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
關於Marina OCC-1的設計大概就講到這裡,在試聽這款喇叭線之前,Tromba旗下的訊號線Viols OCC-1與電源線Tambor-1 我都聽過,這兩款線材都非常平價、非常超值,但Marina OCC-1明顯地是進階版產品,從設計到做工,都比之前試聽的Viols OCC-1與Tambor-1要好上許多,聲音的表現同樣也有更上層樓的水準。基本上Tromba的線材走「正攻法」,拿PCOCC單結晶無氧銅打頭陣,但Marina OCC-1混合芬蘭無氧銅,聲音的純度依舊,但厚度更好了。就拿阿格麗希與史瓦茲伯格合作的「佛朗克、德布西、舒曼」,這是Avanticlassic唱片發行的傑出室內錄音,我特別喜歡佛朗克的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樂曲開始鋼琴與小提琴非常小聲的導奏,如夢似幻地為第一主題作準備,從小聲到大聲的變化落差很大,考驗就在壯麗的主題出現時,音響的厚度與重量感不夠,小提琴就會顯得刺激難耐,但如果聲音的光澤不好,小提琴雖耐聽,但鋼琴卻會太過陰暗,失去活力,搭配Marina OCC-1聆聽時,音樂的光澤很好,鋼琴即使是低吟迴盪,每一個音符依然很清晰,而小提琴主導的旋律強奏時,可以明顯感受到琴弦的張力與演奏者賣力拉奏的表情,音符一路拔高,聆聽情緒也跟著更為激動,但向上衝的小提琴音色卻不會過份刺激,那音樂的光澤亮麗而細緻,好極了!
或許是中央增加了5N銀,Marina OCC-1的聲音光澤比起一般我所聽過的PCOCC喇叭線還要亮一些,聲音密度還要好一些,但中低頻的表現也很好,整體頻段分布很均勻,沒有頭重腳輕的問題,這在較大的喇叭上可以感受到好處。我想舉阿胥肯納吉指揮的「蕭士塔高維奇節慶序曲、第五號交響曲」為例,節慶序曲是一首歡欣鼓舞的曲子,音樂一開始就是嘹亮的銅管揭開序幕,一波又一波地加重氣勢,然後進入輕快的慶典音樂,用Marina OCC-1搭配聆聽,銅管嘹亮的質地清新爽朗,樂團一層又一層地堆疊聲勢,層次分明,強奏之後由木管吹奏愉悅的主題,音樂的流動感非常好,優秀的聲音密度表現出阿胥肯納吉很High的指揮神情,尤其在樂曲中某些收束的句子,Marina OCC-1明快的個性,讓整首節慶序曲充滿了愉快的表情。
每當講起聲音的密度好,很多人會覺得是不是聲音比較緊?確實有些銀線聲音清亮密度又好,但大聲聽會覺得有點緊,但Marina OCC-1是銀銅混搭,兼顧了兩種材料的均衡。我講兼顧兩者均衡很簡單,但PCOCC與銀線的混搭,究竟要怎樣的比例?要如何絞繞?要如何批覆?這些都會影響聲音的表現,也是Marina OCC-1的Know-How所在。但表現在實際聽感上,Marina OCC-1的聲音密度有緊密紮實的特性,但卻不會顯得神經質,在高密度的聲音顆粒中,有著適中的寬鬆。像是「2007年英國逍遙音樂會現場錄音」,我特別喜歡當中收錄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這是一首音樂張力很強的協奏曲,大提琴一開始就是帶著憂鬱的導奏,用Marina OCC-1聆聽,大提琴強弱分明的對比,把那憂鬱的情緒一下子拉到最高,音樂向下走的時候,大提琴厚實的份量還帶著適當的張力,而音樂上爬的時候,那一波波的樂句催促著,在Marina OCC-1有密度、有張力、有份量的音樂表現中,很容易聽見音樂的流動感,彷彿一條音樂的長河,悠揚地往前行進,時而柔軟,時而激昂,挑動著聆聽者心靈的悸動。
講音響線材的個性,經常是綜合性的描述,Marina OCC-1整體而言是比較重密度、重份量、重線條的喇叭線,就搭配上而言,Marina OCC-1遇上中大型的落地喇叭,會有很大的加分效果,大多數落地喇叭擁有較好的中低頻表現,搭配著Marina OCC-1可以發揮乾淨清晰的低頻線條感。像是真夢海與Mark O’Connor爵士三重奏合作的「In Full Swing」,用Marina OCC-1聆聽時,低音貝斯的彈跳躍動感特別好,牛筋味十足,同時有很緊密的琴弦質感,這樣的Swing才真讓人覺得想跟著跳起舞來。如果你是老發燒友,找出「當鋪爵士」來回味一下,Marina OCC-1有份量、有密度的聲音質地,襯托出紮實的樂器形體,各項樂器描繪得更為清晰,彼此的相對位置也更明顯,那小酒館錄音的現場氣氛真實而輕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