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閱讀 4230次
 

全音域喇叭向來都是音響市場上的小眾產品,過去若不是以古董收藏品的方式在市場上流通,就是以新品套件的形式販賣,或是桌上聆聽的迷你喇叭。雖然全音域喇叭一直不是主流,卻總有一小群愛好者始終沈醉其中,深深被其吸引。不過好東西不寂寞,最近有一個全新品牌Naturephone,其首款的Naturephone 6501P1喇叭以全新革命性的全音域單體為基礎,搭配傳輸線式音箱,要開拓全音域喇叭不同的視野與高度。這次我採訪到Naturephone的創立者張立平先生,由他來告訴我們Naturephone和以往的全音域喇叭有何不同。

 

現代音響沒感動

 
說起Naturephone這個品牌開發的過程,還有點無心插柳的感覺。張先生本身的事業和音響無關,但是喜歡玩音響,也愛聽音樂。回想起20多歲的時候,他就自己買材料做喇叭,組音響,後來因為要衝刺衝事業,還有家庭、孩子要顧,就把音響這個興趣暫時丟開了。直到最近2、3年開始有一些閒時間了,想重新開始聽音響,就去音響展看看,想說現在有經濟能力了,看到喜歡就要直接買,不必再像年輕時看了展卻什麼也買不起,只能自己做。

但說也奇怪,張先生將近十年沒接觸音響了,預期中應該會在音響展聽到比以前更好的聲音,但卻不是如此,聽完了幾乎沒有想買的衝動。張先生說,他在音響展聽到的聲音是很刺激沒錯,很明亮,低頻也非常充足,但與自然樂器相較其實並不均衡,聲音不吸引人,他都是坐沒多久就想離開了。剛好一個住桃園許久沒聯絡朋友,做喇叭單體很久了,剛好也有參展,張先生在展中聽到他朋友花畢生之力做出的全音域單體,正是讓張先生有感覺的聲音,於是便興起了自行開發品牌的念頭。

全音域單體實現點音源發聲

在介紹Naturephone的全音域單體前,應該先來瞭解一下全音域單體與多音路系統的差別。所謂多音路就是運用高、中、低音等多個單體,各自負責不同頻域,來重播出人耳所能聽見的20Hz至20kHz音頻,其中必須有分音器的設置,讓各個頻域妥善銜接,達到平順的頻率響應狀態。多音路的優點是能達到很大的頻寬,但缺點是分音器會衰減訊號,影響效率,而且會造成相位飄移的情況。

 

全音域單體自然就是只用一個單體,就要重播出20Hz至20kHz的完整音頻。因為只有一個單體,所以不會有分音器衍生出的問題,而且能真正實現點音源發聲的理想狀態,但問題也就在此:還沒有人能用動圈式單體,做出能完整重現20Hz至20kHz頻段的全音域單體。問題出在哪裡?張先生說,這要從振膜的工作方式談起。張先生表示,高頻與低頻所需的振膜特性不同,低頻希望振膜要硬,高頻則希望軟,但同一張振膜上無法兼顧這兩種性質,因此傳統全音域單體總是「高不成,低不就」:高頻上不去,低頻沈不下來。

前無古人的全音域振膜

由此可知,全音域單體要唱得好,就必須在同一張振膜上銜接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特性的物質,才能兼顧不同頻段。由於錐盆振膜震動時,高頻多集中在振膜內側,中、低頻則在外側,因此張先生這位朋友所想出的辦法,就是用長短不同的纖維去分佈在振膜的不同位置,採用漸進的方式讓長短纖維自然地銜接起來,另外,不同部位的厚度也要不同,但厚度的變化又必須很均勻,厚度要一致。

 

這個想法其實早在20多年前便已成形,但執行上有困難,因為一般做紙盆的抄紙機做不出來。後來張先生的朋友自己花錢開發出抄紙的設備,讓不同纖維的紙漿能依要求去分佈,才終於做出這張「前無古人」的全音域振膜。這時張先生拿起桌上的Naturephone 6501P1用的全音域單體,用手上的六角扳手輕敲振膜從內圈到外圍的不同位置,聲音都不太一樣,表示密度與厚度不同。旁邊有另一個傳統全音域單體,振膜敲起來聲音都一致,只不過中央有個專責高頻的高音杯。由此可見,Naturephone全音域單體確實有別於傳統。

 

張先生向他朋友訂購全音域單體,由於全部都是手工製作,每個單體的特性有些許不同,因此張先生會詳細測試並配對,再進行一些細部處理,達到他所要的聲音表現。張先生又做了哪些處理?首先是coating(在振膜上塗抹阻尼材料),他從日本進口三種材料,在不同位置做coating,讓頻響更均衡,失真更低。接著還會在框架上增添一些阻尼物質,目的也是為了讓頻響更平順。再來就是音箱了。

