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董鴻鈞 圖•郭振榮
理想的耳機單體振膜材質,應該兼具質量輕、鋼性強、內損高等特性,這樣才能推動容易,產生大音壓,並且不易共振產生音染。Sony為了尋求理想的振膜材質,一直在振膜材質的開發上投入極大的心血。Sony繼MDR-R10等高階耳機所使用的生物振膜後,又成功開發出液晶高分子材質(LPC)振膜。液晶分子排列方式不同於一般的固體、液體與氣體,具有極高的延展性、韌性以及高內損的特質,而Sony成功克服液晶分子不耐高溫、不易加工的障礙,將其製成振膜,成為Sony耳機的一大招牌。
承襲鍍鋁LCP單體,採用費氏數列狀單體防護罩
所謂的費氏數列,是頭兩數為1與1,而且第三個以後的數字皆是其前兩數的總和。依照這個定義之下,費氏數列的第三個數字為2,第四個數字為3,第五個數字為5,第六個數字為8......如此一直不斷地排列下去。費氏數列最大的特徵,就是與黃金比例習習相關,如果我們將每個數字做為邊長畫出正方形,那麼這些正方形可以拼湊成接近黃金比例的長方形。此外,費氏數列也與許多自然現象習習相關,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向日葵管狀花排列的螺旋換置相當接近費氏數列。正因爲如此,MDR-1AM2單體護網看起來就如同螺旋狀的花瓣一樣。Sony率先在前年推出的旗艦級耳罩耳機MDR-Z1R率先使用這種設計的單體防護罩,現在運用在MDR-1AM2上,相較於MDR-1A/MDR-1ABP上的同心圓狀防護網,單體暴露的面積更大,因此降低對音波的干擾。
結構材質更為輕巧
雖然MDR-1AM2的耳罩屬於封閉式設計,但是為了調節耳罩腔體內的氣壓變化,這款耳機與MDR-1A/MDR-1ABP一樣採用了「Beat Response Control」節奏響應控制設計,在耳罩外殼上方有個小孔,當單體動作時,氣流就可以透過這個小孔進出,讓耳機腔體內的氣壓變化變小,忠實重現瞬間細節。此外,MDR-1AM2的耳機線以繼承了MDR-1A/MDR-1ABP設計,以細芯鍍銀無氧銅為導體材質,而且在包裝盒內,便附有一般非平衡3.5mm端子耳機線、富有手機線控的3.5mm端子耳機線,還有4.4端子平衡式耳機線,讓MDR-1AM2搭配發燒級耳擴或是手機聆聽,都很合適。
介紹到這邊,相信不少讀者一定會說:原來MDR-1AM2與MDR-1A/MDR-1ABP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單體防護罩開口形狀不同而已,這樣子對聲音會帶來多大的影響?老實說,我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幸好,Sony原廠很貼心地將MDR-1AM2與MDR-1A/MDR-1ABP一同送來讓我比較一番,否則單評一只MDR-1AM2,整篇評論恐怕欠缺說服力。
搭配NW-ZX300,輕鬆享受Hi-Res音檔與4.4平衡式輸出
NW-ZX300除了提供4.4平衡式耳擴輸出,提供音質升級的機會,也搭載了Sony自行開發的S-Master全數位擴大技術,解決傳統類比擴大電路易受噪訊干擾、左右聲道不平衡的問題,另外這台DAP也具備DSEE HX數位音訊升頻功能,還有LDAC無線傳輸格式,搭配支援LDAC傳輸的藍牙耳機,讓Hi-Res音檔以不受壓縮損害的方式無線傳輸。完整的功能,加上輕巧的尺寸,可以說是Sony Walkman旗下最為超值的DAP,搭配MDR-1AM2,輕輕鬆鬆便形成了聆賞Hi-Res音檔的行動式平衡耳機系統。
