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閱讀 2308次
什麼是「全音域喇叭」?簡單解釋,就是用一個單體製作喇叭,試圖涵蓋音樂聆聽的「完整頻段」,由波音聲技製作的Point Audio PS-0EU,就是所謂的全音域喇叭,可是PS-0EU的設計理念卻有別於一般的全音域喇叭,無論在觀念與技術上,都突破了傳統窠臼,令人耳目一新。

 


在PS-0EU之前,波音聲技曾經推出過書架款式的Naturephone 6501 P1,也是全音域喇叭,到了PS-0EU,使用的單體一樣,但是進化為落地款式。從這裡我們可以觀察到Point Audio的核心技術,就是這個稱為Naturephone的全音域單體,而6501 P1與PS-0EU用的都是相同的單體,可是音箱尺寸變化了。

Naturephone全音域單體怎麼來的?我自己也很好奇,記得第一次看到波音聲技的產品是6501 P1,那是再一次音響展上,但卻印象深刻,6501 P1清爽通透的音樂性,與我印象中的全音域單體著重中頻段表現,聲音明顯不一樣。因此,我在2013年與主編林治宇一起造訪波音聲技,就教於主事者張立平先生。

且讓我們回歸所謂全音域喇叭的設計基礎來討論。一般全音域喇叭因為只靠一個單體負責「全頻段」,設計上的限制頗多,如果要求高頻好,那麼全音域單體尺寸不能大,這樣才能應付高頻快速振動的需求,如果希望低頻好,那麼單體尺寸就要變大,隨之高頻延伸就跟著變差,這是單體工作的物理限制。我們用最基本的Hz的概念來思考,20Hz代表單體振動每秒鐘20次,而20kHz就是20,000次,要求單體能夠應付每秒20次的振動,同時還要兼顧每秒20,000次的振動,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喇叭設計者讓單體分工,用小尺寸的單體負責高音,中型尺寸單體負責中音,大尺寸重現低頻,這就是多路分音的由來。


可是,既然多路分音解決了單一個單體頻寬不夠的問題,為什麼還是有人想回歸「幾乎不可能」的全音域喇叭設計?答案就在分音器!既然要高、中、低分頻,就要靠分音器來「切割」喇叭單體的工作範圍,可是分音器在分頻點容易產生相位飄移,各音路之間如果銜接不良,人耳一聽就知道。還有,分音器由被動電子元件構成,音樂訊號進入分音器,必然產生若干損耗,所以前端投資許多「保留音樂細節」的頂尖器材,到了分音器卻被消耗掉,非常可惜。反觀全音域喇叭,再簡單不過了,一個單體裝在喇叭箱體內,被動電子元件的損耗降到最低,而且只有一個單體工作,也省了相位飄移的麻煩。

 


從這段文字看來,似乎全音域單體最「合理」,不過真的要做,還是得解決先天上的難題:怎麼讓全音域喇叭具備足夠的頻寬?張立平先生的Naturephone單體有了新的答案。從外表上看,裝在PS-0EU上面這個Naturephone單體似乎很普通,和一般中音單體沒什麼兩樣,可是它所使用的振膜非常特殊,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設計。

特別在哪裡?振膜是一般的紙盆,可是紙盆的纖維並不是平均的。因為全音域單體必須同時滿足高中低頻的發聲需求,而錐盆振動時高頻多集中在內側,中低頻在外側,所以Naturephone的紙盆用了特殊的方法製作,混合長纖維與短纖維,因為工法特殊,所以長短纖維可以按照需求「漸進混合」。我聽張立平先生這麼說,卻想不出來這到底怎麼做?紙盆振膜製作像抄紙,紙漿「抄」起來一定是平均的,甚至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平均,怎麼控制長短纖維的分佈比例?抱歉,這是人家的關鍵技術,我只知道波音使用的單體抄紙機器是獨家設計,只有他們懂得如何做出「可控制」的長短纖維混合紙盆振膜。


紙盆振膜的長短纖維分佈內外不一,延伸了Naturphone單體的工作頻寬,中央部分是高音杯,讓高頻延伸更開闊,而紙盆外圈則是低頻段。不過Naturephone的振膜還沒有這麼簡單,張先生告訴我們,因為振膜全部手工製作,所以特性會略有不同,所以他必須針對每一個單體詳細測試、配對,並且進行「細部處理」。譬如在振膜上面塗上若干阻尼材料做Coating,甚至在單體框架上加入特定的阻尼物質。這些Coating、阻尼怎麼加,那又是張先生研究多年的成果了。

