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閱讀 140次

文•戴天楷 圖•戴天楷

 

我初次體驗 Stenheim 喇叭的魅力,是在博韻音響先前位於大直北安路上的舊店面。那次聽的是 Stenheim Alumine Five。在此之前,我對這個品牌完全不熟,只在音響展上打過照面而已。但在該次試聽後,我對 Stenheim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時隔不多久,博韻音響從大直搬到了天母忠誠路上。為何要搬家呢?為了要迎來 Stenheim 更大、更高階的 Reference 系列喇叭,甚至要展示旗艦 Reference Statement,必須有夠大的空間。而我前往博韻新址試聽的則是最小的 Stenheim Alumine Two。那次試聽,楊老闆把 Alumine Two 擺在專屬低音柱上,那是當時 Stenheim 為了補強 Alumine Two 低頻而設計的;這兩個加起來,稱為 Alumine 3 Way。我那次試聽的只有上半截的 Alumine Two,沒加低音柱。如果是 Alumine 3 Way,聲音會如何呢?

我還沒機會聽到,Alumine 3 Way 就停產了。不過,Stenheim 也很清楚,Alumine Two 到 Alumine Three 之間的缺頁必須補上。經過多年的醞釀,Alumine Two.Five 終於 2023 年發表。在慕尼黑音響展上,Alumine Two.Five 這高度連一米都不到的小型落地喇叭,卻能發出足以充填展間的能量,聲音飽滿、有力且開放;若非親身體驗,還真不敢相信。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聊一聊這對「小落地」。不過,為行文與閱讀方便,以下將改以阿拉伯數字來代稱型號上的英文數字,統一以 Alumine 2.5 稱之;論及其他 Stenheim Alumine 系列喇叭時亦同。
 


外型簡約卻造工精緻

Stenheim 向來以鋁合金製箱體著稱,他們的喇叭也從沒有奇巧華麗的裝飾,就是方方正正的,而且線條俐落。木頭音箱要靠黏合,鋁合金箱體就靠鎖定。Stenheim 的喇叭箱體既然需靠螺絲鎖定,那螺絲呢?怎麼正面、側面、上面都看不到螺絲呢?答案是:有的在裡面,有的則在後面;盡可能把螺絲都藏起來才能讓喇叭呈現出高級感來。

喇叭的塗裝也很低調。Stenheim 喇叭表面多採噴砂處理,漆面均勻不見雜質。我這次聽的 Alumine 2.5 是黑色的,漆面好壞或許說不準。但我先前聽 Alumine 5 和 Alumine 2 都是銀色的(原廠稱淺灰),表面處理相當好。而且,鋁合金邊角切面都有倒角,即便是未經圓弧處理的部位,摸起來也都滑順不割手。細察它的鋁合金板接合處,整條接縫的寬度維持一致,這表示他們的金屬加工精度很高(否則就是他們的品管非常嚴謹)。High End 之所以為 High End,就是本於對諸般細節的堅持。
 


箱體內容積比一般木質箱體更多

除了好看,喇叭更要好聽。他們的鋁合金箱體,就不只是好看而已,也有其聲學的理由。為什麼要選用鋁合金?因為材料本身的剛性高、機械強度夠,比起木頭更好控制振動。有的廠家會標榜:樂器都是用木頭做的,所以喇叭也要用木頭做。可是,樂器和喇叭的發聲原理不同,不能等量齊觀。樂器要的是更美的諧振,喇叭箱體則相反:振動越少越好,箱體不能跟著單體一起唱歌。所以 Stenheim 的箱體才不用木頭,而用鋁合金。

