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戴天楷 圖•郭振榮
德國的Stein Music是一家很特別的音響公司,他們的產品非常多元,除了喇叭、擴大機以外,他們也有線材、唱頭、墊材等產品,更有多款特殊的調音道具。幾年前,我試用了他們家的諧音機,效果卓著,開啟諧音機之後,音樂明顯變得活生,除卻了所有罐頭音樂的限制,那是一次非常奇特的經驗。他們還有一個特殊的E-Pad避震墊,小小一片8x12mm的貼片,看起來十分不起眼,卻能消除一些所貼附的材質本身的諧振,並且經由其本身的金屬分子吸收電子器材釋放的電子風暴。我自己都還沒深度試用,就有朋友買了這個E-Pad,覺得效果很好,反推薦我這個評論員要試用看看。
我實在喜歡聽它在播放人聲時的表現,那質感和韻味真是迷人,妙到連我手上的銅線都比它不過。聽費雪迪斯考演唱舒曼的「詩人之戀」、艾森巴哈的鋼琴伴奏,這個後期的DG錄音比65年的版本傳真度更高、動態更大。第一曲「在美麗的五月」,開頭的鋼琴美的跟夢境一樣,琴音如花香散佈空氣之中,那個散暈開來的光澤,在扎實又圓潤的音粒周圍散開。費雪迪斯考的歌聲厚實而有力,吞吐之間,流露出一種帶著猶疑卻步和興奮期待的情緒,那是詩人的告白。短短只有22個小節的第三曲「玫瑰、百合、鴿子」,節奏輕快,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喜悅,看來,求愛成功了。第四曲「當我凝視妳的雙眼」,費雪迪斯考以一種平和卻優美的聲調朗誦著詩人的情話,這線細節不足嗎?聽那子音的唇齒交會,這線的動態會不足嗎?聽男中音唱到弱音時的藕斷絲連,然後,你都會明白。第六曲「在聖潔的萊茵河裡」,艾森巴哈左手的八度音奏響了教堂管風琴的聖詠,費雪迪斯考則以莊嚴的聲調唱出了倒映在科隆大教堂的印象,當詩人看到教堂裡的聖母像,心中所念的卻是愛人的慈容。那鋼琴,有重量、有韻味,真好。
聽Veronique Gens演唱、Jean-Claude Casadesus指揮里爾國家管弦樂團的康特魯伯的「亞維農之歌」,女高音婉轉多變的聲腔和音色,表露無遺。這亞維農之歌是康特魯伯採集當地民謠創作而成的,因此音樂本身充滿了鄉土氣息,可是在作曲家的精心雕琢下,音樂又呈現出夢幻又清新的氣質。Veronique Gens略暗略沈的音色,在表現這樣的民謠歌曲時,特別具有親近感。Stateline Basic II NF的聲音厚度恰恰映照了Gens的歌聲特質。我的經驗告我,在音響重播上不一定非得追求互補不可,往往有時調性相同時,可以彰顯得反而更多。不過,請記得,我提出的原則,是針對愛樂者聽音樂的,不是那種就音響論音響的講法。回頭說這張唱片。Stateline Basic II NF的質地真是圓潤美好,第三軌的雙簧管獨奏,旋律美到不像是人間的,凝聚又扎實,定位清楚。第五軌樂團伴著Gens歌聲一起昂揚歡唱,打擊樂顯得活力又暢快,音樂奔放而歡樂,最後有精神地畫出有力的結尾。Stateline Basic II NF雖然質地圓潤而有點柔軟,但在這段音樂裡,還是表現得出音樂的活潑和歡暢。
