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4篇文章
走訪日本Oyaide是一趟行程緊湊的原廠之旅,從抵達東京御茶水Oyaide總公司之後,接著轉搭新幹線一個半小時趕赴新白河,停留約莫一個小時,再趕車回到東京,走訪專門打磨的工廠,然後回到Oyaide總公司進行訪談,一整天的採訪行程讓我們見識到東京的超快速生活與工作步調。...
全文

已故音響名人張繼高曾經說過,音響是一門靠感覺的生意,深究起來語意似乎不明,卻又耐人尋味。音響器材賣的是由冰冷的零件堆疊而成的發聲工具,但美好的音樂重播卻又能沁人心脾,感動渴望滋潤的心靈。音響迷把器材擬人化的想法,在旁人看起來似乎不合邏輯,但這種透過音響轉化出美好樂音的感覺,正是音響迷人之處。如果你對...
全文

U-Audio問:1993年Ayre就確立了基本的設計邏輯:無負迴授、全平衡、潔淨電源這三大特色嗎?
C.H.答:
沒錯,而且我們至今依然以同樣的原則,讓器材精益求精。無負迴授是最早出現的基本想法,也是我長期相信的最佳線路。在無負迴授之外,我也相信全平衡線路是好聲的關鍵,因此在放大線路設計上...
全文

從1980年代初期CD發明開始,Meridian就深信數位化的浪潮即將席捲音樂與音響的市場。在CD尚未成熟之時,所有人都說數位化的音樂訊號可以拿來做很好的測試,但卻抗拒數位音樂進入家庭,Bob Stuart與Allen Boothroyd兩人就已經堅定了對數位音樂的信念,致力於數位技術在音響上的應用...
全文

自從Krell 222前級/402後級進入U-Audio編輯部之後,搭配喇叭變得輕鬆多了,評論員幾乎不需要擔心推不動喇叭的問題,更能專心把聆聽聚焦在喇叭的質地,編輯們也有志一同,很不情願把Krell還給代理商,硬是借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不過器材畢竟還是得還,細心地打包222與402,大夥心裡還是捨不得...
全文

當時倫敦地區剛剛開始廣播的商業運轉,早期的收音機需要低電壓的DC直流,以點燃真空管燈絲,同時需要高電壓的DC直流提供主要的電源供應。收音機所需的直流透過電池供電,包括乾電池或是溼式鉛酸電池(像車子上面使用需要加水的電池),但乾電池售價昂貴,而且壽命很短,而鉛酸電池一樣昂貴,還經常需要充電。當時大部分...
全文

Nordost成立於1991年1月,由Vincent & Jeffrey Garino與Joe Reynolds等人所創立,工廠與辦公室位於美國麻塞諸塞州,剛好座落於新英格蘭地區高科技重鎮的中心點位置。在此之前的80年代,一般人對音響線材的認知較像是「魔術道具」,因為當時的線材廠商偏好使用較具渲染性...
全文

隨著TAD Reference One(以下簡稱R1)在台隆重登場,TAD的品牌也越打越響,不過TAD可不是無中生有的新興Hi End品牌,而是從1975年開始便揚名錄音界的頂尖器材。在介紹TAD R1之前,且讓我們先瞭解TAD的歷史。
TAD於1975年誕生在美國,其母公司則是日本Pione...
全文

製作困難的音量控制
各項元件與電路模組備齊,Ayre在工廠裡面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組裝。在Ayre的產品線當中,最難製作的部分,就是旗艦前級K-1xe的音量控制。K-1是長期以來Ayre最頂級的前級,目前最新型號稱為K-1xe,表示經歷了「X-treatment」與「Evolution」兩次的線路...
全文

1977年由Allen Boothroyd和Bob Stuart攜手在英國劍橋創立Meridian,剛開始的時候也是近似車庫工業,不過經歷三十年與時俱進,目前已經是Hi End音響界數一數二的大公司了。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Meridian乘著數位音樂的浪頭向上攀高,他們不僅抓住機會,更是機會的創造者...
全文