還有,鋁合金的配方很多,不同的合金配方,會使鋁合金具有不同的剛性和密度。很多人以為航太級鋁合金就是最好的,可是,航太級鋁合金卻非製造喇叭的好材料。Stenheim 測試多種不同配方的鋁合金配方震動參數,並透過電腦模擬計算,再靠人耳反覆試聽,這才選定他們的鋁合金配方。材料選定了,還要設計出好的結構,才能強化整體的機械性能,讓箱體的震動干擾將最低。喇叭箱體也不是只有鋁合金而已,在箱內的特定部位,還要貼上阻尼材料抑制震動。這麼一來,箱體共振的問題解決了,還可收另一個好處。比起木質箱體常用的 MDF 板,動輒 18mm 以上厚度,鋁合金板厚度少得多。這就讓 Alumine 2.5 與同體積的木質喇叭相比,得有更大的箱內空間,利於低頻再生。
 


2 音路 3 單體的佈局,配上偏心設計

在單體方面,Alumine 2.5 採取 3 單體 2 音路的架構。不過這就怪了,型號明明是 Two.Five,為什麼不是 2.5 音路呢?或許他們會這麼回我:Alumine 5 也不是 5 音路啊!也是。

Alumine 2.5 的高音使用一顆 1 吋 Scan-Speak 的軟半球高音,開口處有淺碟狀的導波器,得以控制高音的擴散並提高效率。下方是 2 顆向法國單體廠 PHL 訂製的 6.5 吋紙盆低音,懸邊是 W 型皺摺狀(或可形容為雙層)懸邊。Stenheim 選單體的原則就是:效率要高,反應速度要快,工作要夠線性;這樣才能發出自然的聲音。

單體的佈局略略偏離中心,這也是 Stenheim 慣用的手法。一般喇叭的單體佈局於中線,喇叭本身左右對稱,也就不分左右聲道。若採偏心設計,多半僅有高音偏心,其他單體還是位在中央。博韻楊老闆表示,Stenheim 喇叭採偏心設計,所以喇叭有左右之分,擺放時固定讓偏心側靠內,前障板上「Stenheim」鐫刻商標靠外側。
 


高達 93dB 的靈敏度,讓喇叭好推好驅動

Alumine 2.5 使用二階分音的分音器,大量使用像是 M-Cap 的好料。原廠雖沒有附圖,但博韻楊老闆手機裡有 Alumine 2 的分音器照片,他秀給我看:「Alumine 2.5 的分音器會比這個更複雜。」是啊,Alumine 2.5 比 Alumine 2 多了一顆單體,原廠說,就因為多了一顆單體,分音器設計的難度提升了不少。不僅要求精準的相位,還要維持 Stenheim 一貫的高效率特色。

現代喇叭的效率若能上 89dB、90dB,原廠就可以大方宣稱自家喇叭效率高、很容易驅動了。而這種數值多半只出現在落地喇叭上,喇叭越小、單體和箱體尺寸越小,效率還要再低一點。可是 Stenheim 喇叭的效率卻都很高。單以 Alumine 系列為例,最小的 Alumine 2 尺寸不過和尋常的書架喇叭一般大,效率卻高達 93dB,系列旗艦的落地喇叭 Alumine 5 效率則是 94dB。那 Alumine 2.5 呢?它的效率也是 93dB。Stenheim 希望 Alumine 2.5 可以很好搭配擴大機,10W 就能驅動,就算用管機也能很好聽。

Stenheim 喇叭都採用低音反射式設計,Alumine 2.5 也不例外。它和小老弟 Alumine 2 一樣,都採用圓形開孔且位於前方。這有助於用家更容易擺放喇叭,而無需考慮與背牆的距離。
 


原廠建議拉開喇叭間距 3 米以上

試聽地點在新憩地的二樓試聽室。新憩地張老闆為 Stenheim Alumine 2.5 搭配了他自己(波音聲技)代理的 Spec 最新旗艦綜擴 RSA-EX1000,訊源使用 dCS Lina Network DAC 串流解碼器,外加 Master Clock 外接時鐘,Roon Server 則是 Taiko Audio 的 Extreme 音樂伺服器。張老闆把 Alumine 2.5 拉得很開,離兩邊側牆幾乎就是原廠建議的半公尺最少限度,間距大約 3.2 米。別看 Alumine 2.5 這麼小,原廠建議用家盡量把喇叭拉開到 2.5 米以上,如果可以,最好拉到 3-4 米。當然,這是原廠給的建議,到了台灣,室內空間沒那麼大,怎麼擺喇叭,還得自己斟酌。重要的是:結像要扎實,低頻要能沉。這麼小的喇叭,又拉這麼開,辦得到嗎?
 


