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漢丞 第一次與法國Devialet原廠Manuel De La Funte見面,他的職銜我就不知道該麼寫,名片上寫著「Partner」,顯示Manuel是公司投資夥伴之一,或者該稱他是合夥人,原廠網站有他另一個職銜,稱為銷售副總,實際上Manuel負責Devialet所有的銷售工作,歐洲或海外都歸他。這次Manuel訪台,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宣告Devialet的「Wireless」時代來臨!
我們先從Manuel的訪談中瞭解Devialet的公司背景,Manuel說Devialet總共有五位合夥人,創辦公司的資金都是由這五個人的荷包裡拿出來,但因為Devialet獨特的工業設計與諸多技術專利,讓他門同時獲得法國政府的奧援,取得部份必要的創業資金與超低利貸款。公司裡五位合夥人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總裁Pierre-Emmanuel Calmel整合資源,也是研發首腦,Mathias Moronvalle與Emmanuel Nardin與總裁形成研發三巨頭。Quentin Sannie負責策略行銷,Manuel則是對外銷售。五位合夥人當中有三位做研發,可見Devialet是一家技術掛帥的公司。此外這五位合夥人都是音樂愛好者兼音樂家,各有各的喜好,訪談中Manuel說他彈吉他,但官網則寫著他是「作曲家」,這真是一家很特別的公司。
Manuel表示,公司總裁Pierre-Emmanuel原本任職於法國Nortel公司,但這家電信公司大約在2004年就停止研發投資,這讓工程師出身的Pierre-Emmanuel很不滿,萌生自創公司的想法。Manuel說Pieere-Emmanuel本身是個音響發燒友,13歲開始就自己製作擴大機,累積了許多知識與經驗,當他在設計Devialet的原型時,心裡面想的是設計聲音好同時有高效率的擴大機,所以他把純A類放大線路與D類放大線路兜在一起,做出了嶄新的A類混合D類擴大機。
2004年離開Nortel,馬上設計出Devialet?等等,沒有好東西那麼快出來的,Manuel說2004年的嶄新線路是個雛形,聲音很好,工作效率也很高,但Pierre-Emmanel很快就發現新線路的缺點:做小功率可以,但要把功率做大很困難,於是艱辛的研發過程從此展開。大約在2006年的時候,Mathias加入,終於把大功率的原型機做出來,時間已經是2007年了。從發想到初步完成,一耗就是三年,但也只作出線路,機箱還是個醜小鴨,Devialet之路還在等待。
這時候其實連公司都還沒成立,大家都是業餘在做設計,後來工業設計成型,大夥覺得Devialet的計畫可以成型了,2007年大夥集資,加上和法國政府申請技術貸款,公司於焉登場。產品呢?一路等到2009年才正式問世,2010年開始銷售,您看,Devialet這家公司可真新呢! 公司新,Devialet的產品卻沒受到市場冷落,才剛剛問世,2010獲得德國創新設計獎提名,接著是榮獲EIAS 2010最佳產品獎、Hi-Fi+年度最佳綜合擴大機、2011 Stereoplay創新獎,以及2012 CES最佳創新獎。歐洲與美國音響媒體幾乎一面倒地給Devialet極高的評價。原因何在?Manuel說那是因為Devialet擁有獨特的研發與技術,讓所有的音響媒體得以信服,再加上創意十足的工業設計,融合出Devialet與眾不同的氣質。Manuel表示,許多人第一眼看到Devialet,大多因為漂亮的外型為之吸引,但許多發燒友實際使用、實際聆聽之後,紛紛表示:「這就是我想要的新器材!」可見Devialet不僅好看,聲音更是好聽。 Devialet的創意在哪裡?Class D嗎?不是。Class A嗎?也不是。究竟Devialet是Class A還是Class D?都是,也都不是!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心裡想罵人了,到底Devialet是什麼類?難道是異類?答案是ADH(Analog Digital Hybrid)!這又是什麼?難道是音響廠商編出來的新玩意,為創新而創新嗎?在沒有採訪Manuel之前,我讀過Devialet的白皮書,看得一知半解,也還沒搞懂,但採訪Manuel之後我很確定Devialet的技術確實獨一無二,其技術領導地位也很難在短期內被追上。
究竟什麼是ADH?直接翻譯是「類比與數位混合」,怎麼混合,那就是技術所在了。舉例來說,為了環保現在有許多「油電混合車」,兼顧動力與環保,低速時使用電池供應動力,需要動力時汽油引擎就會加入。Devialet的設計很像油電混合車,但他混合的不僅是Class A或Class D,還包括複雜的數位類比轉換。而且從Manuel的解釋中,我也發現過去有些講法並不算正確,在此一併說明。
