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刷卡分期
    
    公 司 位 置
接近地標: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
 承德路 橡木桶:約 200公尺
 孔子廟:約 100公尺
 圓山捷運站:約 270公尺
 花博圓山館:約 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音響器材維修保養,安裝服務!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 免 卡 分 期 ■■■ 連結詳細資訊…
點此放大>>> GO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可得到最佳畫質。

最佳瀏覽器:GoogleChrome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閱讀 4139次


文•戴天楷 圖•郭振榮

惡堡Early Bird的Abraham亞伯拉罕系列,終於完成最後一張拼圖了。

兩年前,惡堡開始推出亞伯拉罕系列,陸陸續續有喇叭線、數位線、電源線、平衡訊號線上市。但是訊號線怎能只有平衡線,配備RCA單端的器材更多,需要單端訊號線的用家自然也更多。但怎麼這訊號線,先出平衡款呢?因為平衡端子已有現成夠好的端子了,老田用上Furutech的製品,品質有保障。但是,RCA端子則堅持要自己開發。過去老田就開發過不少端子,先前我寫過評論的Abraham同軸數位線就使用了Early Bird自家開發的迫緊式鍍鈀碳纖維端子,總編Abraham Plus電源線也使用了自家生產的公母插,亮紅色烤漆的鋁合金外殼,厚重又防磁,鈀金的插pin接腳,提升耐用度。老田對於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事,他不做,但只要是他能做到的,就一定要盡全力做到最好,做到自己滿意,也讓使用者滿意。

 


等這樣的RCA端子—正極碲銅、負極紅銅,還鍍鈀金

因為RCA端子晚了點才完工,以致於不能與平衡訊號線一起推出,不過,這個等待是有價值的。這個RCA訊號端子,採用碲銅做正極中央柱,紅銅做負極,表面再鍍以鈀金,鋁合金的外殼,也一律烤上漂亮的紅色烤漆,與其他的亞伯拉罕系列線材一樣。而且就在這新的RCA端子出爐後,連同軸數位線也換上這個新端子,整個系列就更顯一致性了。

再進一步解釋一下這個端子,就更明白老田自己開發端子的苦心了。一般便宜的端子多半使用黃銅,黃銅是銅加上鋅的合金,也就是說黃銅不是純銅,是銅合金。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純銅太軟,加上鋅煉成黃銅之後,銅質比較硬,也就比較耐磨耐用。但是黃銅的含銅比例比較低,往往在60%上下,也降低了它的導電效果。至於紅銅,就是純銅,導電導熱效能都好,與黃銅相比,當然是更好的導體。以電源插頭來看,一般買到的醫療級插頭,其接腳就是黃銅,取其耐用性高。但是講求傳導效能的音響發燒友,就會要求更好的傳導效果,所以就有紅銅插頭的出現。可是,紅銅的質地軟,比較不好加工切削,因此在銅裡摻入0.4%~0.7%的碲,形成碲銅,這樣一來,銅的比例仍舊非常高,因此傳導效能與純銅幾無差別,但是質地卻更好加工切削。老田選用碲銅當RCA端子的中心棒,這樣切削就可以更精準,讓棒身盡可能達到真圓,才能有夠好的接觸效果。這碲銅可貴了,一般黃銅棒的報價,一公斤大概新台幣160元,但碲銅卻要價1000元。您這樣一算看,老田這插頭是不是用料夠好呢?

 


除了本身導體用料好,在導體外,老田還鍍上一層鈀金。一般純銅插頭,為了怕氧化,或是提升耐磨度,往往會鍍上其他金屬。不然,銅氧化物會大幅降低傳導效果,而質軟的銅用久了,插拔次數多了,要是被刮薄了或變形了,那可是會降低接觸面,增加接點阻抗,這都不利於訊號傳導。所以往音響用的端子插頭都會鍍上其他金屬。鍍金,主要是為了抗氧化,即使用了多年,還是可以很漂亮,但是,金不耐刮,用久了,經常拔插,鍍金層可能會被磨掉,我就有鍍金的電源線接腳,被電源插座咬出一條線來,露出裡頭的紅銅。且金的傳導也沒有銅好,那鍍銀好嗎?也有廠家會鍍銀,因為銀就算氧化了,其傳導效能還是非常優秀,甚至比銅還好,所以Wireworld的線材端子都鍍上了銀,正是此意。不過,銀的氧化物黑黑的,不好看,有沒有更好的呢?要漂亮,還有鍍銠的,銠的硬度高,耐磨度一流,比金更好,外表又閃亮亮的,這幾年鍍銠插頭越來越多。不過,銠的傳導效能沒有銅好,更不及銀,雖然耐用,但是降低了傳導效果,也是可惜。老田找了與銠同系,同樣高耐磨耐用,但是傳導效能卻更出色的鈀。鍍鈀在音響端子上似乎還未常見,但在工業設備的接點上卻是行之有年,老田此舉,實在智慧。