我在家裡放音樂時,老婆最不喜歡我放小提琴。一方面我為求完整動態,聽音樂時音量開得大,二方面,小提琴本來就因為樂器本身的特性,在一些用力拉奏以及高把位處會有緊繃感。但用上這線,我可以夜夜笙歌。喔,不,是我就此沒再聽她抱怨我放小提琴。它會太軟調厚重而失去音樂的活力嗎?不,不至於。以Anne-Sophie Mutter和Andre Previn合奏的「Tango, Song and Dance」一曲為例,Mutter纖纖鳴吟的琴聲似乎天了一皮厚度,或者說,那是聲音的醇度。琴音似乎更為飽滿一點,也更豐厚一些。那些弓弦交錯之際的演奏細節也沒少給,只是不再那樣被突顯出來,取而代之的,讓你越過對聲響的考慮,而更聚焦在音樂本身。走過第一樂章探戈步伐的歡愉,步入第二樂章的濃情深意,那種鼻息互換的親密感,在時值為夫妻的兩位音樂家來講,那是自己生活與生命的描述。Mutter一度激動地拉到高把位,隨即又被Previn的溫柔肯定的鋼琴帶回平穩情緒。這期間的情緒起伏真是有味道。Stateline Basic II NF給的不是音響性,是音樂性,且是滿滿的音樂性。
我特別要推薦爵士愛樂者試試看這線。我不知道Holger Stein是不是爵士樂迷,但我一路聽下來,覺得它放起爵士樂真是對味,特別是爵士人聲演唱。例如Chet Baker演唱的「My Funny Valentine」,鋼琴溫潤有韻,背後的鼓組輕輕以鼓刷騷動銅鈸點綴著,貝斯輕輕撥彈,最迷人的莫過於Chet Baker的歌聲,慵懶又迷濛的歌聲,歷年來不知撩動了多少女人心。第三軌的「Moonlight Becomes You」裡,Chet Baker不唱歌,改吹小喇叭,雖是單聲道錄音,那個音質飽滿圓潤,加上Stateline Basic II NF的豐滿滑順,那相加起來的好,真是聽了才知道。我邊聽邊想:要是喇叭換成一對Tannoy或Musical Affairs的勵磁喇叭會不會更對味呢?
表現起大編制的古典管弦樂,Stateline Basic II NF略為集中的音場,加上略微濃重一些的聲調,讓音樂更有重量感一些。例如大植英次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伯恩斯坦「憨第德序曲」,呈現出繽紛亮麗的色彩,但是聲音收攏集中,音場比我手邊的其他線材要窄一點,但無損於欣賞音樂,您可以把喇叭正面朝前,不加toe in,音場會開一些,也會更深一些。聽到同張專輯後面為管弦樂團寫的嬉遊曲,這曲子當年是伯恩斯坦獻給波士頓交響樂團作為創團百年紀念的作品,音樂風格多元、簡明流暢。第一曲活潑而有精神,以有力的鼓聲揭開樂曲序幕,Stateline Basic II NF表現出的鼓聲比較軟一點,但唱著充滿詼諧和即興的快板,聽得見樂團的奕奕神采。第二軌的圓舞曲,以弦樂為主,這就是它的強項了,相互對話唱答的弦樂柔美圓滑,確實好聽。第三軌輪到木管表演,雙簧管與低音管的唱和,配上單簧管的呼應,暖意十足的聲調,吹起木管就是好聽。雖然它表現打擊樂不夠震撼,但唱起第四軌的森巴也很帶勁,這裡的打擊樂要的不是震撼力道,而是俐落和活潑,配上昂揚又精神的銅管,這味或可能不夠辛辣,卻無損於表現歡樂和熱情。第五軌充滿逗趣的短小旋律,像是卡通配樂一般,Stateline Basic II NF把木管、銅管樂器的質感都表現得很好。以低音弦樂起始的第六軌,像是從沈睡中醒來的獅子一樣。如果前一軌是睡眼惺忪的獅子,第七軌的藍調,就是喝醉了的獅王,加了弱音器的小號,搖搖擺擺地吹出充滿藍調趣味的主題,然後銅管伴隨著鼓組張羅一片百老匯情調。樂曲最後的進行曲則讓長笛和豎笛合奏吹出一段悠遠的旋律,之後才帶出進行曲來。這是伯恩斯坦的幽默嗎?充滿節慶情調的音樂展開之後,音樂越走越高昂,最後在一片朗聲齊奏下歡然結束全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