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大尺寸動圈式耳機振膜 寫這樣的標題,肯定得罪很多人,可是HD 800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人聽了立刻上癮。以外型來看HD 800的尺寸大得驚人,剛拿到手上著實頗為驚訝,可是這個大有道理的,它所使用的振膜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尺寸,為什麼耳機要設計這麼大的振膜?模擬「掛在耳朵上的喇叭」,事實上所有耳機都是緊貼著耳朵的超迷你喇叭,動圈式耳機的工作原理,和喇叭單體一模一樣,差別在耳機不需要處理空間的問題,因為它和耳朵只有非常非常小的空間,相對不受到空間環境影響。
好,看起來HD 800厲害的地方就是「史上最大尺寸動圈式耳機振膜」了,不是嗎?大尺寸振模可以再生更豐沛的低頻,也因為振膜面積更大,可以推動的空氣面積更大,所以只要耳機擴大機夠力,大尺寸振膜也能再生更大的音壓,這些都是簡單的聲學物理邏輯,可是為什麼大家都知道的原理,可是就是沒人做出來,要等Sennheisser來完成?因為製作大尺寸振膜有難度!
難在哪裡?振膜尺寸大了,重量增加了,耳機變得更難推,這是其一。其二是振膜面積變大了,音圈推動振膜時,不可避免會產生盆分裂,造成失真,Sennheisser不是沒有試過,但是再好的材料都沒辦法做到像HD 800這麼大的振膜尺寸,還能夠不失真。先進的材料都用盡了,還是沒辦法解決盆分裂,該怎麼辦?答案是「改變結構」,目標是「夠大的振膜面積」,HD 800捨棄了一般的圓形振膜,換上了「環形振膜」。
什麼是環形振膜?就是把振膜的尺寸加得更大,中央切出同心圓,就變成環形振膜。好處呢?振膜工作時的應力改變,盆分裂的問題就解決了,可是Sennheisser卻得到了「足夠的振膜面積」,同時也沒有大面積振膜的失真問題。 照顧每一處細節 接下來的設計相對比較容易解決,不過Sennheisser這次在HD 800上面可卯足了勁,每一處細節都照顧。搭配大尺寸強力磁鐵引擎(42mm),這個部份要靠CNC精密加工,磁鐵的間隙只有0.6mm,這麼狹窄的間隙,音圈更難做,因為音圈不僅要輕,還要做得夠薄。Sennheisser的做法是用輕質量的鋁質音圈,使用42 micormeter的繞線,總共繞98圈,而且這麼細的繞線還要繞3.5層,真是磨繡花針的細工啊!
咦?有人可能讀出矛盾之處了!既然磁鐵引擎中間的間隙只有0.6mm,所以Sennheisser要用42 micrometer的超細線來纏繞音圈,為什麼又要繞3.5層,這樣不是越繞越厚了嗎?是的,繞上3.5層代表線圈會變厚,可是這98圈繞組如果繞在一個平面上,音圈線圈的「長度」會增加三倍,音圈繞組如果變長了,在工作的時候前後運動會超出磁鐵間隙的範圍,這時候會造成磁力不平均的狀況,影響聲音重播的線性。怎麼辦?那就要把音圈縮短囉,所以Sennheisser纔會那麼費事,找超極細的線還要繞3.5圈疊起來,為的就是有效縮短音圈長度,維持單體工作的最高線性。
優異的頻率響應 現在您知道為什麼HD 800要做得這麼大了吧!大尺寸振膜提供了8Hz~50kHz的工作頻寬,可是這個大頻寬是在-10dB的條件下測試的,如果把範圍縮小到-3dB,那麼HD 800的頻寬是16Hz~20kHz。這個數據有多好?我們可以拿來和喇叭比比看,高頻延伸到20Hz大概許多喇叭都做得到,可是16Hz的極低頻延伸,就算百萬等級的Hi End喇叭都不一定做得到,舉例來說,Dynaudio Consequence UE的極低頻延伸就標示到16Hz,可是這對喇叭身價可以買賓士房車了,從這裡您可以看得出來HD 800這16Hz~20kHz的頻率響應,究竟有多珍貴了!
