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閱讀 3825次
 

自從Logitech購併Ultimate Ear之後,UE品牌旗下的品牌旗下的產品展現了多元化的發展,原本專注於耳內耳機與專業客製化耳機的UE,不僅產品線越來越廣,並發展出新的頭戴式耳機與無線音箱產品線。這次U-Audio編輯部專訪UE音樂事業部門資深副總Rory Dooley,可說是目前UE原廠訪台層級最高的部門主管,在專訪中Rory不忘反覆宣揚UE的品牌精神:「為音樂而活」(Power to the music)!

專訪開始前,我秀了一下我的UE700耳機,告訴Rory我也是UE的愛用者之一,既然是UE用家,訪談的氣氛也更顯輕鬆熱絡。Rory表示,UE一直是音樂品牌,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UE耳機長期以來是音樂家在舞台上使用的專業鑑聽耳機,目前在舞台上的應用依然是UE的強項,也是品牌的核心價值之一。不過Logitech與UE結合之後,產品內容當然不能侷限在耳內耳機,他們希望把UE從單純音樂的品牌,進階到更廣泛的音樂體驗,因此增加了許多產品線,而這些新產品全部和享受音樂這件事有關。

 

高階產品與消費級產品兼具

Rory表示,因為UE本身具備專業鑑聽的核心價值,所以高階產品(Premium) 也越來越多。譬如Triple Fi耳道式耳機升級為新的UE 900,而新推出的UE 9000耳罩式耳機,走的也是高階路線,從而帶動全系列產品的銷售。此外,為了接觸更廣泛的客戶群,UE也開始推出消費級產品,走平價路線,譬如UE無線音箱與行動音樂盒,就是迎合年輕族群「行動化」聽音樂的潮流。

聽到Rory這麼說,我很好奇,既然Logitech與UE已經是「一家人」,而UE又開始發展平價入門產品,搭配Logitech原本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豐富經驗,短時間內為UE創造出多樣化的產品線,並不是困難的事,但UE走向消費性電子產品之後,如何與Logitech既有的產品線做市場區隔?

Rory果然是高階管理人,快問快答,馬上把兩個品牌的定位分得清清楚楚 ,Rory說:「UE發展的消費性產品,功能主要是和行動裝置連接,而Logitech的產品定位則是電腦相關多媒體(Multimedia)。」簡單一句話,馬上把兩個品牌的市場切割得明明白白,UE還是「有聲音」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但是重點不是與電腦連接,而是透過無無線的方式與手機或平板電腦連接。所以,雖然UE發展了藍牙傳輸隨身音箱,但主要是搭配手機,而不屬於電腦配件,如果您是電腦族,還是應該挑選Logitech的多媒體相關產品。

重視「音樂體驗」

雖然UE從專業鑑聽耳機起家,現在逐漸發展消費級入門耳機,但Rory表示,UE還是非常重視「音樂體驗」這件事,所以研發團隊想的都是「怎麼樣讓音樂變得更好聽」。譬如新推出的UE 900,設計的重心全部都在「好聲」與「耐用」,那也是原本UE專業應用的長處。Rory說新的UE 900維持了可以換線的設計,那是原本舞台上為了因應可能發生的故障,換線可以立刻解決問題,而且可以讓耳機更為耐用。此外,新的耳機線也換成雙股編織,效果更好,

不過UE也有針對外觀上的修飾,就拿UE 900為例,Rory說原本Triple Fi的耳機有許多消費者反應,耳機本體的長度太長,佩戴時容易凸出一塊,不太好看,也不太好戴,所以UE 900縮短了一些長度,外觀更為洗練,佩戴也更為方便。從Rory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瞭解,UE未來的走向是維持專業好聲,同時追求更成熟的外觀與更舒適的佩戴感。

 

無線音箱創造新的聆聽享受

話鋒一轉,Rory把焦點轉向UE新發展的消費性產品線,Rory說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享受音樂的方式,因為科技的發展,已經有了許多改變。現在只要手上有智慧型手機,加上網路,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擁有全世界的音樂。當智慧性手機與網路隨時可以和「任何」音樂連線,透過無線裝置來分享多樣化的音樂,成為新的聆聽時尚。

Rory表示,智慧型手機帶來的不僅是科技,更是享受音樂的革命。Rory舉了一個例子,他說美國Amazon網站上,消費者可以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其中有一位阿富汗的美軍,人就在戰場上,他不能戴著耳機聽音樂,但可以使用UE無線音箱,透過手機聆聽音樂,這就是過去Hi-Fi音響無法達成的「新聆聽享受」。

 

儀器測試為輔、人耳聆聽為主

我瞭解Rory所謂「新聆聽享受」,可是我更關注UE如何控制聲音的品質。Rory說UE在美國爾灣總部有許多專業聲學工程師,他們決定UE的聲音的走向。Rory說工廠裡面的測試分為兩個面向,一是儀器測試,然後是人耳聆聽測試,不過Rory也說,儀器當然很重要,它們可以顯示耳機的物理性能有多好,但是他們更相信人耳聆聽,也更相信真實的使用者經驗。