自行設計傳輸線式音箱

6501P1的音箱則是張先生自行設計,再委由國內的木工師傅製作,不過你若以為做音箱不就是套些現成的運算公式,加些補強樑架、阻尼,貼貼皮就做出來了,那真是大錯特錯。6501P1的音箱是張先生一點一滴不斷嘗試、試做,完全依據這顆全音域單體的特性,經無數次調整才做出來。為什麼這麼費工?原先張先生也認為,最好的單體已經有了,音箱應該不是一件困難事,但做下去才發現,傳統的音箱設計原理,例如低音反射式音箱,其實並不適用。

 

張先生表示,一個好的多音路系統,可以讓低頻自成一個獨立音箱,就能夠完全因應所需要的低音特性,去設計低音的音箱,但全音域喇叭沒辦法這麼做。全音域喇叭的中高音與低音勢必在同一個音箱內,因此設計音箱時,一定是針對全頻段的表現去做考量。再加上全音域單體非常敏感,中、高音很容易受音箱內低頻的影響,如果盡可能把低音做好了,得到最好的低頻延伸與量感,這時中、高音反而會受到很大的壓力,結果就是中、高音失真了,變難聽了。

試驗多次後,張先生發現竟然是傳輸線式音箱最適合。因為傳輸線式音箱最容易讓音箱內各個頻段都保持均衡的空氣彈性,不僅低頻更自然,失真更低,對中、高音的影響也小,自然有助於整體表現。

連漆面都非常講究

發現傳輸線式音箱的好不難,要做到好卻不易,不然市場上標榜使用傳輸線式音箱的品牌不會只有碩果僅存的幾家,像是PMC、J.M.R等。傳輸線式音箱沒什麼公式可循,張先生只能不斷地試做、調整,再試做,從通道長度、開口闊度、阻尼物質的配方與多寡…等變數的無數組合中,試圖找出最適合這顆全音域單體,同時也是他想要的聲音。他說他試做後淘汰的音箱多到數不清,已經堆滿整個房間,但最終有了成果,也終於讓他能實現理想。

 
音箱做好了,再來就是美化工作:外觀的處理。這個部分當初張先生也認為應該是最容易的,因為它跟喇叭製作好像無關,沒想到也是最花心力的環節之一。因為6501P1的音箱不易貼皮,張先生選擇以漆面處理,他原先交給專門做音箱的工廠來噴漆,但做出來的品質實在不敢恭維,就找專做噴漆的師傅,但也是找了好多家,才找到品質讓人滿意的噴漆廠。我問他為何6501P1漆面的質感這麼好,光澤很特殊。他說他用了很貴的杜邦漆,它的貴,除了漆本身很貴之外,等漆乾的時間也特別久,如此一來,噴漆場的無塵環境就要做得很好,否則沾染塵埃就前功盡棄了,當然無形中便增加了成本。

追求平順 自然的聲音

張先生接著談到他認為的好聲音,應該是很平順、自然的音色,而不是刻意擠出的渾厚低頻或亮麗高頻。張先生表示,在所有的喇叭系統中,100Hz以下的失真很大,比起中、高頻來說失真多太多了,這就是動圈式單體的天限,很難改變。許多喇叭卻會刻意做出豐沛的低頻,增加聆聽時的刺激感,例如背載式號角設計,但那只是把原本已經失真的低頻擠更多出來而已,並不是真實的低頻訊號。相反的,張先生並不會刻意把低頻做出來,去討好消費者,他認為,如果全音域喇叭的用家希望得到很豐沛的低頻,不如配一顆性能很好的超低音喇叭,這樣失真還會低一點。

 


最後我問他6501P1適合什麼樣的擴大機來搭配,一般我們普遍都認為單端小功率管機最適合全音域喇叭,6501P1也是如此嗎?出乎意料的,張先生倒是沒特別建議用什麼擴大機來配,他試過小瓦數單端管機,例如300B,也試過大瓦數的晶體機,各有其特色,也各有其適合的音樂類型。張先生的建議是,你想聽什麼樣的音樂,喜歡什麼樣的音色,就用什麼樣的擴大機來搭配6501P1,它沒什麼闢性,前端器材是什麼樣的特性,6501P1都能表現出來,更何況全音域喇叭的阻抗變化本來就小,很容易搭配擴大機。在張先生的經驗裡,只要給6501P1一個適合的空間,它從80Hz至19kHz都能提供很平順的表現,雖然80Hz以下開始有比較大的衰減,不過多數自然樂器的音頻都落在這個的範圍內,對於音樂聆聽來說足夠了。張先生已經在Naturephone竹北門市規劃了一間非常舒適的聆聽室,準備了真空管與晶體後級來伺候6501P1,前端則是Esoteric唱盤與Accuphase前級,如果你想體驗新一代全音域喇叭有何不同,趕快預約試聽吧!

廠商資訊

波音聲技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光明二街79號1樓
電話:03-551-3339
網址:www.point-audio.com
波音愛樂商城網址:波音愛樂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