關於HD 800的振膜、磁鐵引擎與音圈表過,接下來就是外框了。HD 800設計了「史無前例」的大尺寸環形振膜,前後夾上保護外框,當什麼都變大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這麼大的耳機戴起來會不會很累?」這HD 800看起很大,可是使用了輕量化的航太材料,所以尺寸雖大,重量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事實上,看起來很大的HD 800,真的戴起來一點都不覺得重。那不僅是材料上「輕量化」,頭帶的設計也很舒適,頭帶的軟墊提供了舒服的佩戴感,這塊軟墊還可以拆卸下來,用意不是拆下來減輕重量,而是讓您可以拆下來清洗。
還有什麼地方HD 800在細節上照顧到了?耳機線。Sennheisser使用了2條雙絞繞線,各自獨立鐵弗龍批覆絕緣,外面還加上一層屏蔽,用意是消除耳機線本身的麥克風效應,另外接頭端子還鍍金處理。這條耳機線不是Sennheisser製作的,而是委託一家瑞士公司製作,可見他們在HD 800上面真的是下了重本。
「前所未聞」的頂尖耳機 聆聽HD 800是一次非常興奮的經驗,編輯部把HD 800交到我手上,我直接就接上iPhone來聽,想當然爾,iPhone完全無法搞定300歐姆阻抗的HD 800,可是才聽一小段「羅西尼弦樂四奏」,我馬上把HD 800拿下來,趕緊問編輯:「這只耳機多少錢?」果然身價不平凡,可是絕對是「前所未聞」的頂尖耳機。
為什麼說HD 800的聲音好到「前所未聞」?這是一款頂尖的動圈耳機,可是聲音之通透、開闊、輕鬆可以媲美靜電耳機,這是我多年來從未聽過的動圈耳機之聲。我自己很喜歡靜電耳機,以前也曾經使用過Stax,可是靜電耳機在低頻的表現無法和動圈式耳機相提並論,就算中價位的動圈式耳機,低頻的力道都遠勝過最昂貴的靜電耳機,那是耳機發聲原理的差異所致,可是HD 800卻做到了可以和靜電耳機相提並論的通透、開闊、輕鬆,就算iPhone推不出HD 800的低頻,可是那種媲美靜電耳機的中高頻特質還是聽得出來。
好像「掛在耳朵上的喇叭」 Sennheisser怎麼做到媲美靜電耳機的中高頻?我想超大尺寸的振膜是原因之一,第二個原因是振膜與耳機框架的設計,原廠把振膜稍微的遠離耳朵,讓振膜與耳朵之間多了一點點的距離,如此一來HD 800就好像「掛在耳朵上的喇叭」,就這麼一點「空間」,您可以感受到寬廣的虛擬音場。還有,Sennheisser還刻意設計了「擺位」:HD 800的振膜與耳朵之間呈60度夾角,所以振膜不是正對著耳朵播放,而是從耳朵前面把聲音傳進來,您看,這不就像是正三角形喇叭擺放嗎?
因為耳機振膜特殊的60度夾角與耳機框架的設計,HD 800呈現出可以和頂尖靜電耳機媲美的通透中高頻,還有那掛在耳朵上的開闊音場,可是HD 800在中低頻的震撼力,那就遠遠勝過靜電耳機了,那本來就是動圈式耳機的強項,這兩大優點結合在一起,HD 800真的迷倒我了。以前我總覺得應該買兩套耳機系統,一套靜電,一套動圈,聽室內樂用靜電耳機,聽交響樂用動圈式耳機,可是動圈式耳機聽交響樂,雖然有紮實的低頻,但遇到慢板或是安靜的樂段時,通透感又追不上靜電耳機,這魚與熊掌之間,真的是難以得兼,可是HD 800竟然做到了,所以我才會說這是我目前聽過最好的動圈式耳機。 厚實、飽滿、溫潤
值得20倍以上身價
身為Sennheisser最新旗艦,HD 800身價不凡,可是如果您想像同樣的音質、音色、頻寬、動態,如果要搞出音響系統,大概要超過HD 800二十倍以上的價格。可是要買HD 800還有一些「前提」,這款耳機阻抗高達300歐姆,一般手機或電腦的耳機輸出不太容易搞定,音量偏小,動態範圍表現也不夠好,沒辦法真正把耳機的實力操出來。我在試聽的時候,編輯部幾台耳機擴大機搭過,都覺得還不夠,還沒把HD 800的實力全都發揮,可是Sennheisser已經幫您解決這個問題,對應推出了耳機擴大機HDVD 800,到截稿之前代理商都還沒到貨,頗有遺珠之憾,但雖然我聽HD 800的過程沒有找到滿意的耳擴搭配,但HD 800同時具備靜電耳機與動圈耳機的優點,通透、開闊又有強悍的低頻力道,已經讓人迷上了,這已經是目前聽過最好的動圈耳機,如果加上HDVD 800,豈不是「天下無敵」?
器材規格 型式:動態開放式耳罩耳機 頻率響應:14Hz~44.1kHz(-3dB) 阻抗:300歐姆 效率:102dB 總諧波失真:小於0.02% 接觸壓力:3.4N(+/-0.3) 重量:330g 參考售價:48,000元 進口總代理:宙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