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閱讀 1983次

 

剛拿到這組喇叭線的時候,老實說心裡有些忐忑不安。為什麼呢?過去總有人會說音響不成文的預算分配比例,線材的花費大約是整個系統的十分之一。也常有人說,升級器材所得到的改善幅度更大,所以應該先把錢花在器材上,行有餘力時再來升級線材。但是這組TcM十週年喇叭線的定價,卻高於我目前所有器材中的任何一部單機,甚至比我的前、後級擴大機價格加起來的一半還多,會有發燒友這麼搭配嗎?或是說,這樣的搭配有效益嗎?

升級器材還是升級線材?
 
以「十年磨一劍」醞釀而成的TcM十週年喇叭線,可說是目前TcM家族裡最粗壯的喇叭線。

我把這個問題同樣地也詢問TcM的設計者鄧先生,看看以一個設計者的角度會有什麼看法。他的回答非常有趣,也頗值得玩味。據鄧先生表示,他除了會做線材,玩過的器材也非常多,其中不少是評價相當好的經典器材,只不過,這裡頭名不符實的倒也所在多有,並不如傳說中的好聽。所以啦,音響迷如果依循這些評價去升級器材,是不一定能夠達到升級的效果,他建議還不如買一條貨真價實的線材,所得到的改善往往能夠喜出望外。

事實上,我對此說頗有同感,因為在擔任音響評論的歷程中,接觸過的線材不算少,線材對聲音表現與走向的影響,其實並不亞於一部器材,一個不好聽的組合,有時換了一條訊號線後,當下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改變,而且是往更好聲的方向走。所以小鄧所主張的升級器材還不如升級線材,說起來也不無道理。和鄧先生閒話聊過,破除心中對高價線材的魔咒,釋懷地將TcM十週年喇叭線接上我的系統,好好享受一下這款「十年磨一劍」的心血結晶。

非平衡設計

TcM成立的時間還不到10年,但為什麼這組喇叭線要稱為十週年紀念線呢?實際上,鄧先生投入設計線材的歷程,早已經超過十年了,但以前以Power Source為名,後來因為商標登記的問題,他又另外註冊了TcM。無論是Power Source還是TcM,都是小鄧的力作,而這個十週年紀念系列線材不僅代表品牌的里程碑,更是小鄧挑戰自己的代表作。

十週年喇叭線的導體主要使用銀線,整條線的絞繞都採取純手工方式製作,因此產量不可能太大。絞繞的方式與角度純粹是小鄧的經驗累積,端視所需聲音表現的走向做調整。我發現這條十週年喇叭線簡直硬得嚇人,只能做大角度彎曲,可見絞繞的密度與緊度相當高,也難怪小鄧說做線是粗活,要絞得那麼紮實一定花費了非常大的力氣。
 

請注意正負極之間的線徑差異,TcM十週年喇叭線採用不對稱繞線,正極比負極要粗得多。


十週年喇叭線在設計上的另一個特點是採取非平衡式結構。我們都知道,一般喇叭線至少會有兩股線,一股連接擴大機與喇叭的正極,另一股接負極。通常絕大多數喇叭線的正線與負線,不管是粗細還是構造都完全相同,也就是平衡式結構,但十週年喇叭線從外觀上便能明顯地發現,紅色的正線要比黑色的負線粗得多,就變成非平衡了。非平衡的喇叭線並不是新鮮事,訊號線或電源線也都能做成非平衡,但最關鍵的秘訣在於誰該粗?誰該細?粗的又要比細的多幾倍?並無定論,完全看設計者的功力,而這也正是小鄧歷經無數次的試做與嘗試後,才得到的成果。

與莽蛇纏鬥

在對聲音的描述前,我想一併說一下我使用十週年喇叭線的心得,提供有興趣的音響迷做個參考。十週年喇叭線的線徑不算細,雖然還不致於太粗,但卻相當硬,不太容易在小空間中圈轉使用,像我就是吃足了苦頭,費盡九牛二虎的吃奶力氣,才在我稍嫌侷促的聆聽室裡把十週年「莽蛇」安頓好。這對時常要更換器材設備的音響評論員來說,的確有點不方便,不過,對於大多數音響迷來講,我相信影響不大,因為十週年喇叭線是一條接上去就不會想換下來的好線,只要你有適當的空間,花些小小力氣把它裝好,它可是會讓你的聆聽生活憑添無上樂趣喔!絕對值得啦!

全頻段一致的速度感

聆聽時搭配的器材是PMC LB1 Signature喇叭,前級為AVM Evolution V2晶體機,後級則是D類放大的Nu Force Reference 9。我的系統原本就具備速度感優異的特點,而十週年喇叭線將這個優點再度擴大,而且它不但快,全頻段幾乎快得一致。這樣有什麼好處?由於喇叭系統中低音單體的反應速度比不上高音,如果這時候連線材傳遞低頻的速度也比高音慢的話,就會再拖慢低頻段聲音的反應,而使音樂的活生感與力度打折扣。但十週年喇叭線的低頻簡直快如閃電,而且質、量兼具,讓樂曲顯得激昂而充滿能量。例如聆聽柴可夫斯基的「義大利綺想曲」(Chesky CD-12),當中銅管以短促的顫音連續吹奏時,竟然會有類似機關槍連珠發射的效果,且大鼓明快果決,毫不拖泥帶水,讓整個樂團呈現出極為均衡的態勢,深具大將之風。
 

沿用Reference的暗紅色外觀,線身上面的Special與10th Annivarsary字樣則代表TcM的最高桂冠!


深刻的輪廓與線條刻畫

十週年喇叭線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對音像輪廓具有相當優異的掌控能力。它讓音像變得非常凝聚,尤其是中低頻,真實而具像地浮凸於音場之中,讓聽者產生一股真實的感動。這對音樂聆聽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條件,不僅可以賦予音樂生命,更讓演奏或演唱者如實的站在眼前,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活生感的聲音。
當聲音凝聚、輪廓深刻後,十週年喇叭線又再延伸出另一項優點,就是音場的塑造與層次定位特別鮮明,讓交響樂的聆聽真正成為一種享受。例如RR最為人熟知的HDCD Sampler(RR-S3CD),十週年喇叭線的音場硬是比別人宏大深遠,聲部的層次與定位清晰可辨、歷歷在目,可說將此錄音典範做了最佳詮釋。請盡量換上你手邊最好的錄音吧!透過十週年喇叭線,你一定可以發現更多。

強大的動能

十週年喇叭線的能量感也特別優異,系統像是吃了大力丸,或是像裝了高價電源處理器,充滿了動能與能量。聆聽具有節奏感的音樂,你會感受到大鼓踩踏一陣陣地直擊胸口,心跳不由自主跟著顫動;交響樂的動態與明暗起伏更為鮮明,情緒也隨之激昂不已;史塔克無伴奏大提琴似乎變得更加輕盈流暢,因為強弱對比的落差又更大了。

總之,這是一條會讓你的系統明顯升級的好線,同時也會改變你對線材在系統中所扮演角色的認知,尤其你的系統越好,它越能顯現出其價值。至於十週年喇叭線值不值得花這麼多錢呢?我只能說,有時候這種提升是花錢都不易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