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商品/陳郁婷-採訪 七月初參加了一場Sony舉辦的耳機發表會,形式很特別,沒有花俏的Show Girl走秀,沒有五光十色的眩目展示,沒有擠在一起的鎂光燈此起彼落,而是在台灣索尼的辦公室裡面,邀請日本設計師與媒體座談,親身體驗Sony新世代耳機的魅力。座談會區分多個場次舉辦,規模小,也讓我們更有時間可以和原廠設計者對談,瞭解新世代Sony耳機的來龍去脈。 兩位日本耳機設計師
以舒適為前提 稱為專業鑑聽耳機,MDR-Z1000的外觀確實很Pro,一點也不花俏,黝黑的耳罩看起來質樸無華,但可以感覺到用料質感很好,戴起來更是舒服。在 Sony的座談會上,小宮山淳花了不少時間解釋耳罩,雖然看起來不怎麼特別,但他們花了許多時間製作耳朵的模型,實驗各種耳罩形狀的特性,找出最舒服的模式。「佩帶起來最舒服」這句話講起來輕描淡寫,但怎樣才叫做「舒服」?這是個命題客觀,但答案主觀的難題。
小宮山淳自己也是音樂人,平常就在用優質專業鑑聽耳機,你看他那誇張的爆炸頭,小宮山淳說:「MDR-Z1000的耳罩看起來普通,但戴上去或拿下來都不回夾到頭髮。」這感覺像是切身之痛,對燙著大捲髮的他來說,耳機千萬不能夾到頭髮,那可是會痛的。這是因為設計師的特殊需求才講究耳罩的形狀嗎?不,那是很認真的人體工學設計,透過數百種耳朵採樣取模,觀察怎樣才能符合佩帶舒適的需求,態度真是認真,真是不折不扣的日本精神。
一體成型的鎂合金耳罩 為了佩帶舒適,MDR-Z1000的耳罩採用輕質量的鎂合金製作,更重要的是,這個耳罩還是一體成型,很多人會認為一體成型是為了堅固耐用,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意義是為了「避免震動產生負面影響」。一般耳罩多半由兩、三個部份組合而成,元件模組銜接之處不免有縫隙,這些縫隙都是震動產生的來源。MDR-Z1000為了講究聲音,對於震動產生的額外音染當然要去之而後快,一體成型的鎂合金耳罩成了理所當然的設計。
MDR-Z1000的核心元件自然是振膜,新一代Sony頂尖耳機換上的所謂「液晶高分子振膜」,尺寸有50mm,大尺寸振膜當然有好處,但也有缺點,好處是大尺寸振膜可以再生充沛的低頻,但要兼顧高頻延伸不容易,Sony的設計是透過振膜形狀來解決,特殊的振膜形狀自然是實驗室裡面反覆試驗的結果。搭配強力釹磁鐵,MDR-Z1000可以再生5Hz~80kHz的開闊頻率響應,為了強化功率承受力,音圈搭配OFC線圈,這只鑑聽耳機標示功率承受力高達4000mV。
液晶高分子振膜 關於液晶高分子振膜,Sony在座談會上說這是他們新開發的材料,以前這種材料因為製造方法所限,耐熱度不夠,也不能做得很薄,Sony花了很多功夫進行研發,使用具備高延展性的液晶高分子,採鑄膜製造,讓振膜達到高硬度與高內損的雙重性能。講到這裡,高硬度讀者很容易理解,單體振膜本身就要夠硬,發聲時才不會產生失真,這個道理不難懂,但講振膜材料本身「內損高」,又是怎麼回事?材料內損大部是應該不好嗎?字義和實際的道理剛好相反。這個內損講的是材料本身,而不是重播音樂的損耗,如果振膜材料的內損高,代表這種材料本身的「既有聲響」很小,也就不容易產生額外的音染。這麼解釋,金屬振膜的內損比起紙盆小,所以金屬振膜很多人批評太亮、太刺激,而有所謂「金屬聲」的形容詞,而紙盆卻很少有人說有有「紙盆聲」,原因就是紙盆內損大,比較沒有自己的聲音,重播音樂時也就不會感受到特定的材料聲響。MDR-Z1000所使用的液晶高分子振膜,材料本身製作的技術看來頗厲害,但他們追求的還是真功夫、硬道理,就是找高硬度、輕質量、高內損的材料。