扎實的鼓聲,Q 彈的貝斯,一掃心中的半信半疑
 

播放 Kyrie Kristmanson 的「Pagan Love」專輯時,Kristmanson 的聲線清晰,發音、咬字等細節都很清楚,音像凝聚扎實,聲音質感直接且自然;Alumine 2.5 描繪人聲確實有一套。「Talk」一曲當中的貝斯撥彈顆粒感相當好,既有彈性,又有力道。這段貝斯撥奏,不是都在低音域盤桓,自有其起伏的旋律。幾個低音的音符確實夠沉,其他較高的音符則在 Q 彈之餘,還帶幾分爽朗。至於「Song X」裡頭的彈指聲聽來清脆,活生感甚好,鼓聲則飽滿厚重,而且還有衝擊感。單是這兩個曲子,就足以消除我所有的疑惑了。

低音乾淨、緊緻、有速度、有解析
 

在聽 Kristmanson 的「Talk」一曲時,我想到了 Diana Krall 翻唱的「All or Nothing at All」,這曲子開頭就是深沉飽滿的貝斯撥奏。話說這段貝斯撥奏,錄音本就很飽滿,在許多系統上聽都能得到不錯的低音量感。可是,到底是沉下的低頻,還是勉力為之虛虛的低頻呢?書架喇叭或小型落地喇叭,如果原廠要追求低頻量感,好給人低音豐厚的印象,往往會把喇叭做成「boom box」。或許有的人喜歡那種胖胖的、壯壯的、厚厚的、鬆鬆的 booming bass。可是 Alumine 2 和 Alumine 2.5 卻不是這樣,它們的低音都沉得夠自然,沉到不能沉就沒有了,完全沒有刻意而為的、打腫臉充胖子的假低音。聽這首歌與前面提到的「Talk」裡的貝斯,就知道 Stenheim 對低頻是有潔癖的。

優異的活生感與氛圍感,讓客廳成為演唱會現場
 

Stenheim 的喇叭還多半具有活生的特質。除了可以清楚還原人聲或器樂的質感,它更有自然重現各種細節的本領,每每聽 Stenheim 喇叭,總覺得音樂聽來特別鮮活真實。你以為我這樣說,是在暗示這喇叭偏重中高音、聲音很薄嗎?不不不,別作過多聯想。我想說的,就是我所寫的:Stenheim 喇叭表現出的質地自然清晰,細節豐富而真實。我甚至認為 Alumine 2.5 和 Alumine 2 都是相當具監聽性格與實力的喇叭——它們足以直接了當地、不假染色地、不予修飾地還原錄音裡的幾乎所有的訊息。

以「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這張現場演唱會錄音為例。Harry Belafonte 個人的嗓音溫暖厚實,中氣充沛,而且他在舞台上的即興演出,帶起現場熱絡的氣氛。這現場的氛圍重現了幾分呢?拉開間距的 Stenheim Alumine 2.5,加上它本身優異的擴散性,構建出寬大的音場。別看它是小落地喇叭,單體尺寸也不特別大,Alumine 2.5 的聲音卻有著 Stenheim 一貫的輕鬆感,這錄音聽來有種身歷其境的氛圍感。包括 Belafonte 在舞台上的移動,他唱歌的神情與腔調,還有伴奏樂器的定位,觀眾互動時的聲效,收音與混音時摻入的殘響等,在此都無所遁形。