因為平常喜歡聽大鍵琴,所以一開始我先播放Karl Richter指揮演奏的巴哈《四台大鍵琴協奏曲,BWV 1065》(DG 463 015-2)順便測試看看MDR-1AM2的高頻表現。首先我透過MDR-1ABP聆聽第一樂章。我發現,原本的MDR-1ABP在重現高頻已有突出的能力,我不但可以聽大鍵琴華麗、璀璨的特殊音色,四台大鍵琴的位置,還有每個鍵觸的起落,以及大鍵琴發出聲音後產生的尾韻,都能清楚呈現。然而,換上MDR-1AM2聆聽,讓我訝異其所呈現的音樂風貌又是更上一層樓的境界:大鍵琴的音色更為細膩、透亮,而且少了緊張、剛硬的質感,多了寬鬆、鮮活的特質,而且大鍵琴每個琴鍵按下的瞬間,其中產生的豐富變化,也變得更為乾淨、清晰,讓人更容易想像大鍵琴在彈奏時內部的機械動作,由此可見,MDR-1AM2的解析力更為優異,更能呈現出完整的泛音結構,這樣的特性,播放第二樂章大鍵琴以一連串分解和弦的獨奏樂段,更能感受到樂曲的奇幻色彩。不只是大鍵琴,就連背後的弦樂團所拉奏出的旋律,原本略為毛躁的音色也轉為柔軟、滑順,將巴洛克音樂該有的高貴華美展現而出,這也暗示MDR-1AM2有更為愉悅的音樂性,讓音樂聽起來更為順「耳」。
不只是高頻,MDR-1AM2的低頻比起MDR-1ABP,改進更為明顯。我播放《大佛普拉斯》電影原聲帶〈跟著董事長去衝浪〉(好有感覺音樂 FHFCD170505)。樂曲一開頭由bass以及鼓聲組成的衝浪搖滾式節奏,透過MDR-1ABP聆聽,雖然可以聽見bass聲音溫暖的質感,還有鼓面受到打擊時產生的跳動聲響,但聽起來有如隔靴搔癢,形體與能量尚有進步空間。然而,一換上MDR-1AM2,bass形體豐腴、體態健美的旋律線條,還有鼓聲的衝擊力度,頓時浮現,生動表現出搖滾樂該有的狂野衝勁。隨後電吉他負責的主旋律,透過MDR-1AM2聆聽,不但比起MDR-1ABP更為透亮、乾淨,而且其距離拉近了不少,讓音樂聽起來更為具體、更有臨場感,而腳踩大鼓的聲音,透過MDR-1AM2呈現更是衝擊力、彈力以及低頻下潛程度,面面俱到,詮釋樂曲中段bass與鼓合力奏出的藍調合弦樂段,聽起來更為動魄人心,更為精彩。
除了擁有良好的高、低延伸特性外,MDR-1AM2擁有乾淨、低底噪的特性,更能顯現出錄音中的微妙細節。我播放《8 Ensembles In 1 bit》(Native DSD,JL002,DSD256檔)中由Bass與女聲演唱詮釋的〈Jellyfish〉。雖然透過MDR-1ABP聆聽,可以明顯感受到bass琴弦撥動時的彈力,還有女聲演唱甜美的嗓音,然而,換上MDR-1AM2,可以明顯感受到錄音空間中整個像外舒展開來,bass的彈性變得更為柔韌、深沉,琴弦彈撥時產生的張力變化更為生動,而且彈撥後在空間發散而出的尾韻,讓人更容易想像bass音箱的形體,而女聲演唱中的氣息變化更為生動,讓其歌聲洋溢著輕鬆、愉悅、不受拘束的氣氛。換回MDR-1ABP聆聽,便會覺得女聲距離突然變遠,氣息聲大過歌聲,讓歌聲聽起來多了毛躁感,而bass聲也變得略為緊繃,bass與女聲的定位也混在一起,音場變得較為封閉。老實說,MDR-1AM2音場寬闊,還有質地乾淨寬鬆的特色,對於呈現DSD音檔中的空氣感有絕佳的能力,以此耳機聆聽DSD音檔,聽感就如同春日早晨吹來的微風,舒適怡人。
MDR-1AM2也具有良好的空間重建能力,讓音樂聽起來更有層次。我播放林俊傑在《和自己對話》(華納唱片 5419676542)以假人頭錄製的〈彈唱〉。在這段歌曲中,林俊傑抱著吉他,不停地在假人頭錄音四周走動彈唱,透過MDR-1ABP的重現,雖然可以明顯感受到林俊傑位置的變化,而且一靠近假人頭聲音就變得清晰,一遠離假人頭聲音就變得模糊,但是總覺得其空間是一個朝左右方延伸的橢圓球體,多多少少有點閉塞。然而,換上MDR-1AM2,可以感受到空間從從原來狹長的橢圓形變成的一個開闊的球體,空間更為遼闊,而且林俊傑歌聲與漱口聲、牙刷與杯子碰撞聲之間,有更為寬裕的空間,讓聽感更具櫛比鱗次的層次感。此外,音樂進行到1:05之處,林俊傑走到假人頭背後演唱,而透過MDR-1ABP,可以感受到氣息打到我的頸背上,然而,透過MDR-1AM2聆聽,這種感覺反而就沒有那麼強烈。不只是空間感更為開闊,定位更為精準,MDR-1AM2通透、寬鬆的特性,讓林俊傑歌聲中的氣息更為鮮明,空心吉他彈奏中的細節也更為飄逸,整體聽感大幅度提升。
全方位大提升
器材規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