 


 

 


導體材質、結構設計,無不講究

光講個端子,就說這麼多,實在是因為與平衡版的亞伯拉罕訊號線比起來,差別就在這個端子而已。先前評論平衡版亞伯拉罕時,董鴻鈞就已把這線身結構分說清楚了,我若多說,恐怕狗尾續貂。但我還是要強調一點,老田特別選用了OCC單結晶銅為導體,當中有細多芯線與單芯線,單芯導體還鍍上純銀。既然是旗艦訊號線,用料一定要好,老田用上OCC單結晶銅,也是傳導效果最好的銅。經過多達七層的隔離與屏蔽,光是金屬屏蔽就有兩層,一層鋁箔,一層純銅鍍銀金屬網,徹底隔離電磁干擾。所以,老田還公開表示,這對單端版的Abraham訊號線,用作最怕干擾的唱盤和唱頭放大器之間的接線也沒問題。不僅用料好,結構設計也講究,這才能造就一流的訊號線。設計線材多年的老田,既然要推出旗艦訊號線,當然把看家本領都拿出來,完全不計成本。

 


非常多的細節,非常寬深的音場,非常透明的畫面

我把它接在NuPrime DAC-10H前級與ST-10後級之間,喇叭則是Pierre-Étienne Léon Quattro+,訊源則使用Audio Aero Prima MKII當轉盤,同時也用MacBook Pro播放音樂。Abraham訊號線帶來非常多的細節,多到讓我覺得,像是拿著高倍數放大鏡在看東西,分毫細節都無可遁逃。以往聽音樂沒有特別注意的地方,這時都讓我留意到了,不是別的訊號線用了就聽不見,那聲音細節還是有,但是就是沒有Abraham那樣鮮明。此外,Abraham音場構築能力奇佳,音場既寬且深,不是刻意誇張的,卻是很自然地就把三度空間拉了出來。每個舞台上的發聲體輪廓清楚,定位清楚,而且彼此分離,沒有一點黏呼重合的曖昧。再來,聲音高度透明,視野清楚,毫不模糊。我自己原本使用的訊號線,也是OCC銅,但是與Abraham比起來,一切就沒那樣清楚。打個比方,我自己配戴的是多焦點眼鏡,鏡片上半的度數比下半部多了50度,上半讓我望遠清楚,下半讓我看近舒服。我自己原用的訊號線與Abraham訊號線相比,就好像用眼鏡下半度數較淺的部位看遠物,一樣看的見,卻沒那樣清晰銳利。那個準些?配眼鏡時,驗光師告訴我上半部更接近我的近視度數。

 


 

 

聽小品音樂,編制小,配器少,就更能聽出細節和質感。以Tacet的「Tube Only Favourites」為例,這張小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配器簡單,卻又流轉出音樂的百般美妙。透過Abraham,小提琴擦弦質感更為明顯,但可別誤會,以為我這麼說,恐怕聲音會嫌毛噪。不,是我能聽得小提琴演奏的細節,就能把一個樂手、一把琴、一只弓幻化在我面前,聽著,也能成一幅圖像。小提琴的弓毛多半是由馬尾毛製成,在毛上還要抹上松香,是一種樹脂,好能增加弓毛的摩擦力,這樣一來,弓毛在接觸琴弦並拉動時,就形成滯滑運動(stick-slip motion),就好像你把沾濕的手指頭往玻璃窗上刮抹,會產生相當的阻力,甚至發出某種摩擦噪音。琴弓在琴弦上滑移時,就會發生這種黏滯的滑走,進而發出綿長如歌的樂音,而不是像吉他撥弦那樣「登」一聲就沒了。您若曉得小提琴發聲的原理,在聽Abraham時,就不難像我這般驚喜,因為它能把那發聲的細微動作,放大再放大,教我聽見那個滯滑運動產生的樂音本質。