有了Naturephone這全球獨一無二的全音域單體,張先生下一步工作是設計音箱。張先生的選擇是傳輸線式音箱,而不是相對簡單的密閉式或低音反射式音箱,這又是一項費工又耗成本的設計,因為傳輸線式音箱的原理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內部傳輸線長度、通道大小、阻尼物等等,全部都要實驗,沒辦法簡單用數學公式來計算。


 


 


幹嘛要選這麼耗力費工的喇叭箱體?因為全音域單體最難的地方不是高音,而是低頻,全音域喇叭就這麼一個單體,要推動足夠的空氣量來再生夠低的低頻延伸,必須靠音箱來輔助。要「做」出更多低音,那不是低音反射式音箱最簡單?張先生當然嘗試過,可是低音反射式音箱雖然可以擠出低頻,但太多低頻會壓抑高頻段的表現,還是不好聽,張先生經過反覆實驗,才決定使用難搞的傳輸線式音箱。

讀到這裡,您應該可以感受到波音聲技的張先生,根本是一個「圓夢的瘋子」!因為一個Naturephone全音域單體,引起張先生的興趣,而為了解決全手工生產的差異,張先生一個個單體親自測量調整,然後裝在結構複雜、製作成本高昂的傳輸線式音箱。張先生當然可以「簡單處理」,買現成的單體,算出容積適合的喇叭箱,裝上去就能賣錢,還可以賣得更便宜,但是波音聲技沒有這麼做,他們選擇困難的路徑,用獨特的混合紙盆振膜技術,搭配自家設計的傳輸線式音箱,打造出前所未見的全音域喇叭。這般圓夢、瘋狂的舉動,為的還是追求心中理想的音樂重播境界啊。
 


看著擺在U-Audio試聽室的PS-0EU,設計風格與之前的6501 P1很不一樣,之前6501 P1使用特殊烤漆顯得亮麗,到了PS-0EU換成實木紋,色澤看起來傳統了些,但多了一分高級傢俱的質感。傳輸線式箱體變成落地喇叭,瘦瘦高高的,喇叭後面底座削去一角,看起來頗為眼熟。啊,那像是PMC的設計,只不過PS-0EU倒過來用,而這個斜角,應當是為了傳輸線式音箱的轉折,不得不做的設計。

我把PS-0EU擺放在U-Audio試聽室裡面慣用的位置,沒有Toe-in,擴大機搭配Oriole 1BV綜合擴大機,大約45瓦的功率配上91dB的PS-0EU,推起來一點也不費力。我也搭配了Linear Acoustics LAV-60 MKII,100瓦的晶體機推起來力道更好,但是味道不一樣。LAV-60 MKII通透乾淨,低頻段快速有勁,而Oriole 1BV則多了一分暖色調,質地顯得柔軟一些。兩款擴大機推起PS-0EU都游刃有餘,顯然91dB的效率,讓擴大機的搭配很有彈性,不用擔心功率不夠推,而PS-0EU反映前端器材的敏感度也很好,我交替聽了幾首曲子,最後決定使用Oriole 1BV,因為兩者搭配起來在中高頻的暖意頗為討喜。


 


 


 


PS-0EU迷人的地方在於音質音色的純度,因為只有一個單體,絕對是「百分百」點音源,而且沒有分音器,PS-0EU裡面也沒有任何被動元件來「修飾」聲音,喇叭端子進去,配線直接連到Naturphone單體,中間除了配線,什麼東西都沒有,這可是純粹到底了!試聽時擺放喇叭的位置,我並沒有做Toe-in,只有調整喇叭左右間距,這是為了調整聲音結像,當音像凝聚飽滿,聽不出左右喇叭位置的時候,那就對了。

 

我很少說什麼喇叭特別擅長播放什麼音樂,不過PS-0EU播放起吉他可真是迷人,如果您喜歡吉他這樣樂器,一定要聽聽看PS-0EU。聽美女吉他演奏家Filomena Moretti的「阿布拉罕宮的回憶」,在PS-0EU上面顯得格外自然、通透、純淨,吉他撥弦的顆粒感分明清晰,大拇指撥彈低音弦的圓潤感,彷彿可以感受到拇指的肉感。我從來沒有使用全音域喇叭聽過這張唱片,比較起來,配備高音單體的二音路喇叭,光澤似乎比PS-0EU要好一些,可是總覺得有些沙沙的粗糙感,可是在PS-0EU全音域喇叭上面聽吉他,卻是格外圓潤自然。

