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Gryphon的行程第一天算輕鬆,在Aarhus休息一下午,晚上與Flemming、Valdemar用餐,第二天的行程就緊湊了,早上參觀Gryphon在2013年新落成的總部,然後是協力工廠,回到Aarhus已經近傍晚了。在晚餐之前,我們有一段空檔時間,趁這時候抓著Flemming談談 Gryphon的設計哲學,這麼一聊就是兩個小時,Flemming在Hi End音響設計的經驗與理念,彷彿就像活寶藏一般,怎麼樣也挖掘不完。由於Gryphon發跡從擴大機開始,我們先來了解Flemming對擴大機的設計有著什麼想法。
與過去的Antileon一樣,EVO仍然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立體聲,一個是單聲道,立體聲版本純A類放大每聲道輸出150瓦,因為是純A類,所以機箱必須做得這麼大,因為純A類,所以Gryphon裝入了40個bipolar功率晶體,加上670,000uF大容量電容,完全是大電流設計。輸入級與電壓放大級走全平衡線路,而且輸入級使用了Gryphon新開發的超高速J-FET(您看到Mephisto的影子了),並使用DC直接交連,平直的頻率響應一路拉高到350kHz。您看,Antileon EVO的設計,真的和1985年的唱頭放大器的「基本架構」一樣,只是「巨大化」了!
那Green Bias怎麼做?一樣維持Class A,但是Gryphon的做法是調整偏壓的工作點,偏壓調低一些,線路就比較不耗電一些,反之,偏壓調高,Class A就比較耗電。這樣一來就不需要在聲音訊號路徑上,增加「偵測」的額外線路,加上偏壓調整的線路,完全不在聲音訊號路徑上,所以完全不干擾音樂訊號的放大。 所以說Green Bias只是「調整偏壓工作點」而已嗎?沒這麼簡單,Flemming說電子元件在特定的溫度下,會達到最好的工作狀態,所以Green Bias不僅是設定偏壓工作點,他們還要找到最適合電子元件與線路工作的溫度,依據這些參數,決定工作偏壓點可以降低多少,這樣才能讓Class A變得省電一些,但卻不影響聲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