更厚更飽。
Karl III 很清楚地重現 Tommy Emmanuel 與 Jason Isbell 的對唱,與底下木吉他的精彩指彈,彼此呼應,帶出漂亮的人聲與吉他層次感。
Beatles 不同版本差異很清楚
Karl III 對錄音的鑑別力,還可以選 Beatles 來做示範,在 Apple Music 搜尋「Here Comes The Sun」,可以找到 1969 年 Beatles 版本的 Remaster,另外還有 2019 Mix 版本,Karl III 很清楚地呈現兩個版本的差異。
1969 Remaster 的吉他前奏,距離拉得比較近,2019 Mix 就拉開了音場,可是人聲的部分,2019 Mix 卻拉得更近,兩相對比,1969 Remaster 感覺比較平面,立體感稍差,而 2019 Mix 就把錄音層次感,做得更漂亮,由此也可感受到 Karl III 對於錄音的鑑別力相當好。
聽不同演奏家的詮釋神情
擁有優秀的錄音鑑別力,用 Karl III 來聽不同版本的錄音,也能輕鬆領會不同音樂家的演奏神情,在 Apple Music 搜尋「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建議用英文 Brahms Violin Concerto),羅列的版本可真多,選三個來比較,聽帕爾曼、慕特與穆洛娃這三個版本,都聽第三樂章,因為開場即是高潮。
在 Apple Music 上面這三個版本,帕爾曼的錄音電平最大,代表音量最大,乍聽之下感覺帕爾曼最賣力,慕特次之,最後才是穆洛娃,不過如果稍微補償音量,再來比較,拉奏神情最直接、最激昂者是慕特,其次是帕爾曼,反而穆洛娃最溫柔,三者的詮釋都各有巧妙,而用 Karl III 來比較這三個版本,聽不同獨奏家、指揮與樂團詮釋布拉姆斯,這就是玩音響的樂趣所在,任何時候可以溫習各種錄音版本,彷彿穿越時空,回到錄音現場。
拼大聲,層次超棒
最後,我用「John Williams In Tokyo」做結尾,聽電影「法櫃奇兵」主題曲,開場的定音鼓,Karl III 帶出厚實但深遠的開闊感,銅管群的音色溫暖又厚實,隨後跟上的弦樂群,Karl III 帶出一片片寬厚的聲響,讓銅管、弦樂群、木管群與打擊樂,呈現印第安納瓊斯的冒險氣息。
中段的弦樂群,Karl III 呈現低音大提琴的厚度,彷彿將人包圍了起來,層層疊疊的主題,Karl III 唱得真柔情,主題交給小提琴,Karl III 讓浪漫的情懷更深情,最後回到冒險的主題,一路奔向終點,聽這首曲子時,我刻意把音量拉大,這 Karl III 的層次感超棒。
「單一喇叭自成音響系統」的優選
在卡隆聽 Karl III 一個下午,驗證的是 Karl III 揮灑自如的音樂能量與動態,但最大的亮點,則是貼牆擺的 Karl III,依然能重現錄音的層次感與 3D 音場,這是利用 DSP 數位分音與調控,Karl III 可以在任何空間當中,找出最佳設定參數,大大提升 Karl III 對音響空間的適應能力,假如您想找「單一喇叭自成音響系統」,請來高雄卡隆試聽 Lyravox,再做決定,陳老闆隨時候教。
器材規格
Lyravox Karl III
型式:數位主動式喇叭
單體:Accuton Cell Diamond BD25 25 mm 鑽石高音 × 1,Accuton 4D C168 7 吋陶瓷中音 × 1,Accuton C173 中低音 x3,ScanSpeak 30W 12 吋鋁製低音 × 1,AMT50 向上發聲氣動高音 × 1
擴大機:第 4 代 NCORE D類擴大機 × 10 部 / 每對(總功率 2,400 瓦)
處理器:四核 Hi-Res DSP 主動分音前級模組
類比輸入:XLR、RCA
數位輸入:AES/EBU、同軸、光纖
尺寸:56 × 160 × 46 cm(寬×高×深),底板深 46 cm
重量:88 kg
建議售價:268 萬元
進口總代理:卡隆精品音響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 166 號
電話:0938-030-191
網址:https://kalo-k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