 



科普完了,回頭聽音樂。小提琴家Daniel Gaede的演奏端正不造作,演奏這些美麗小品時,很能顧及樂曲本身該有的風雅和逸趣,並未刻意強求表現。豐富的細節資訊,造就了無比真實的樂聲,音質之純之美,因此傳遞了出來。相較之下,刻意求取發燒效果,強化某些頻段的聽感,無論是唱片或是器材線材,總是叫人誤入歧途。這Abraham一點沒有這問題,當Gaede藉由揉弦產生抖音,好營造更豐富琴音色階時,這些音色層次都可以被聽見,甚至因此連他的揉弦動作也彷彿可見。除了小提琴,鋼琴的彈奏細節也沒有遺漏,琴弦振動感比我自己的線更為豐富清晰。原本我聽這張CD時,還只是盡享音樂的美,用了Abraham,我更能享受錄音的真。


豐富細節造就真實聽感

 

 

再聽Blue Coast的「Looking for a Home」,放的是352.8KHz的PCM檔,這份錄音同樣也以細節豐富著稱,而且還有迷人的吉他演奏。有了Abraham,那演唱者以腳跺地的聲音更為清楚,聽來更顯現場氛圍。吉他演奏時,左手沒有完全釋放的狀態下,指腹輕觸琴弦並快速滑移到其他琴格時,產生的滑音,那個輕輕裊裊的高頻泛音,盪著真漂亮,那真是要了音響迷的命了。至於藉由揉壓琴弦帶來的音色變化,甚至在彈奏時出現的非預期性碰撞聲,也都一清二楚。Abraham就是有辦法把這些藏在音樂裡的細節都挖出來。至於音樂的空間感,也是一絕,兩位歌者、兩把吉他,一左一右,主唱Keith Greeninger略略在靠前,整個方位感、定位感、前後的次序,都能一一描繪,而且清楚的很,沒有一點模糊。至於人聲演唱呢?Keith Greeninger那沙啞中帶著滄桑的唱腔,本就迷人,Abraham讓這嗓音中的微妙之處都顯出來了,聽起來更寫實。

 

 

聽Marten Recording Supreme Sessions 2專輯,也恁地過癮。這張專輯,Marten Design找來了樂手到他們的試聽室錄音,而且就由Marten老闆Lief Olofsson監工錄製,這樣,他設計喇叭時就有一個絕佳的參照點,一個更接近真實的基準。這張錄音質感非常直接,音質純正無比,用這張錄音來測試Abraham實在恰當。果然,不出我所料,透過Abraham,這張訴求真實的錄音,聽起來更加真實了。我舉幾曲說明。

 

 

第四軌的演奏團體叫Rhythm Art Duo,兩位打擊樂手分別演奏兩顫音琴和馬林巴琴,前者以鋼片鋪排,後者以木片鋪排,看起來像是鐵琴或木琴,但是下面卻有金屬管柱,可產生更豐富的共鳴,因此,可以產生比木片琴或鐵琴更豐富的音色。不同的響板,不同長度的共鳴管,不同尺寸的琴,音域不同,在左的顫音琴音色較高較亮,在右的馬林巴琴音聽來就顯得比較溫潤豐腴。除了有敲擊響板的聲音,還有管柱的共鳴,加上敲擊後聲音會蔓延一陣,留下甚長泛音,與下個音疊加出更豐富的諧波,音樂中的音色層次極其豐富。透過Abraham,這音色層次真是漂亮極了。

 