以前有人說Devialet的功率輸出在小功率時是純A類,在大功率時是D類,涇渭分明,因此很多人誤解Devialet是Class D,實際上沒這麼簡單,要不然Devialet也不叫做創新了!稱為Hybrid,「混合」有兩層意義,一個是數位與類比的混合,一個是Class A與Class D的混合,且讓我們聽Manuel怎麼說。 ADH從訊源輸入開始,第一關就是類比轉數位,然後把數位訊號送入DSP處理,這個DSP核心就是Devialet的關鍵技術之一,DSP處理過後的數位訊號送入DAC,轉換為類比訊號,接著透過Devialet自稱為「魔術線」送入Class A放大線路,這個Class A放大線路與Class D放大線路之間有一個迴路,讓兩個擴大機「協同工作」。換句話說,當D-Premier擴大機在工作時,Class A與Class D放大線路都在工作,藉由兩種放大線路創造出用電效率很高,同時驅動能力很強的擴大機。
好,現在我們可以瞭解所謂ADH,類比轉數位與數位轉類比(好像在繞口令)的Hybrid技術是其一,其二就是Class A與Class D兩種擴大機同時工作的Hybrid。所以以前有人說D-Premier擴大機在小功率時是Class A,大功率切換為Class D,其實並不正確,正確的說法應該是D-Premier裡面的Class A與Class D隨時都在工作,兩者「一起」推出好聲。 好聲的原理在哪裡?Manuel解釋,Class A傳統上就是音響迷喜愛的線路,公認的聲音純淨,但功率不容易大,就算做出大功率Class A,音質也可能變粗,而Class D則的好處則是用電效率高,功率大,可是音質比較粗糙,Devialet把兩者的好處結合在一起,利用專利迴路技術把Class A和Class D結合起來,需要功率時,Class D可以送出強大驅動力,但這時候聲音的質地則是靠Class A來控制。Manuel說基本上Class A就像是方向盤,控制著音質音色的走向,但老車子沒有動力方向盤,轉動起來很費勁,而Class D就像是動力方向盤的「動力」,讓駕駛者可以輕鬆控制方向,轉動方向盤的「蠻力」靠Class D。
我第一次聽到Class A和Class D的放大線路可以一起工作,由Class A控制音質音色,而Class D負責驅動力道,這不是「美夢成真」嗎?我們需要的不就是Class A的純淨音色與Class D的強悍力道嗎?Manuel強調,D-Premier的兩個放大模組確實是「同時工作」,Class A部份從來不休息,Class D則是適時提供驅動力,為了證明他所說的話,Manuel做了一項「恐怖測試」。 多恐怖?Manuel特別警告,請鈦孚的工作人員日後也別學他這樣示範,有可能損壞機器。只見Manuel把D-Premier的底蓋拆了,他說中央的「黑盒子」就是Class D的放大模組,每聲道240瓦,而Class A的放大線路則在機板上面,然後Manuel把Class D的「黑盒子」拆下來,他說:「您看,我把Class D模組拆了,代表完全沒有Class D放大線路在工作。」然後開機播放音樂,D-Premier真的唱起歌來了,而且推的是Dynaudio C4。聲音呢?我忙著注意Manuel的示範,沒注意聲音,只知道音量還不小,這個藏在D-Premier裡面的Class A放大線路確實隨時在工作。
當我們還在驚奇之時,不一會兒音樂斷了一下,D-Premier的機器喀噠的聲響,顯示擴大機重新開機過,所以音樂斷了一下。Manuel解釋,D-Premier的線路不是設計來像我們這樣「恐怖示範」的,意思是說D-Premier的Class A模組不該獨立工作,Manuel只是要示範ADH的純A類放大隨時工作以掌握美好的音質音色。接著Manuel說雖然這個Class A模組不是用來獨立工作的,但從恐怖示範中可以聽出內部的保護線路非常成熟,D-Premier跳機是因為單獨「操」Class A放大模組,所以線路過熱,溫度感知器馬上跳機,然後再開啓。之後機器又反覆跳機重開,顯示溫控保護線路一直在「保護」著機器。Manuel很自豪地說:「基本上消費者幾乎不可能把D-Premier操壞。」
關於ADH與Devialet的獨門技術,大約講解到此。這次Manuel來臺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帶來全新Wi-Fi升級模組。好,先不講Wi-Fi升級模組好不好,這D-Premier才在2010年推出,怎麼2011年還沒過去,就來個「升級」?不是叫消費者又要花錢嗎?Manuel說Devialet非常重視器材的「保值」,而D-Premier推出以來內部韌體已經升級過幾次,但全部不收費,而這次Wi-Fi升級模組也一樣,原廠「免費」供應升級機板!太棒了!這樣的升級多多益善!