新一代的MDR-Z1000呢?聽了這一段時間下來的結果頗為令人意外。MDR-Z1000確實有著鑑聽個性,沒有太多音染,頻率響應沒有特別的偏頗,講起來算是中性,但越聽聲音越暖,越接近家用Hi End耳機。與Sennheisser、AKG、Grado比較起來,MDR-Z1000確實更顯中性,沒有上述品牌鮮明的個性,但略帶暖調子的性格倒是存在的,而且越聽越明顯,甚至可以說帶著些許的甜味。這樣的描述和我期待的鑑聽型號有些差距,但MDR-Z1000確實比起單純鑑聽耳機多了一點「好聽」的元素。我不敢說MDR-Z1000有些美化了音樂,但我期待中鑑聽型號的Sony耳機要像「照妖鏡」一般呈現錄音的好與壞,MDR-Z1000似乎不是這樣,而是多了一些悅耳的成份,而這樣的個性更接近家用Hi End耳機。
我想舉鄭明勳指揮東京愛樂交響樂團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為例,這是一張現場音樂會錄音,在優秀的音響系統上可以聽到許多現場的空間細節,強化了現場錄音的真實感,而這些細節在MDR-Z1000上面,更是巨細靡遺地呈現,甚至帶著一點神經質。「英雄」由兩聲強奏開始,緊接著是貫穿全曲的主題,配器由少而多,場面由小而大,起伏不斷,還接上一連串切分音構成的躍動感。樂曲一開始指揮細微的動作,MDR-Z1000忠實地呈現出來,音樂越走越強,這些現場的細微騷動被音樂蓋住,等到樂團音量變小,我們還可以聽到音樂會現場座椅細微的雜音,那應是從樂手坐的椅子傳來的聲響,MDR-Z1000所呈現的音樂細節可想而知。 Sony聽Sony的唱片 看著MDR-Z1000,感覺和十幾年前Sony推出的鑑聽耳機很像,不像歐美品牌的專業機種,總是尺寸特別大,好像老外頭特別大,我們戴起來就像小孩玩大車,不太協調,Sony耳機就比較適合東方人佩戴。不過一體成型的MDR-Z1000外型雖有Sony傳承,但製作質感卻是好得多,以前鑑聽耳機因為是專業用,器材耐用度第一,所以質感也不太講究,這款MDR-Z1000倒是進步不少,佩戴起來也非常舒適,長時間聽音樂也不累。而我挑這套鄭明勳指揮東京愛樂交響樂團的全本貝多芬交響曲出來聽,其實有道理的,之前Sony總裁大賀典雄曾經擔任東京愛樂的指揮與董事,我想這張唱片在錄製時用的也是Sony耳機,現在我用MDR-Z1000來聽,應當更有意思。不僅是東京愛樂的錄音,Sony也擁有CBS,拿MDR-Z1000來聽Sony的唱片,自當更有「追本溯源」的味道。
中帶著些許暖意 鑑聽個性中帶著些許暖意,是我對MDR-Z1000的總體評價,可是要注意 MDR-Z1000還是一款鑑聽耳機,並不是那麼好推,如果直接和電腦連接,或是使用iPad、iPod或HTC耳機,大概只能推出MDR-Z1000部份的功力,還不算真正夠好。為MDR-Z1000搭配適當的耳機擴大機,是發揮其潛能的重點,而且MDR-Z1000的細節很多,搭配耳擴要注意底噪的問題,不然還沒推好MDR-Z1000,卻先聽到放大電路的噪音,那就煞風景了。
廠商資訊 台灣索尼 聯絡電話:4499111 〈行動電話請撥:02-4499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