第五軌的鼓擊也是同個樂團,但是這次他們演奏不同的樂器,開頭一段是鼓擊,那鼓聲可聽聞鼓皮的振動,而且還很清楚,尤其是在鼓樂結束後休止的片刻,您可聽得最後擊鼓的聲音,包括鼓皮振動和鼓聲的殘響,都清楚非常。至於中段更換主奏樂器,換成了敲擊某種木質樂器,發出類似木魚的篤篤聲,但是樂器數量不多,因形體大小而有音高差異。然後,再換成馬林巴琴,一人擊奏高音,一人擊奏低音部分。最後,再換成鼓,又可聽見那鮮明的鼓皮振動感。這些都這麼容易聽明白嗎?用了Abraham就知道了。聽第八軌女歌手的歌聲清晰浮凸,彈舌、氣音、鼻音、轉音的各種演唱的變化,均聽得明明白白,要聽見宛若真實的人聲,而不是誇張的大口大嘴,還真得挑對軟體,挑對音響,挑對線。這張伴奏也簡單,人聲之外,就是右方的一把吉他,以及左後的一把貝斯,這兩把樂器的音色當然不同,但是演奏的方式,以及樂器發聲方式卻很像,至少在這裡,貝斯和吉他都是用撥奏的,可以聽到清楚又很自然的琴弦振動感以及箱身的共鳴。我是不是又要重複一樣的話了?Abraham,真是讓音樂聽起來都更真了些。


頂尖的音色辨別力

 

 

再聽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那輕柔綿密,帶著絲滑光澤的弦樂,這不用多講,這是基本的。弦樂聲部的緻密織體,低音弦樂那豐滿彈性的湧現,這也不是難事,也是萬元以上訊號線必須表現的出來的。但是,我更欣賞的是Abraham的音色表現力。音色表現夠準確,才能聽得交響樂團演奏時的樂器是什麼。聽小提琴奏鳴曲時很容易,沒有人會把小提琴和鋼琴搞混,聽三重奏時也不難,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也顯而易見,即便樂器數量加多,還是因為編制單純,多半不會搞混。但是管弦樂曲編制大,配器多樣,對於木管、銅管,他們的音色您熟悉嗎?如果您單獨聽小號,告訴您這是小號,您會認得;聽莫札特的法國號協奏曲,在樂團前面獨奏的,您知道是法國號;再聽單簧管協奏曲,您也知道是單簧管。不過,如果在樂團中突然起而吟唱呢?您能不能區別是什麼樂器?為此,當然您要知道樂器本身的聲音是什麼樣子的,再來,您的音響系統在重播的時候,也要夠準確,一個帶有特定染色走向的系統,在音色的辨別力上相對就弱,用家也就難以透過音響辨明錄音中演奏的是那個樂器。

這點,Abraham一點沒有問題。曲中,貝多芬為了營造田園恬適的風光和快意的氣氛,運用了很多木管樂器點綴其中,增添了樂曲的豐富和活潑。這些木管樂器之間,有著相近的音色,例如長笛和雙簧管的音高相近,但是音色與音質不同,長笛帶著一點氣音,雙簧管帶有簧管樂器的特質,聲音也較纖細。Abraham可以放大這些差異,讓我聽得更明白清楚。例如在第二樂章末了有一段以長笛、雙簧管和單簧管分別模仿三種不同鳥類的鳴叫聲,您聽,有多清楚的差別。聽過就知道Abraham的厲害。至於前前講到小編制錄音時,我曾說舞台畫面清楚,到了這當兒,遇到了交響樂曲,畫面一樣清清楚楚。即使到了第四樂章暴風雨來襲,那音樂的層次依然,沒有因為劇烈掀起的音浪而亂了套,樂團的聲部位置明確,當銅管呼嘯、短笛嘯鳴時,似乎那狂風就此吹到,配上定音鼓的雷轟,還有低音弦樂帶來的震撼,這雷聲有遠也有近啊!音樂就是這樣聽,Abraham把這音樂中奧妙都描繪出來了。

 


絕對是「亞伯拉罕等級」

聖經裡,Abraham亞伯拉罕是以色列人的先祖,是Jacob雅各的祖父,以色列人12支派正是雅各的12個兒子的後裔,換言之,亞伯拉罕就是以色列人的父,是族裔之根。身為基督徒的老田,以Abraham亞伯拉罕為其旗艦線材命名,說出這是一切之源,是一切之根,如果要聽見老田心中最完美的聲音,就是Abraham。

器材規格

惡堡Abraham單端訊號線
型式:RCA單端訊號線
導體:OCC單結晶無氧銅鍍銀線,OCC單結晶無氧銅線
實售價:16,000元
總代理:惡堡
電話:03-459-2897
網址: www.early-bird-audio.com.tw
 

回上一頁     回器材評鑑      加入最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