像是開場曲「Darlin’ Cora」裡頭觀眾轟然的掌聲,還有吉他和鼓聲的伴奏等,再加上 Belafonte 充滿勁道與氣力,盪氣迴腸的演唱。又如「Cotton Fields」裡,伴奏的器樂豐富度是一次一次疊加上去的,Belafonte 的歌唱力道也是逐步漸強,加上巧妙的斷句和連音,配合彈性速度與即興變化,歌曲呈現出一種自然遞進的躍動感。在鴿子歌「Cu Cu Ru Cu Cu Paloma」裡,樂手跟著一起合音,營造出一種漸層與回音式的層次感;口哨聲模仿鳥叫更是饒富趣味,聽這活生的哨音,實在不得不佩服 Stenheim 聲音的活生感,確實一流。至於「Matilda」一曲,更是他大展舞台即興魅力的代表演出。Belafonte 先是帶著舞台樂手合唱,更是帶著全場觀眾一起唱。這個台上台下融在一起的風景,在新憩地二樓的試聽室裡,我和兩位老闆(博韻與新憩地)一起聽,一起重回 65 年前的卡內基現場。

表現鋼琴也有模有樣,琴音扎實且重量感足
 

雖然 Alumine 2.5 個頭小,但是表現起鋼琴也是有模有樣。固然在規模感、權威感、重量感方面,不能和更大的 Alumine 5 甚至是 Reference Ultime Two 相比。但不加比較下(就沒有傷害?)它完全足夠帶領我欣賞鋼琴演奏的各面美感。以 Danilo Rea 的「Lirico」專輯為例,他將歌劇當中著名的橋段改編成爵士風鋼琴曲,單是一架鋼琴也能表現出富有張力的情緒維度。

在聖桑歌劇「參孫與達利拉」中的詠嘆調「你的聲音打開了我心扉」一曲裡,左手探往最低八度奏出沉重的和弦,右手則由下往上彈出流暢的旋律線。其間的聲部層次清楚分明,Alumine 2.5 不似有的喇叭在中高音處帶一點柔焦的、染色的筆觸,讓高音聽起來更甜潤,這樣的琴音會很討喜。Alumine 2.5 的琴音直接、自然、不假渲染。那些別人以為美的潤色,在它看來都不夠誠懇。樂曲發展到末了,有一段來回盤桓的低音和弦與震音,又沉又重的豐厚低音襲來,Alumine 2.5 這個大小的喇叭,還真不多見這種能深沉又夠清晰的低頻。如果再考量新憩地張老闆拉開超過 3 米間距的擺位,竟還能展現出這等扎實的、凝聚的、有重量的琴音,Alumine 2.5 的本事確實不小。

聽協奏曲時,鋼琴與樂團的氣勢與氣質都讓人驚艷
 

聲音開放,能量充沛的 Alumine 2.5,播放起大編制管弦音樂也很精彩。聽 Alice Sara Ott 彈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開頭在銅管帶領的四音符下行動機後,在鋼琴剛猛果斷的和弦伴奏下,弦樂部奏出第一主題。隨後再換成鋼琴主奏,音樂的表情更是豐富。此時,一段琴音往下沉去,跟著又是快速的上行琶音。單單這一段開場,無論是鋼琴還是樂團,在氣勢上都讓人驚艷。

Alumine 2.5 展現出來的鋼琴琴音凝聚扎實,顆粒感清楚,這還是其次,那個亮麗的音色,燦燦的光澤中帶著幾許水潤質感,那才是真的美。我聽過好幾回 Stenheim 的喇叭,Alumine Two、Alumine Five,連旗艦系列的 Reference Ultime Two 也聽過。無論是大或小,Stenheim 的喇叭總有一種過人的天生麗質,清秀可人。規模是一回事,越大當然規模感越大。但他們家的大喇叭可以做出貴氣的質感,小喇叭也同顯氣質;大喇叭能展現恢宏氣勢,小喇叭也不遑多讓。