這個有趣,Rory所講的「聲音品管」原則,與許多Hi End品牌接近,就是儀器測試為輔,但人耳聆聽為主,雖然人耳聆聽很難有絕對量化的標準,但最後決定的關鍵還是人耳聆聽。不過,Rory所講的「相信真實的使用者經驗」,倒是很少聽到的新鮮事。Rory說UE產品上市之前,還有另一組測試團隊,他們不是專業工程師,而是一般用家,以UE 900為例,原型機「試聽」至少有25人以上,這些人不是音響專家,而是真正的使用者,UE會聘請他們幫忙試聽,而這些真實的使用經驗,是產品正式上市的最後關卡,聲音表現與佩戴經驗一定要夠水準,超越前一代產品,新款耳機纔會上市。

超過百人的研發團隊

由於UE起家的專業是耳道式耳機,我問Rory,UE近期新推出耳罩式耳機,設計團隊是不是不一樣?Rory說都一樣,但是他們的設計團隊不僅在美國爾灣廠區,在台灣新竹工業園區另外有一組工程師,許多測試都是在新竹完成的。UE的研發團隊究竟有多大?Rory說大約110~120人,除了爾灣與新竹之外,華盛頓還有一組研發人員。不過這次Rory來臺,還有一個行程是去新竹,Rory表新竹的研發中心擁有無響室與各種測試儀器,目前人員大約有20人,是UE產品研發的重要據點。


UE 9000旗艦耳罩耳機

Rory特別提到新推出的UE 9000耳罩耳機,這是現役UE旗艦等級的耳罩耳機,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UE設計的走向。Rory表示在聲音的部份,他們有一群專業的聲學工程團隊負責,可是耳罩耳機和耳道式耳機不一樣,尤其是機械結構部份。Rory說UE一直相信「物理抗噪」,所以耳道式耳機就使用特別的耳塞,具備隔絕噪音的功能,到了UE 9000,雖然多了主動抗噪,但耳罩本身的機械結構,也具備消噪設計。此外,Rory強調耳罩耳機的舒適程度很重要,不光是戴起來舒服,還要能長時間佩戴都不累。

 

除了抗噪與舒適性之外,Rory說UE 9000繼承了許多UE原本的特點,例如可更換的耳機線,一直是高階UE耳機的特色。另一項重點就是使用的方便性,所以UE 9000加入了藍牙無線功能,這樣就不受耳機線的牽絆了。由於UE 9000具備主動抗噪與藍牙,必須內建充電電池,用以提供電力,可是電池總會用完,所以沒電的時候用家還是可以連耳機線聆聽,或者在飛機上不能使用藍牙耳機的情況,依然可以連線使用UE 9000,使用上更有彈性。

 

聊到無線連接,我問Rory目前有些新款手機,尤其是Sony,開始加入NFC近場通訊功能,讓無線應用更方便,不需要像藍牙一樣,每個無線裝置之間要配對才能使用。Rory說UE團隊很重視使用的便利性,例如新推出的UE行動音樂盒,只要電源一打開,馬上進入藍牙配對模式,隨時都可以配對,非常方便。至於NFC功能,UE當然有注意到,可是Rory解釋科技的普及很重要,實際上NFC還不夠普及,不是所有的手機都有,所以現階段還沒有計畫推出NFC功能的產品,但等到NFC普及,像現在的藍牙一樣,新功能當然必須納入考量。

 

新推出的UE行動音樂盒與UE無線音箱,可說是不折不扣的消費性電子產品,Rory說這是針對時下「行動聆聽」潮流所設計的新產品。對於這種迷你音箱,我最好奇的只有一項數據:究竟有多大聲?Rory回答得很快,迷你的行動音樂盒最大音壓有81dB,而無線音箱則可達94dB。好吧,這樣的音量夠拿來街舞開趴了。


上海直營店新開幕,客製化耳機更有效率

最後我問起Rory,UE客製化耳機一直是發燒友很喜歡的產品,但是訂做到交貨需要頗長的時間,讓許多人打了退堂鼓。Rory表示因為訂做的耳機必須要美國工廠製作,資料往返與製作都需要時間,那是無法避免的,可是Rory同時帶來好消息,就是UE在上海即將有直營店,如此一來客製化耳機可望在兩週內完成,大幅縮短訂做等待的時間。Rory說這不光是直營店開幕的新服務,他們也借助科技加速訂做交貨時間,譬如最新的3D印刷,可以讓客戶迅速看到訂做耳機的「預計樣貌」,更容易決定要訂做什麼外觀的耳機。

 


採訪最後我問Rory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地方,Rory再度強調,UE是為了音樂而生,一切都與音樂有關,無論專業或消費級產品。Rory來過台灣幾次,他覺得台灣是很有趣的市場,不管是高階產品或消費級,都有許多熱情的消費者,其中包含重視音質的發燒友,也有很多年輕朋友積極加入,讓他獲得不少關於產品方面的意見與回應,因此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