Manuel表示,當2010年他們推出D-Premier時,已經預先想到數位串流的市場趨勢,ADH其實配合數位輸入更直接,原本就配備了S/PDIF與AES/EBU數位輸入界面,Devialet內部也早已討論過無線串流的可能性,但2010年時Wi-Fi的解決方案其實市場上並未底定,究竟是Airplay(當時應當還是AirTune)或是透過802.11n,音響界並沒有共識,尤其是Hi End的應用,很多發燒友寧可使用有線傳輸,還可以玩USB線,所以當年他們為D-Premier預留了插槽與空間,就是等待成熟的解決方案,現在我們終於等到了。
為了配合非同步傳輸Wi-Fi,Devialet也同步推出了自家無線串流控制軟體,用法很簡單,把軟體安裝在電腦上,啓動之後軟體會自動搜尋在同一網域的D-Premier擴大機,兩者就連好線了。那怎麼播音樂?開啓iTunes,「正常」操作iTunes播放,音樂就會自己「無線串流」送入D-Premier擴大機了。Devialet開發的這個軟體基本上只是傳輸界面,讓電腦與D-Premier連線,播放的動作則和一般操作iTunes一模一樣。可是關鍵技術也在這裡,Devialet只把iTunes當作音樂資料庫,而傳輸的工作全部是Devialet的軟體處理,也跳過了iTunes的Audio Core,換句話說,Devialet的數位無線傳輸軟體符合所謂「bit perferct」的發燒邏輯。 最後Manuel聊起Devialet的產品邏輯,他說Devialet絕對是一家創新的公司,他們的產品看起來是綜合擴大機,但觀念上卻超越傳統擴大機許多。D-Premier的所有輸入端子可以透過Configurator設定,不僅指定輸入端子的特性,還可以改變喇叭輸出的極性,也可以把D-Premier設定為單聲道輸出,功率更大,串接兩部D-Premier就成了Mono-mono。Manuel說他在英國還有一位客戶,用的是B&W鸚鵡螺,Devialet幫他設定了特殊的電子分音版,一口氣用上8部D-Premier驅動鸚鵡螺,還可以不經過原本的電子分音器。要設定8部D-Premier很困難嗎?一點也不,原廠會提供合用的「調整檔案」,存在SD卡上,直接用Configurator設定就可以了。
從ADH到嶄新的外觀工業設計,從Configurator到多部D-Premier連動設定,Devialet帶來了全新的使用者經驗,但其本質絕對是發燒的!Manuel的訪談非常有意思,現場的「恐怖實作」更讓人見識到ADH與眾不同的技術內容。譬如ADH不是切換工作模式,而是全新Class A與Class D同時工作,兼顧兩者優點的新型態擴大機,而首創非同步模式Wi-Fi傳輸,更將D-Premier推向了音響時尚的最前端,訪談時的試聽讓我印象深刻,而與Manuel的對話更讓我期待D-Premier在U-Audio編輯部開嗓的實際表現。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鈦孚 電話:+886-2-2570-0395 網址: www.autek.com.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