如鐘錶匠一般拆解出各個聲部,讓人深入音樂的深處
 

聽 Valery Gergiev 指揮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無論音樂是深刻的低迴,或者是激越的高張,Alumine 2.5 總能展現音樂當下該有的氣韻和感染力。這首幻想序曲是柴可夫斯基醞釀多時的作品,以旋律見長的柴可夫斯基,在此處展現了他以音樂敘事的能力。在一段勞倫斯神父的主題之後,進入了家族爭鬥的主題;前者悠遠而神秘,後者激昂而富有情緒。

Alumine 2.5 像是一個鐘錶匠,把音樂當中各個聲部拆解出來,清洗潤油之後再予以重組。音樂的層次清楚,即便是到了繁忙的管弦樂段,依舊不改清澈明晰的視野,並且能夠維持樂音的滑順質地與細緻美感。在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主題樂段,纖細的弦樂搖曳著、閃爍著,那是在空中雲裡,星空虹橋下的纏綿糾葛。弦樂撥奏也好,定音鼓輕敲也罷,哪怕是細微的聲響,只要錄音時已收錄其中,Alumine 2.5 就能一五一十地將其表述出來;這讓我實在不得不誇:它的監聽性真好。
 


監聽性好,給它什麼就什麼,系統變動都聽得見

正因為它的監聽性好,它可以清楚呈現出前端器材的差異。前面提及的所有聽感,都是在 Spec RSA-EX1000 的搭配下所得的。Spec 雖然是晶體機,而且還是 D 類放大,聲音卻頗具單端直熱三極管的甘甜鮮潤與活生靈動,而其功率則比三極管機要大上很多,驅動喇叭更得心應手。

換一台擴大機,聲音立刻不同了。把 RSA-EX1000 請下來,換上 Mola Mola 的 Kula 綜擴,透明度與解析力更上層樓。Mola Mola 的老闆 Bruno Putzeys 就是 D 類放大的絕頂高手,你想得到跟 D 類放大有關的 UcD、Hypex、NCore、Purifi 等等品牌和型號,都和他有關。Mola Mola 跟 Spec 雖然都是 D 類放大,但我們可粗略將前者視為技術派,後者則是調音派,因此製造出來的 D 類擴大機風味截然不同。Alumine 2.5 一接上 Kula,聲音立刻變得精細凝鍊,無比的通透,無比的明快,而且細節多到數不完。Alumine 2.5 的監聽性格也顯現於此,你給它什麼,它就產出什麼,細節再多、速度再快,它也不怕。
 


小的有本事,貴的有道理

你聽過 Stenheim 喇叭嗎?你該聽聽的;而且,Alumine 2.5 可以是個很好的起點。倘若你聽過,就會明白我說的乾淨透明到底是什麼樣的乾淨透明;就會明白我為什麼一直誇它聲音活生並氛圍感好;也就會知道我為什麼說它能發出與它尺寸不相稱的大場面,且有本事重現平台鋼琴的規模感和重量感。或許,它個頭很小,也或許,它看起來很低調。若花同樣的錢,找其他品牌的喇叭,興許有機會找到更大、更有派頭的喇叭。但是,如果你聽過,就會知道 Stenheim 喇叭真的不簡單——小的有本事,貴的有道理。
 

 


器材規格

Stenheim Alumine Two.Five
型式:3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喇叭
單體:1 吋高音 x1;6.5 吋低音 x2
靈敏度:93dB
阻抗:8 ohms
承受功率:125W RMS(250W peak)
建議擴大機最低功率:10W
尺寸:945 x 230 x 275 mm(HxWxD)
重量:45kg
售價:90萬元(標準色)

進口總代理:博韻音響
電話:(02) 2838-6199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26號1樓
網址:https://resound-au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