發現PS-0EU表現及他的能力,我不禁找了一些平常很少聽的曲子來聽。愛樂者大概沒有人不認識貝多芬,可是如果問貝多芬是否曾經幫吉他寫過曲子,可能很多人要抓頭髮想半天了吧?貝多芬真的曾經幫吉他寫作曲子,而且是和直笛合奏,是的,您沒看錯,是直笛,就是小學生都會學的直笛。為什麼很少人知道貝多芬寫過吉他和直笛合奏的曲子?因為那是貝多芬過世之後才發現的曲子,編號是Woo。

 

聽貝多芬的「Sonatina C Minor, WoO 43a」,PS-0EU表現出乾淨細膩的風格,直笛和吉他都不是音樂動態大的樂器,PS-0EU把音樂中的寧靜感表現得很好。雖然我知道Oriole 1BV真空管機本身帶有些許暖色調,可是搭配起PS-0EU則是加分,增添些許聲底的厚實度,聽直笛,這種樂器聲響的穿透力很強,對比著溫柔的吉他,更像是聽直笛的獨白。PS-0EU把直笛突出、吉他襯底的音樂表情描寫得很好,您還是可以聽見吉他在直笛背後幫忙對位的每一顆音符,可是直笛當主角,吉他當配角的音樂氣氛,在PS-0EU呈現得清清楚楚。對貝多芬來說,這是小品小曲,甚至生前都沒有發表,可是在PS-0EU上面溫習貝多芬的小品,更能感受到這位古典巨人心中隱藏的浪漫情懷。

 

整體而言,PS-0EU是均衡而清爽的聲音走向,您不會一聽就覺得低頻很猛,抱歉,就算我拿搖滾樂來轟,也不會把PS-0EU變成肌肉男。如果您想找能夠「動滋動滋」開趴的喇叭,那PS-0EU不像您愛的菜。可是如果您追求的是聲音質地的純粹、是樂器質感的細膩、是清爽自然的舒服聆聽,那麼PS-0EU值得您注意。我想舉舒伯特的「阿班鳩尼奏鳴曲」為例,我喜歡André Navarra演奏的版本,大提琴綿長而悠遠的旋律,隱藏著舒伯特流浪的靈魂,PS-0EU很能表現出Navarra的濃郁綿密。同樣一首曲子,換上史塔克拉奏的版本,表情完全不一樣,史塔克顯得果斷堅毅,像是一位流浪者勇敢地面對未知,而Navarra的猶豫不決,更呈現了流浪者面對未知時的膽怯。誰比較像舒伯特?其實您喜歡誰拉的都好,重點是在PS-0EU上面,這種隱藏在音樂裡面的情感,您全都能聽見,在同樣的音符當中,發現不一樣的演奏表情。

 

我還喜歡用PS-0EU來聽人聲,像是林生祥的「種樹」,吉他右手撥弦,左手搥弦,文字寫得輕鬆,可是喇叭有沒有把這些抑揚頓挫的細節表現出來,決定音樂重播的活生感,PS-0EU不需要很大的音量,就可以呈現錄音當中豐富的細節。還有,林生祥還有特別的月琴吉他,用的雖是吉他弦,琴身卻是月琴,音色夾在吉他與月琴之間,在PS-0EU上面聽起來頗為生動。當然,「種樹」這首曲子沒有龐大的動態變化,而是吉他彈唱的輕鬆閒適,歌詞裡面說要唱山歌,又多了一分田園氣息,這種閒散舒適,用PS-0EU來聽,那更是對味了。

與PS-0EU相處的這段時間,感覺這對喇叭是「氣質走向」,是舒服聆聽的喇叭。雖然加上了傳輸線式音箱,但PS-0EU並不是要「擠」出低頻,而是要讓低頻多一些自然流暢的延伸。所以PS-0EU聽起來輕鬆、自然,在適當的音量下還有不錯的音樂活生感。波音生技的張先生投注在PS-0EU上面的心力,可說是圓了全音域喇叭的一個夢,雖然PS-0EU還是沒有到飛天鑽地、動態龐大的地步,那也是全音域喇叭本身設計的限制,可是PS-0EU明顯開闊自然的頻寬,在表現自然發聲樂器的流暢與活生感,已經比大多數只有中頻的全音域喇叭,拉開了頗大的技術距離,讓我們更容易輕鬆領略全音域喇叭的聲音美感,也和音樂的情感表現距離更近了。

器材規格

PS-0EU落地喇叭

型式:全音域單體落地喇叭
頻率響應:55Hz∼18kHz (±3dB)
阻抗:6歐姆
效率:91 dB
承受功率:45瓦
參考售價:125,000元
製造廠商:波音聲技
電話:03-6575263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台科路71號
網址︰ww1.point-au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